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0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320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412篇
内科学   399篇
皮肤病学   91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2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1984篇
预防医学   760篇
眼科学   161篇
药学   697篇
  7篇
中国医学   686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肾透明细胞癌786-O和SN12-PM6细胞,分别给予秦皮乙素(0、12.5、25、50、100、200、400、800μg/mL),培养24 h或48 h后,通过MTS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秦皮乙素对786-O和SN12-PM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秦皮乙素对786-O和SN12-PM6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秦皮乙素能够抑制肾透明细胞癌786-O和SN12-PM6细胞的增殖(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组(0μg/mL)相比,秦皮乙素处理组(100、200μg/mL)S期比例明显减少,G_0/G_1期和G_2/M期比例明显增加,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0μg/mL)相比,秦皮乙素处理组(100、200μg/mL)Cyclin D1、CDK4、CDK6、c-Myc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 3表达无明显差异,Cleaved Caspase 3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秦皮乙素可有效抑制肾透明细胞癌786-O和SN12-PM6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循证护理模式效果。方法选取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并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大于60岁、文化程度较低、相关知识匮乏、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种类多、未定期复诊、家庭支持干预度低等是影响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时应首先考虑年龄、文化程度、认知度、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种类、是否定期复诊、家庭支持干预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多节段脊柱肿瘤全切并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患者9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5~64岁,平均41.7±10.5岁,随访18.3±11.4个月(6~36个月)。9例均为原发肿瘤:T5~T7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T7~T8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T10~T11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1例,T11~L1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T6~T8共2例,T2~T3、T4~T5、T11~L1各1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袭程度,采取单纯后路手术方式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1例行多节段全椎体切除,并通过激光选区融化技术构建个体化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通过术后X线片(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CT(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定期复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应用BrantiganSteffee脊柱融合分级评估人工椎体稳定性、界面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定期观察肿瘤是否复发生原位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其中2个节段椎体切除4例,3个节段椎体切除5例。患者手术时间433.3±174.6min(235~740min),术中出血量4816.7±3221.2ml(1000~14000ml)。术前的VAS评分4.1±1.1分,术后7d患者的VAS评分1.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3例患者术后7d时有2例恢复到E级,1例无明显变化,6例E级患者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3D打印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匹配情况良好,无松动、下沉及移位,同时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情况。术后6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接触紧密,开始出现界面骨长入,术后12个月,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出现骨性连接,发生骨性融合。随访期内7例患者无肿瘤复发转移,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安罗替尼治疗后肿瘤无恶化,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全身多发转移于术后18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可以满足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要求,精确恢复椎体连续性,精准匹配相邻椎体,自身孔隙结构利于骨的长入,是一种多节段脊柱肿瘤切除后理想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患者术前生物力学群体特征,用于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步态延续性及进行术后康复指导,本文采集9例患者水平行走和坐立-起身过程的步态,并进行骨肌多体动力学分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水平行走时试验组下肢运动功能减弱,试验组非手术侧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22.5°~71.5°,拟置换侧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24.4°~57.6°,而对照组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7.2°~62.4°。单侧膝内翻患者完成坐立-起身过程时的下肢地面反作用力对称度介于0.72~0.85,非手术侧下肢起主要支撑作用。双侧膝内翻患者坐立-起身时地面反作用力之和最小。尽管单侧膝内翻患者采用非手术侧下肢过量负载的代偿方式能完成术后日常活动,但长期过量负载容易增加非手术侧下肢膝关节罹患膝骨性关节炎风险。对膝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畸形患者完成日常活动的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从生物力学角度理解内翻膝的发病机制,对患者的术前评估、预防和术后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临床的应用为广泛开展遗传病的基因检测、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基因检测报告缺乏统一或基本的标准。首届“临床基因检测标准与规范专题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8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138家机构的250多位遗传学专家、临床专家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了遗传病基因检测报告的标准和规范问题。本文根据此次研讨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就遗传病基因检测报告的原则、规范以及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并发布了临床基因检测报告规范共识,以促进检测报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进我国基因检测行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氟康唑两种给药方法治疗难治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VVC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组和巩固组,每组100例,单次组给予150 mg氟康唑单次口服治疗,巩固组给予150 mg氟康唑巩固口服治疗(1次/天,连续3 d,下次月经干净后再给药1次),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单次组和巩固组阴道瘙痒感、腰腹部疼痛感、阴道分泌物、黏膜充血性水肿缓解时间和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期间,巩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次给药比较,氟康唑巩固给药治疗难治性VVC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方法及其生长的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酶消化法培养人大隐静脉VSMC并传代,以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法、考马斯亮蓝染色法鉴定细胞;以台盼蓝染色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绘制生长曲线、划痕法测定细胞成活率、增殖及迁移能力。 结果:原代培养5~7 d细胞从组织块爬出,传代细胞呈“峰-谷”样生长;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考马斯亮蓝染色可见VSMC细胞骨架呈致密束状;传代细胞成活率为97%;生长曲线呈类“S”形;细胞生长3~6 d内光密度值变化明显;无血清培养的VSMC在24 h内划痕宽度变化显著。 结论:体外培养的VSMC纯度高,结构、功能良好,为收缩表型,细胞生长第3~6天增殖活力较强,24 h内迁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8.
