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健康是个大话题,也是一门大学问,且不说千百年来的古籍典藏汗牛充栋,单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观点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解决健康问题.中国人在努力。全世界也都在努力。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该把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该报告中还进一步对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从"知行合一"的提出着手,阐述了其本质含义,联系疗养院实际分析了"知行合一"在疗养院管理工作中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在疗养院做好"知行合一"的具体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23.
心情随笔     
<正>许久不写些心情文字来充慰自己的心灵,或许人在快乐的时光里是不懂得忧伤的滋味的那般痛楚。但我相信物极必反,矛盾的双重性,如果每天的阳光太足,人就不会再适应阴暗的角落,反之生存能力就会明显减弱。所以,上帝就会让地球不停的旋转,再外加两个靠近的参照物,可以让人不断的适应阴晴圆缺,风雨雷电的天气变换,以此来增益人类的其所不能。人的心情同自然变换一样,上午还是阳光明媚,下午则霪  相似文献   
24.
人人都在追求健康,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奔波忙碌,而忽视健康。其实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躯体、精神以及社会的美好状态,在日常的良好生活习惯中逐一体现。健康的智慧就掌握在每个人手中。洞悉身体内在的奥秘,顺应身体真正的要求和呼唤,让身体自由地舒展,健康就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来到本期"健康会客厅"座客的几位人士,从各自生活状态出发,给出我们精彩的答案。  相似文献   
25.
暂别日常院务工作的缠绕,偶得片刻清闲,沉浸在北大朗润园的往昔记忆中,重新回味不同领域专家的真知灼见,是参悟,更是一种反思。古人云:“格物穷理,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26.
李时珍是我国古今中外知名度最高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巨著《本草纲目》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精华。可是对李时珍与儒学的关系,迄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本草纲目》的有关内容,对李时珍的儒学倾向作一探讨。打开《本草纲目》,在开宗明义的《凡例》篇中,李时珍郑重申明:“(该书)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1]可见李时珍是以儒家“格物致知”的思想考释医药之理,并怀着补充儒家经典之缺的雄心壮志来进行著述的。这是他写《本草纲目》的出发点,而正是这一点…  相似文献   
27.
《大众医学》2011,(10):1-1
2011年7月26日,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国人头号健康威胁;在国人每年约1030万例由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性病所占比例超过80%。  相似文献   
28.
鲁阳 《现代养生》2010,(2):48-48
我们学校的退休教师钟华今年已是80岁的老人。笔者采访时,恰逢老人正在摆八旬寿宴,家里亲朋满座,杯中好酒不空。老人轻呷慢品,喜不自禁。老人对健康长寿,知行合一,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29.
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长期以来坚持综合型、设计型、实践性的实验教学,积极探索科研、医疗保健和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带领学生深入学校、社区和基层进行社会实践,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正>健康的概念与意识是人类独有的(动物界并没有)。自古以来,"健康长寿"是人们最喜欢的祝福语,而这并不意味着不许生病。俗话说"人食五谷杂粮,焉能无病",这就是说,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疾病的困扰。不生病是一种心愿,是一种祈求。争取少生病、生小病的人也许对于健康的责任、对生命的承诺更为强烈,我们把这种责任和承诺称之为"健康素养"。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要承担起自身健康的重任,包括管理危险因素、调摄饮食和科学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