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1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再次破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栓塞术后早期再次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减少动脉瘤栓塞术后再次破裂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8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破裂动脉瘤689枚,未破裂动脉瘤25枚)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h内进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栓塞前后的影像学(包括头颅CT、TCD、DSA)和栓塞术后次日首次颅内压等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早期再次破裂,占同期接受栓塞治疗患者的0.9%(6/689)。其中4例经CT证实,1例经持续腰池引流证实,另1例临床表现支持再次出血。栓塞后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的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的4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2例。再次破裂患者中高颅压、高Fisher分级及循环时间延长者的比率远高于无再次破裂者。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早期再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1)栓塞不够致密;(2)栓塞当时显影的动脉瘤非真实大小。破裂后血管痉挛、颅高压、动脉瘤周围血肿等都可能是导致动脉瘤非真实显影的原因。栓塞术后早期复查DSA或进一步治疗可能会减少栓塞术后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的机会。  相似文献   
2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城市及农村居民脑血管病分别占全死因顺位第一位和第二位.据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残疾患者约600万~700万人.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1].积极预防和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产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本文收集了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收治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8例,对DSA检查结果及早期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与临床干预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3.
双C臂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双C臂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和各种斜位及三维旋转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在工作站上寻找显露动脉瘤最佳视角,利用系统的自动定位功能使双C臂机架自动转到最佳工作角度,在此工作角度栓塞动脉瘤。结果在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1例,动脉瘤小泡(动脉瘤壁上的小阜)4例(6个动脉瘤小泡)。选择栓塞治疗的6例患者中5例致密填塞,再次造影动脉瘤小泡不显影,1例次全填塞,微小动脉瘤未予治疗,另1例选择手术治疗。结论双C臂三维DSA有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微小动脉瘤、动脉瘤小泡,能为动脉瘤栓塞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角度,使动脉瘤的栓塞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4.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不断上升。D SA仍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充分的信息。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4年6月到2005年6月,来自2个中心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72例患者,男47例,女25例,年龄为14~87岁,平均(60±13)岁  相似文献   
25.
多次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分水岭梗死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相邻2条或3条脑动脉供血区或基底节区深穿动脉供血的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死,其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近年来随着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广泛应用,对脑分水岭梗死的认识日益深入,但未见多次脑分水岭梗死的报道。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27.
临床资料我们中心自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经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等筛查的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供血不足和脑梗死的132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出的阳性率高达82.58%(109/132),脑梗死患者中有8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8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对兔局灶性脑缺血脑细胞线粒体钙、镁离子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兔局灶脑缺血前、后应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亚硝基-L-精氨酸(L—NNA),观察缺血4h后脑细胞线粒体钙、镁离子的含量及脑组织含水率情况。结果L—NNA组与单纯缺血组相比,脑细胞线粒体中钙离子含量明显增加,而镁离子明显下降。结论 L-NNA能增加脑细胞线粒体中钙离子的含量,并加重脑水肿。  相似文献   
29.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内穿支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神经外科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45具甲醛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进行解剖。结果 :测量大脑前动脉A1、A2段、前交通动脉、Heubner返动脉的长度、管径以及它们发出的内穿支长度管径等数据 ,并记录它们的毗邻关系、供血范围和各种形态变异。结论 :国人脑血管形态存在许多变异 ,结果与国外文献相比有很大出入 ,脑血管的显微解剖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