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410例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意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并成功接受胆道支架置入,单纯放置胆管支架254例(对照组),胆道支架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156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黄疸、肝功改善情况、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患者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1周后TBIL、DBIL和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道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延长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在阻塞性黄疸患者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胆塞性性黄疸112例患者,在外科术前均行了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其中34例在PTCD术中行胆道活检术.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外科围手术期行PTCD原因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一次全部成功,无气胸、内出血、感染加重,胆瘘及引流管脱落等并发症.46例急性脓性胆管炎通过胆汁引流+抗炎治疗,1~2周感染控制.30例直接胆红素大于300(132±172)μmol/L的病例经胆汁内外引流1~2周,黄疸下降明显,肝功能改善.34例在PTCD术中行胆道活检,明确梗阻原因及部位;本组病例外科围手术期经PTCD处理后手术得以顺利实施,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梗阻性黄疸外科围手术期经PTCD处理不仅可提高患者对外科手术的耐受性,降低外科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的发生;而且能明确梗阻部位和病因,对外科手术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3.
1临床资料病例1,女,68岁。因突发晕厥2 d于2019年8月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急性痛苦面容,端坐呼吸,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率115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D-二聚体0.73μg/mL。肺动脉CTA提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多发栓塞(图1(1)),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右侧腘静脉。  相似文献   
24.
病例简介 患者男,41岁.因“胸闷、气促伴声音嘶哑1周”于2012年3月31日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伴声音嘶哑,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及咯血.外院胸部CT检查发现左中纵隔占位性病变。入院诊断:左中纵隔占位,畸胎瘤?胸腺瘤?硬化性血管瘤?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急诊行超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及载瘤动脉栓塞术对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创伤性肢体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急诊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假性动脉瘤的大小、部位、载瘤动脉直径及破口大小;用弹簧钢圈或弹簧钢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载瘤动脉,术后观察临床症状,随诊1至6月,通过CT或B超检查是否残存假性动脉瘤。结果 43例假性动脉瘤全部明确诊断,42例一次性栓塞成功,1例通过二次栓塞术后成功;临床症状于术后7~15d改善,随诊术后3~6月无1例复发。结论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术+载瘤动脉栓塞治疗肢体假性动脉瘤安全、快捷,可以作为假性动脉瘤急诊诊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46例患者病灶完全治愈,1周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1月治愈率达到82.6%,2月治愈率达到95.6%,3月治愈率达100%。结论 CT引导下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末梢动脉分散栓塞法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PVA-500颗粒经导管于脾门处脾动脉主干缓慢注入,使PVA-500颗粒分散分布于脾脏边缘,栓塞面积控制在40%左右,栓塞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血象回升及维持情况。结果 2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4例,中等度发热14例,高热6例;左侧腹部疼痛19例;吸气性左胸痛4例;6例出现腹水,6例出现反复呃逆;肝功能与术前比较一过性损害17例;术后1周白细胞由术前(2.58±0.36)×109/L升至(11.09±1.31)×109/L,血小板由术前(47.08±6.60)×109/L升至(91.41±16.99)×109/L,红细胞由术前(3.01±0.75)×1012/L升至(3.53±0.68)×1012/L。术后3个月血象维持正常者21例,血象下降至术前水平者推荐再次栓塞治疗。结论末梢动脉分散栓塞法治疗脾功能亢进具有反应轻、疗效满意的优点,可以在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行DSA造影并进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根据术中DSA表现,将患者分为富血供组(44例)和中等血供组(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以m RECIST标准评估肿瘤疗效,分析DSA血供分型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CE术后2个月,富血供组完全缓解(CR)2例(4.5%),部分缓解(PR)29例(65.9%),疾病稳定(SD)6例(13.6%),疾病进展(PD)7例(8.6%),客观有效率(CR+PR)70.4%,疾病控制率(CR+PR+SD)84.0%;中等血供组CR 0例(0.0%),PR 5例(29.4%),SD 4例(23.5%),PD 8例(47.1%),客观有效率29.4%,疾病控制率52.9%。富血供组、中等血供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与7.9个月,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0%、68.0%、20.4%与59.1%、23.0%、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DSA血供分型与TACE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富血供型肝癌TACE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分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下肢DVT与肿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42例特发性(无明显诱因)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及随诊期间诊断恶性肿瘤患者28例,占新诊断特发性DVT患者8.2%。结论?特发性DVT患者,尤其是多发血栓、溶栓效果欠佳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