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8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483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03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把9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A和B两组,A组术后应用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B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形成,通过对比两组深静脉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措施的效果。结果 A组48例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8.33%,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8%;B组4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6.25%,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7%。结论在髋关节骨折术后中单独应用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并不比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差。  相似文献   
2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8):2558-2561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肺癌根治术前适应性间断通气对非通气侧肺组织损伤及凋亡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患者288例,经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单肺通气,观察组接受非通气侧肺组织术前适应性间断通气。对比两组插管后即刻、双肺通气时(T0)、手术结束前10min、单肺通气时(T1)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含量以及患侧正常肺组织凋亡分子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T0时,两组血清中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含量以及患侧正常肺组织凋亡分子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观察组血清中IL-1β、IL-8、TNF-α、MPO、MDA的含量以及正常肺组织中Bax、caspase-2、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患者低,血清中SOD的含量以及正常肺组织中Bcl-2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患者高。结论:单肺通气肺癌根治术前适应性间断通气可有效减少非通气侧肺组织损伤,抑制正常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规律间断给药和持续注射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运动功能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产妇155例,随机分为两组:规律间断硬膜外注射组(RIEB组)8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注入1 mL溶液(舒芬太尼5μg/mL+0.2%罗哌卡因),然后每小时给予硬膜外单次注射6 mL(舒芬太尼0.25μg/mL+0.08%罗哌卡因);持续给药组(CEI组)75例,给予上述腰麻药量后,按6 mL/h速度持续硬膜外给药.主要观测指标为产妇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镇痛开始后,每小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价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同时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时间、罗哌卡因总量、舒芬太尼总量、需PCA产妇数及每例产妇PCA次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RIEB组比较,CEI组在镇痛2~10 h期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增高(P<0.01),且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需PCA产妇数及每例产妇PCA次数明显增加(P<0.01);两组产程时间、镇痛时间、第一产程VAS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律间断给药与持续注射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前者不但可以降低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而且还可以降低产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4.
崇维琨  舒林华  尚云晓  蔡栩栩  张晗  王植嘉 《山东医药》2011,51(48):113-113,F0003
患儿女,17个月,以“喘息58d,间断发热53d,咳嗽21d”为主诉入院。患儿58d前因喘息、气促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胸片示支气管肺炎,遂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发热、咳嗽,并因喘息加重、呼吸困难及心衰转入ICU辅助通气,带机11d撤机。出现气胸1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缓解。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间断夹闭引流法和持续负压引流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372例腰椎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内固定、腰椎后路1~2节段椎管减压术治疗,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2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持续负压引流法,观察组予以间断夹闭引流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引流量[(19.12±1.51)、(16.32±1.37)、(22.32±1.91)、(51.23±1.92)、(48.23±1.36)、(48.23±1.21)ml]、总引流量[(207.32±22.12)ml]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81.23±23.12)、(82.45±12.31)、(76.33±11.12)、(72.47±10.23)、(56.77±11.89)、(52.19±10.78)、(523.47±113.8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节段手术、2节段手术的引流量[(106.3±35.1)、(112.5±33.1)ml]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71.2±119.6)、(415.3±15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腰椎术后患者中实施间断夹闭引流,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引流血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微量喂养与常规间歇喂养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低出生体重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歇喂养,观察组采用早期持续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和血清胃泌素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吮吸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喂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为(1 673.54±154.27)g,胃泌素(124.82±14.28)ng/L,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体质量(1 395.77±102.54)g,胃泌素(98.79±6.8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吮吸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喂养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持续微量喂养应用在低出生体重儿中能够提高喂养耐受性,促进胃肠道组织成熟,增长体质量快,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现代医院》2017,(12):1841-1843
目的对比分析会阴切口间断不拆线缝合法与传统术口缝合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300例经阴道会阴侧切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100例,甲组采用间断不拆线外缝法,乙组采用丝线外缝后拆除法,丙组采用可吸收线包埋法,分别观察三组产妇的术口感染率、缝合时间、术口异物感时间,住院时间及产妇满意度。结果甲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及各临床疗效指标(术口缝合时间、术口异物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乙组、丙组(P<0.05);乙组与丙组护理满意度及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P>0.05);甲组术口感染率与丙组比较(P<0.05),但甲组与乙组、乙组与丙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会阴术口间断不拆线缝合法能缩短缝合时间及术口异物感时间,且明显减少住院时间,产妇护理满意度较高,取得相对于传统会阴术口缝合法更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比观察呼吸机湿化器间断加水与持续加水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持续加水法,对照组采用间断加水法,对比观察病人气管痉挛、痰痂、肺不张的发生情况及痰液性状和湿化液温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气管痉挛、痰痂、肺不张发生、痰液黏稠度方面均存在差异;实验组湿化液温度维持在34℃-37℃,对照组维持在29℃-36℃;且实验组病人痰液相对稀薄,易于吸出。[结论]持续加水法相对于间断加水法,进入病人气道的湿化液温度保持在预设温度,且病人痰液易于吸出,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9.
30.
患者男性,31岁。因间断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患者自述1岁时出麻疹后出现咳嗽、咳痰,诊断为肺炎。之后每年间断出现咳嗽、咳痰。查体:体温37℃,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80mmHg。口唇明显发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呈桶状,右侧肋间隙增宽。触诊:两侧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腹软,肝肋下两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