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在重症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82例患者,分为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以CD64(MFI)和CD64(%)表示],同时行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 CD64(MFI)与PCT、CRP水平密切相关(r=0.201 8,P0.01;r=0.113 5,P0.05),CD64(%)也与PCT、CRP显著相关(r=0.181 1,P0.01;r=0.135 9,P0.05);CD64(MFI)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85.42%,特异度79.36%,CD64(%)的敏感度89.96%,特异度82.2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表明CD64(%)诊断感染时与CD64(MFI)优势相当;在重症感染组中,CD64(%)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CD64(MFI)。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可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且中性粒细胞CD64(%)在重症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CD64(MFI)。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8例同时送检PCT检测和血培养的结果,其中有效研究对象538例;比较PCT水平与血培养结果的关系,同时比较PCT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之间的差异;选取多次行PCT检测的血培养阳性患者,并依据3周内转归分为好转组、迁延组及死亡组,比较不同转归患者PCT差异。各组间PCT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预后分析中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血培养阳性患者PCT值[3.39(0.69~6.52)μg/L]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0.31(0.09~1.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G+菌及真菌感染患者PCT分别为4.39(1.80~10.85)μg/L、1.98(0.42~4.05)μg/L及0.62(0.39~3.9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PCT临界值设定为3.315μg/L时,区分G-菌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67.9%,特异度为75.0%;设定为4.1μg/L时,PCT区分G+菌与G-菌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57.7%,特异度为76.5%;46例多次PCT检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PCT呈下降趋势时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血清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快速排除和诊断血流感染,同时有助于区分G-菌、G+菌及真菌所致的感染;动态监测PCT变化趋势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的HBV-DNA定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FQ-DNA技术检测9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BV-DNA含量。结果HBeAg阳性时,血清和PBMC的HBV-DNA阳性率均为100%,HBeAg阴性时,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0.9%,PBMC阳性率为66.7%。另外当HBeAg( )、HBV-DNA( )时,PBMC阳性率为100%,HBeAg(-),HBV-DNA( )时,PBMC阳性率为85.7%,HBeAg(-),HBV-DNA(-)时,PBMC阳性率为48.1%。结论同时进行HBV-DNA的血清学以及PBMC内检测十分重要,其检测结果在临床上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实验室网络自动信息化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IT技术已经逐渐融入检验科的信息管理,形成了医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us),它的开发和应用加快检验科管理的统一化、网络化、标准化的进程。L1S系统是西方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智能化网络管理系统.它通过把实验室内各种试验仪器设备通过计算机连接成局域网,再与医院的HIS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连接,实现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现将笔者在使用LIS系统的功能及相关应用心得,总结做以下介绍,希望能给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尿钠肽(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140例AMI患者(AMI组)及125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Hcy和BN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AMI组血浆BNP[(585.24±155.37)pg/mL]和Hcy[(33.4±9.84)μmol/L]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经治疗后血浆BNP和Hcy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MI患者血浆BN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M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和Hcy可作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AMI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预测AMI患者远期康复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中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的水平及与疾病活动度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AS患者38例,按BASDAI评分分为活动期21例和非活动期17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对照者,AS患者与对照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DAS-CRP和BASDAI评分作为疾病活动度评价指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CD19+CD24hiCD27+Breg、CD4+CD25highTreg及CD3+IL-17+CD8-TH17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AS患者CD19+CD24hiCD38hiBreg比例为(2.10±0.16)%,显著低于对照组(3.44±0.80)%,其中活动期患者[(1.88±0.66)%]低于非活动期患者[(2.36±0.5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S患者CD19+CD24hiCD38hiBreg与Foxp3 mRNA成显著正相关性(r=0.369,P0.05),与TH17、RORγt mRNA、BASDAI评分及ASDAS-CRP负相关(r分别为-0.338、-0.661、-0.411、-0.714,P均0.05),而与Treg无相关性(r=-0.006,P0.05)。而AS患者中CD19+CD24hiCD27+Breg亚群比例与对照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动期患者比例有所降低,与非活动期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患者中CD19+CD24hiCD27+Breg亚群比例与Foxp3 mRNA正相关(r=0.344,P0.05),与ASDAS-CRP负相关(r=-0.383,P0.05),但与TH17、Treg、RORγt mRNA及BASDAI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S患者中存在异常的Breg表型主要为CD19+CD24hiCD38hiBreg,其在AS患者中显著降低,并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且与RORγt和Foxp3 mRNA水平及TH17数量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应用严密的数学方法对临床输血病历评价指标做权重分析。方法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江西省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临床用血管理评估标准》为依据,依据德尔菲法构建临床输血病历评价指标,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临床输血病历评价指标的权重比,以和积法检验权重比的一致性。结果构建了德尔菲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其科学合理的临床输血病历评价指标,据此得到了各层评估指标的权重比,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结论德尔菲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联合应用于临床输血病历质量分析评估,为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血清蛋白质组份复杂,在疾病状态下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对血清蛋白质的测定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临床上用于测定血清蛋白质组份主要有化学法和电泳法.用于测定血清大分子蛋白质的化学法包括盐析法、溴甲酚绿法、溴甲酚紫法、双缩脲法等,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非特异性反应 ,全自动电泳法特异性较好,目前其应用已在逐渐得到普及.电泳法白蛋白/球蛋白(A/G)结果取决于蛋白质组份的分离情况,化学法A/G结果取决于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临床一般不直接测定球蛋白),A/G存在着因方法不同导致的差异 .本文用电泳法和化学法(双缩脲法、溴甲酚紫法)对816名住院病人作对比A/G测定,探讨两方法A/G均值差异程度及相关分析,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