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为探索福建省居民胃癌发病危险因素提供线索。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厦门市的同安区和福安市抽取485人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检测血清PGⅠ、PGⅡ、G-17和Hp感染水平,比较两地胃癌发病相关影响因素的暴露特征。结果调查同安区居民272人,劳动强度、吸烟、吃热烫食品、吃薯干、饮茶频率均明显高于福安市(213人),饭量八分饱的比例和吃咸菜、水果、绿色蔬菜的频率均明显低于福安市(P0.05);同安区居民血清PGI、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福安市,PGI/PGII水平明显低于福安市(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饭量、热烫食品、水果、绿色蔬菜、饮茶、血清PGⅠ、PGⅡ水平可能与两地胃癌发病水平有关。结论血清PGⅠ、PGⅡ可能是胃癌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在居民中开展血清PGⅠ、PGⅡ监测,并指导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预防胃癌发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福建省疾病监测系统死亡病例的漏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福建省20个疾病监测点开展2012-2014年死亡病例的漏报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漏报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倾向性评分加权法对不同年份、城乡、性别、年龄别、死因别的漏报率进行计算。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加权调整后,2012-2014年福建省总漏报率为9.21%(95%CI:9.06%~9.39%),农村的漏报率(11.55%,95%CI:11.30%~11.81%)高于城市漏报率(6.64%,95%CI:6.50%~6.78%)。0~14岁人群死亡的漏报率最高(36.29%,95%CI:34.23%~38.67%),≥65岁人群最低(7.91%,95%CI:7.78%~8.03%)。围生期疾病、先天性异常和损伤中毒的漏报率较高。结论 福建省城乡、年龄别和死因别的漏报率不同,倾向性评分加权法可以用于调整福建省人群死亡病例的漏报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用福建省2004-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对恶性肿瘤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构成比和死亡率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福建省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39.71/10万,占总死亡的27.1%,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并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为2.1 0o...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血清中miRNA-92a家族基因中的miRNA-92a-1-5p和miRNA-92a-3p在健康人群、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不同疾病阶段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糖尿病前期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DR)各50例作为病例以及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运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3组不同疾病阶段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各选择5例检测筛选血清差异表达的mi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4组各45例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miRNA-92a家族基因中的miRNA-92a-3p在DR组的表达水平(1 453±432)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1 096±223),P0.05;RT-PCR验证结果显示,DR组与对照组miRNA-92a-3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9.98, P0.001。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NA-92a-3p可能在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掌握2012年福建省居民的死因构成和主要疾病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方法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福建省居民死亡率566.90/10万(城市526.48/10万,农村581.02/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1.9%。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前10位死因占91.9%。城乡居民前10位死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主要死因不同。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福建省的疾病控制重点,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福建省城乡居民10年来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特点和寿命损失情况。[方法]分析福建省1998—2007年死因统计年报资料,用伤害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构成比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结果]1998—2007年福建省城乡居民伤害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9.67/10万和59.78/10万,均居死亡顺位第5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村死亡率是城市的2.0倍,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城乡居民的前3位伤害死因均为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城市的运输事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则上升明显。城市伤害YPLL为85 453人年,占全死因YPLL的21.0%;农村居民相应为415 278人年、31.7%。[结论]伤害是我省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对寿命损失的影响较其它疾病严重,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自制康复功能约束球拍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自制康复功能约束球拍进行约束,对照组使用普通波板式约束球拍进行约束。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畸形、关节僵硬、约束并发症、意外脱管发生情况,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畸形、关节僵硬、约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2/50)、6.0%(3/50)、24.0%(12/5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36.0%(18/50)、74.0%(3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94±0.47)、(2.96±0.4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8±0.58)、(2.56±0.5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康复功能约束球拍有利于降低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脑血管疾病患者约束并发症以及关节畸形、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护患对约束用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2013年福建省惠安县0~14岁儿童伤害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惠安县所辖医院中门诊量最大的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普通乡卫生院各1家作为监测哨点医院;调查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到3家哨点医院首诊被诊断为伤害的0~14岁儿童。结果 2013年监测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 070例,年龄中位数为5.0岁,男占67.44%,女占32.56%;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坠落(65.89%)、机动车车祸(11.84%),刀/锐器伤(7.39%);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中(55.36%)、学校与公共场所(17.25%),公路/街道(16.28%);主要发生在休闲活动(58.41%)、驾乘交通工具(13.00%)时;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伤害发生原因、地点、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伤害发生有其主要危险因素,且不同年龄组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惠安县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各1家为哨点监测医院。[结果]2006-2007年监测3 574人,男∶女=1.87∶1;平均年龄(34.0±14.0)岁,25--44岁年龄组居多(52.4%);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最高(52.0%);职业分布居前的为其他/不详22.1%、工人18.4%。有83.5%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在驾乘交通工具时,9.5%为休闲活动;15--64岁人群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86.9%),而0--14岁和65岁以上以休闲活动为主。伤害性质:脑震荡/脑挫裂伤(36.5%)、挫伤/擦伤(27.9%)和骨折(25.6%)分列前3位;受伤部位神经系统的比例36.5%,远高于其他部位。65岁以上人群的中重度比例略高于其他年龄人群,而后者以轻伤为主;66.3%的患者需观察/住院/转院;99.0%为非故意伤害。[结论]男性、20--44岁是重点干预人群,只有在全社会开展安全交通的普及教育,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才能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法抽取在深圳市南山区居住满6个月以上及20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 93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70例,对照组(高血压未发生冠心病患者)5 665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来收集相关资料。采用χ2检验、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P-trend值并分析传统危险因素与Hcy的交互作用,用再分类分析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效力。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Hcy中位数为13.1μmol/L,而对照组为12.7μ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高Hcy血症患病率为33.3%,而对照组为3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高血压患者中Hcy四分位数及高Hcy血症分级与冠心病存在关联,未发现Hcy与心脑血管传统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在再分类分析中,再分类改进指数(NRI)为-0.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0,P0.05)。结论矫正传统危险因素后Hcy与冠心病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