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多巴胺能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神经毒素鱼藤酮(1μmol/L)处理经神经生长因子(NGF)(50 ng/ml×7)诱导分化过的PC12细胞,并在处理前6 h加入1μmol/L的姜黄素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比色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经1μmol/L鱼藤酮处理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至对照组的57.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为对照组的189%,而GSH水平显著下降(P<0.05);姜黄素干预后,与鱼藤酮组相比,细胞活力和GSH含量显著提高,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多巴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病毒(HIV)原发耐药水平。方法检索5个数据(万方、CNKI、VIP、CBM及Pubmed)并提取HIV耐药的原始数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研究。中国MSM未治疗HIV感染者总耐药率、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率、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率、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率分别为3.59%[95%可信区间(CI):2.40%~4.96%]、1.69%(95%CI:0.74%~2.90%)、0.52%(95%CI:0.14%~1.05%)、0.54%(95%CI:0.16%~1.08%)。总耐药率及PI耐药率存在地区差异,华北、东北、华东地区耐药率更高些。结论当前中国MSM的HIV感染者原发耐药水平低,抗病毒治疗政策实际且可行。但是在一些高发地区,更需加强监测,以便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酸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水孔蛋白-4(aq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立体定向仪下向大鼠右侧尾壳核注射50uL溶血磷脂酸,在不同时间点对注射部位邻近脑组织AQP4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用伊文斯蓝(Evans blue, EB)作为示踪剂定量测定不同时间点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结果 注射溶血磷脂酸后6 h尾壳核AQP4蛋白表达开始增高,在第2 d达到高峰,并维持到第3 d,以后逐渐下降. 表达增高的部位主要为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的胶质细胞.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LPA注射后6 h同侧尾壳核区BBB对EB通透性开始增加,24 h达最大,到48 h逐渐减低,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溶血磷脂酸可以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胶质细胞AQP4蛋白表达的增加,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参与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从"差序格局"的视角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病人身份表露问题.方法 2009年7-8月在广西地区与HIV感染者/病人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研究发现,HIV感染者/病人的自我表露对象呈差序格局展开:包括配偶、父母、亲戚、同事与朋友等;表露原因包括为获取来自家庭成员、亲属、社区及政府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等;表露...  相似文献   
26.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等有效治疗方法的展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病人(PL-WHA)死亡率降低,已经逐渐成为慢性、可处理的人群,所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PLWHA生活质量的评定量表、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措施的研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报道。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对PLWHA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以后此方面研究的发展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织金县吸毒人群HIV发病率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贵州省织金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发病率趋势。方法收集织金县吸毒人群既往HIV调查和哨点监测资料,建立回顾性队列。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算HIV发病率。结果1999年9月~2004年2月吸毒人群HIV累计发病率为88/百人年,2001年12月~2002年6月达到顶峰135/百人年,以后各时间段呈下降趋势。目前,吸毒人群的HIV发病率为58/百人年。戒毒所吸毒人群HIV感染率2001年1月为20%,2001年11月迅速上升至180%。2002~2003年HIV感染率比较稳定。结论织金县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近期维持在稳定水平,但HIV发病率仍然很高,>5/百人年。因此对吸毒人群仍要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28.
200名男男性行为者HIV/STD现患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与其他性传播疾病(STD)的现患率,以及兴奋剂、毒品的使用情况,了解男男性行为者行为特征及疾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对该目标人群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常规监测信息为基础寻找种子,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200名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被访者人口学、行为学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初筛阳性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检测.采用ELISA(IgG)、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采集尿道及肛周拭子,采用ELISA法检测衣原体;采用涂片镜检和培养两种方法检测淋球菌.使用Epi 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问卷及检测结果进行录入,运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招募200名男男性行为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6.44±6.3)岁.过去一年中同性性伴数超过1个的占86.5%,20.5%有异性多性伴.该群体在发生同性性行为时普遍存在主动肛交(77.5%)与被动肛交(63.0%).21.5%的被访者承认既往曾使用过毒品.检出HIV抗体阳性13例,感染率6.5%;TPPA阳性48例,现患率24%;肛门拭子衣原体涂片阳性21例,阳性率10.5%;尿道拭子涂片衣原体阳性19例,阳性率9.5%;淋球菌尿道及肛门拭子涂片、培养阳性1例,阳性率0.5%.结论 男男性行为者行为特征导致其性病、HIV感染风险较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抗病毒治疗阻断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阳转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抗病毒治疗阻断我国HIV单阳家庭夫妻间传播相关的队列研究。使用Stata软件应用频率学方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我国HIV单阳家庭内阴性配偶阳转率为1.29/100人年(95%可信区间:1.1/100~1.7/100人年);在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0项研究中,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的阳转率为2.0/100人年;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家庭内传播率为0.6/100人年。其中提供抗病毒治疗时点、治疗方案、安全套使用情况、感染时间、换药与否、持续治疗时间等信息的7项研究显示,各因素对影响抗病毒治疗阻断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阳转的效果存在差异。结论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抗病毒治疗阻断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阳转的影响最大,其余各因素对阳转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治疗时点、安全套、感染时间、换药、持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钠肽(BNP)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血清NSE、BNP、N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SF-36评分及血清NSE、BNP、NG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NSE、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F-36评分及血清N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