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2岁患者因反复晕厥半年入院,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明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并行Glenn术,入院后立即植入临时起搏器,择期经上腔静脉、肺动脉、右室心尖部植入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超微粉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因子和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超微粉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简称通心络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3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凌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定血清CD62p和GP Ⅱb/Ⅲa的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试剂盒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和稳定型心纹痛患者各30例作对照,超微粉通心络胶囊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UAP患者血清CD62p、GPⅡb/Ⅲa、hs-CRP和血浆FIB-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 0.01),较稳定型心纹痛组也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P<0.05);PCI术后CD62p,GPⅡb/Ⅲa、hs-CRP和FIB-C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通心络治疗8周后CD62p、GPⅡb/Ⅲa、和FIB-C,hs-CRP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而且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 通心络可以抑制UAP患者PCI前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血管内再狭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FAB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计算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各组血浆H-FABP、MYO和cTnI、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4组受检者血浆H-FABP、MYO、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AP组、AMI组患者H-FABP与 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无论是<3 h,还是≥3 h,其血浆H-FABP、MYO、cTnI及 CK-M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冠状动脉1支、2支、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中46例心脏射血分数(EF)≥40%,34例EF<40%,其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 H-FAB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血浆H-FABP、MYO、 cTnI以及CK-MB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术经静脉途经对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的效果。方法 对3支植入时间分别为15年、9年、半年的电极导管用不同类型的锁定钢丝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法拔除,采用上腔静脉途经对2支起搏器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和下腔静脉途径拔除1支电极导线。结果 2支电极导线完整拔出,1支顶端电极残留,无并发症及术后无感染。结论 对植入的起搏器电极导线采用静脉途径拔除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5.
王洪  洪浪  陆林祥  陈章强  胡耀 《江西医药》2011,46(8):689-691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及氯沙坦逆转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房右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成功进行了封堵治疗的ASD患者,男40例,女50例;年龄14-78岁(32.12±10.83)岁。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3d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TE),观察右房室重构数据。结果与术前相比3组右房、右室内径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减小,左室内径增大,左右心比例趋于正常;卡托普利组与氯沙坦组右房右室改变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均有助于逆转ASD所致的心脏病理变化,逆转右房右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对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小血管复杂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观察已行PCI治疗实现部分或完全血运重建的16例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心功能、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改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6例患者行PCI治疗即刻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1±5)d.患者行PCI治疗后随访12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功能由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Ⅰ~Ⅱ级,LVEF由术前25%~45%[(29±8)%]提高到32%~48%[(37±7)%],LVDd由术前52~79(66±11)mm缩短至49~68(58 ±8)mm.术后12个月1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7.
<正> 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临床猝死率很高。药物保守治疗对这类患者的疗效极为有限。目前指南推荐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但我省目前尚不能常规开展,患者亦不愿接收外科CABG治疗。PCI是挽救这类患者的最佳手段,但PCI对这类患者风险很高,要求术者需要具有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和熟练的技术。现将我们近年来成功完成的8例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介入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8.
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心慌,心悸20余年入院。心动过速频率由慢转快过程中出现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标测His电位后腔内电图示:慢频率的VA70ms,AV呈2:1下传;快频率时,VA70ms,AV呈1:1下传。考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下传伴交替性功能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遂行慢径消融术成功。  相似文献   
29.
患者,女,61岁.因胸闷,气短2年于2009-08-04入院.近2年来患者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休息后缓解,在当地卫生所给予治疗,具体诊治不详,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体检:体温36.5℃,脉搏7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2/85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出现心血管迷走反射(cardiovascular vagal reactions,CVVRS)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438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根据拔鞘管前是否给予处理分为2组:预防组234例和对照组204例。预防组拔鞘管前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300mL,拔鞘管时用2%利多卡因对穿刺点周围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未经处理直接拔鞘管。结果预防组CVVRS发生2例(0.85%),对照组发生CVVRS13例(6.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拔鞘管前应常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并在拔鞘管时用利多卡因对穿刺点周围行局部麻醉,恰当的心理护理,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有助于降低心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