中国人对20种常见疼痛的体验和描述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国人对20种常见疼痛的体验和描述特点.方法:对503名汉语(普通话)志愿者进行关于20种常见的急、慢性疼痛的问卷调查.请受访者根据自己的经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曾经历过的疼痛症状进行评分,并用简单词汇对每项疼痛的症状给予描述.将回收的问卷资料进行以下方面的统计分析:逐项分别计算每种疼痛的发生率、VAS平均分、涉及的描述词汇的数量及每个描述词的认同率,选出认同率≥10%的描述词汇作为每种疼痛的常用描述词汇. 结果:分别得出了20种常见疼痛在受访者中的发生率、VAS平均分、涉及的描述词汇数量及每个描述词的认同率,列出了各种疼痛的常用描述词汇及其认同率. 结论:国人对20种常见疼痛的体验不同,对各种疼痛症状的描述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量的影响,从脑出血损伤区微血管系统重建的角度,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补阳还五汤全方(黄芪,当归,赤芍,红花,川芎,地龙,桃仁按20∶3∶3∶3∶2∶3∶3的比例);补阳还五汤益气成分(黄芪按上述比例);补阳还五汤活血成分(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按3∶3∶3∶2∶3∶3的比例)。用蒸馏水两次水煎,分别浓缩为1.54,0.81和0.73g/mL。实验分组:1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活血组。正常对照组5只大鼠,其余每组30只,再随机分为术后灌胃2,4,7,14,21,28d6个观察时间点,各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干预:造模: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将胶原酶Ⅶ注入大鼠大脑右苍白球制成脑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注入2μL生理盐水,其余手术过程相同。给药:正常对照组:普通饲养,自由饮水;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术后予蒸馏水灌胃2次/d,2mL/次;益气活血组、益气组、活血组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全方、补阳还五汤益气成分、补阳还五汤活血成分30.80,16.20,14.60g/(kg·d)(按体表面积计算为临床70kg成人剂量的3倍)灌胃,2次/d,2mL/次。各组大鼠分别于灌胃2,4,7,14,21,28d麻醉下取脑,制备切片;正常组动物于28d处死。实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灌胃不同时间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阳性微血管数。结果:15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假手术组皮质偶见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②模型组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呈双峰表达,4d为最高峰,至14~21d再有小高峰出现。③益气活血组给药4d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为表达低谷,低于模型组(P<0.01)、益气组和活血组(P<0.05);在中后期,益气活血组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高峰为7~14d,较模型组提前出现,21d后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已表达极少(P<0.01);益气活血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7d后一直呈高水平维持,高于其他各组(P<0.05),28d后开始逐渐下降。④模型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造模后4d达最高峰(P<0.01),两周后几乎无表达。益气活血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高峰推迟至7d出现(P<0.05),之后逐渐下降。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通过调节脑出血后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改善出血后脑组织的微环境,有利于微血管系统重建,促进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30.
257例弥漫性肾病超声引导下快速自动活检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快速自动肾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快速自动肾穿刺活检弥漫性肾病患者 2 5 7例 ,所取组织送病理学检查。以检出肾小球作为取材成功 ,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结果 左右肾下极共进针 62 2次 ,获 3 95 2个肾小球 ,平均每例进针 2 .42次 ,取材成功率 97.2 8% ,左肾下极取材成功率略高于右肾下极 ;不同进针次数取材成功率不同 ,且随着进针次数增加 ,取材成功率亦增大 (P <0 .0 5 )。病理类型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多见。结论 超声引导下快速自动肾活检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