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9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6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62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150篇
中国医学   220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为探讨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对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影响,将拟采用愈肠灵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的80例脾虚兼湿热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穴位艾灸治疗后30min保留灌肠,对照组直接行保留灌肠,每天1次,l0d为一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7、10天保留灌肠时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以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第3、7、10天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穴位艾灸后中药保留灌肠可明显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患者中药溻渍温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4),对照组(n=24)。均给予口服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溻渍温敷联合红外线照射。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75.00%,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及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差别显著,组间及组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溻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周素芳教授在临床中发现泄泻多由脾虚不运、克化水湿无力、水谷并趋大肠所致,治疗以健脾升清、化湿止泻为主,采用其自拟方参苓固肠颗粒辨证加减,临床疗效较好。该文总结周素芳教授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经验,并附泄泻验案1则,供同道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4.
姜松鹤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是大连市中医药学会顾问,大连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精研不辍,临床治疗内科、妇科等疑难杂症屡获奇效,尤其精通脾胃病的诊治,对于泄泻的治疗,姜教授重视脏腑辨证,并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泻,非独脾也”。  相似文献   
25.
1 结肠炎汤 组? 成:炒白术15?g,炒白芍15?g,防风10?g,陈皮6?g,仙鹤草30?g,桔梗6?g,葛根15?g,石榴皮10?g,诃子10?g,徐长卿10?g,焦山楂10?g,焦六神曲10?g,炒麦芽15?g,甘草6?g.  相似文献   
26.
清代名医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中总结泄泻的辨治源流,并指出泄泻的病因乃以湿为主,兼夹各邪;重视病因辨证,治疗主张脏腑同调,如肺肠同调、脾肠同治、太少兼顾等;处方用药强调温养脾胃、分利水湿、升阳止泻、收敛固涩等.《沈芊绿医案》中有关治疗泄泻的医案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沈氏辨治泄泻的思想既涵盖前人之理论,又包括自己的阐释与创新,对于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泄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泄泻是常见消化道疾病之一,本病持续半年以上者称慢性泄泻,属祖国医学之"久泄",其特点是大便溏泄,时轻时重,迁延难愈,病程长者可达八九年或更长.慢性泄泻其病位虽在肠道,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多以脾虚为主证,或在脾虚的基础上,因肝气乘脾所致;或肾阳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所致.经云"湿胜濡泄",湿胜与脾虚往往互为因果,湿盛可以困遏脾运,脾虚又易生湿,故脾虚湿胜是发病的主要关键.治疗亦应随证选药,不可拘泥.久泄当以扶正为主,脾虚者宜健脾,肾虚者宜温肾,肝旺脾弱宜扶脾抑肝,虚实兼夹宜扶正祛邪,寒热错杂须温清同用,辨证准确是施治之基础.笔者多年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泄泻,临床疗效颇佳,现将方法与体会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探索《局方发挥》(以下简称《发挥》)中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方法] 研读《发挥》,参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素问玄机原病式》《脾胃论》等,梳理朱丹溪对《局方》观点的评议和对诸家学术的传承,并概括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结果] 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主要有:论辨治,脾病证候未必皆寒,故施治当明辨证候,忌率用温补;论方药,平胃散以微汗之法,治上焦之湿,不能补气,不宜常服;论疾病,泄泻与痢疾有别,二病病机热多寒少,实者宜予承气汤下之,寒者宜予姜、附辈温之;论饮食,辛甘美味,性非中和,多服贻害,损伤脾胃。 [结论] 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特色鲜明,而且颇具现实意义,是研究丹溪学术,指导脾胃病治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盐炙对益智仁-小茴香药对对脾肾阳虚型泄泻证止泻作用的影响,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四神丸组,以及益智仁-小茴香生品及盐炙品配伍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氢化可的松和番泻叶复合造模法复制脾肾阳虚泄泻大鼠模型,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脾、肾、胸腺、肾上腺、睾丸脏器指数,并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二胺氧化酶(DAO)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变化;血清中MTL、GAS和DAO等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异常。给予益智仁-小茴香生品及盐炙品后,上述症状和病理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盐炙品高剂量组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改善效果较好,生品高剂量组对大鼠血清MTL、GAS、DAO、D-乳酸(D-LA)水平改善效果较好。结论:益智仁-小茴香生品药对及其盐炙品药对对脾肾阳虚型泄泻均具有止泻作用,但治疗证候指标上偏重略有不同,生品药对对模型大鼠脾阳虚证候指标的调节作用较好,而盐炙品药对对肾阳虚证候指标调节作用较好;对于脾肾阳虚型泄泻证建议采用盐炙品药对入药,增强药对镇痛、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可能是盐炙影响益智仁-小茴香药对止泻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