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51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尔尼菲青霉病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尔尼菲青霉病(PSM)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并发艾滋病(AIDS)84例,非AIDS 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损、消瘦、贫血、淋巴结增大、咳嗽等.并发AIDS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皮损泛发,且有坏死.93例患者中CD4+细胞下降84例,临床标本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液、组织或脓液、骨髓.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单独或联合治疗,以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口服疗效最佳.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PSM好发于AIDS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肯定:合并AIDS的PSM患者与非AIDS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2.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诊断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要使疾病得到正确而及时治疗,那么正确的诊断是致关重要的,而一个准确的诊断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综合运用的结果;反之,一个错误的诊断是上述三者未能有机地结合所造成的。病例王某,男。...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51例广西壮族SLE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1例患者HLA-DQA1基因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患者自身抗体谱.结果:HLA-DQA1·0101与抗dsDNA呈正相关 (χ2=4.488,r=0.297,P<0.05),DQA1·0301与抗dsDNA呈负相关 (χ2=10.082,r=-0.491,P<0.01).结论:广西壮族SLE易感基因 DQA1·0101的易感性可能通过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实现.DQA1·0301可能通过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51例已确诊的广西壮族慢性荨麻疹患者和54例广西壮族正常对照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组DRB1*16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X2=4.285,P=0.038).结论:广西壮族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可能与DRB1*16基因有关,DRB1*16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壮族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提取、纯化马尔尼菲青霉(PM)酵母细胞的黑素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 在基础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左旋多巴37℃振荡培养PM酵母细胞,通过溶壁酶、变性剂和浓酸等处理PM酵母细胞以分离提取黑素,用化学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研究PM黑素的理化性质.结果 PM黑素与合成多巴黑素的理化性质相似,均溶解于碱,不溶于酸,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在pH≤3时产生沉淀,能被氧化剂H2O2漂白.紫外光谱分析显示,在20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随波长的增加其吸收值减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M黑素具有经典的黑素红外吸收特征,即在3μm附近和6μm附近各有一个吸收峰;EPR提示PM黑素含有稳定的自由基.结论 PM酵母细胞能利用外源性左旋多巴合成多巴黑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组144例(汉族64例,壮族80例)和正常对照组199例(汉族95例,壮族104例)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在检测的16个位点中,DRB1*12和*1401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患者组与汉族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01,RR=6.715;Pc<0.001,RR=28.776);DRB1*1401等位基因频率在壮族患者组与壮族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02,RR=4.526)。DRB1*12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患者组与壮族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01)。结论 DRB1*12和*1401等位基因可能与汉族CU有相关性;DRB1*1401等位基因可能与壮族CU有相关性;DRB1基因多态性在汉、壮族间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马尔尼菲青霉(PM)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株与临床人分离株对伏立康唑和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M27-A2和M38-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测定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 及氟康唑对14株广西野生银星竹鼠PM寄生株与25株临床人PM分离株25 ℃菌丝相及37 ℃酵母相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比较PM寄生株与临床人PM分离株MIC的差异性,用配对t检验比较同一株菌在两种不同温度相下的MIC差异性。结果 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PM寄生株菌丝相的MIC分别为:0.0313 ~ 0.1250、0.1250 ~ 1.0000、0.0313 ~ 0.5000、0.2500 ~ 4.0000、2.0000 ~ 8.0000 mg/L;对PM寄生株酵母相的MIC分别为:0.0078 ~ 0.2500、0.0313 ~ 0.5000、0.0313 ~ 1.0000、0.2500 ~ 2.0000、1.0000 ~ 8.0000 mg/L;对PM临床人分离株菌丝相的MIC分别为:0.0313 ~ 0.2500、0.0625 ~ 1.0000、0.0313 ~ 1.0000、0.2500 ~ 4.0000、2.0000 ~ 32.0000 mg/L;对PM临床人分离株酵母相的MIC分别为:0.0039 ~ 0.2500、0.0313 ~ 0.5000、0.0313 ~ 2.0000、0.1250 ~ 2.0000、2.0000 ~ 16.0000 mg/L。5种抗真菌药物对广西野生银星竹鼠PM寄生株与临床人PM分离株菌丝相和酵母相均敏感。同一温度下伏立康唑对两种不同来源PM的MIC最低,其他药物的MIC依次为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 两性霉素B < 氟康唑。同一药物在同一温度下对广西野生银星竹鼠PM寄生株与PM临床分离株的MIC无明显差异;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对同一菌株在菌丝相和酵母相下的MIC存在差异。结论 PM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最高;来自于广西野生银星竹鼠的PM寄生株与临床人PM分离株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的MIC类似;菌相的改变可影响PM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8.
足部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但这些疾病往往不被患者重视 ,医务人员亦同样存在着忽视倾向。所以 ,有关足部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报道较少。为此 ,我们于 1999年 5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进行了足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 1999年 5月 1~ 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 15 5 6例 ,其中男 780例 ,占 5 0 .1% ;女 776例 ,占 49.8%。年龄分布 :<12岁 10 7例 (6 .9% ) ,12~ 2 4岁 32 3例 (2 0 .8% ) ,2 5~ 49岁 76 9例 (4 9.4% ) ,5 0~ 6 5岁 2 45例 (15 .7% ) ,>6 5…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了证实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抗HSV-1的效应,初步确定其有效浓度与安全性。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SDS对HSV-1的抑制作用,同步进行ACV对照观察。结果SDS对HSV-1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为0.015625mg/mL,0,15625mg/mL的SDS抑制作用与0.1mg/mL阿昔洛韦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最低有效抑制浓度的SDS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甚微,较此高8倍浓度的SDS仍然安全。结论SDS在体外对HSV-1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培养细胞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临床株经两性霉素 B 和伏立康唑作用前后超微形态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先测定两性霉素 B 和伏立康唑对马尼菲青霉菌临床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 MIC 和10倍 MIC 条件下,药物与菌作用24、48、72 h,分别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经两性霉素 B 作用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及浓度增加,扫描电镜下可见到菌体破损,外层剥离、皱缩、断裂及粘连;透射电镜下线粒体变性,细胞核碎裂,细胞膜皱缩,胞质内细胞器消失,细胞壁断裂。经伏立康唑作用后,扫描电镜下可见到菌体破损、皱缩、干瘪、坍塌;透射电镜下均看到胞质内出现许多高密度的电子致密颗粒,线粒体变性,细胞壁表面粗糙,细胞膜皱缩、破损,胞质内各细胞器消失。结论两性霉素 B 和伏立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均可使其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两种药物相比,两性霉素 B 对菌细胞损伤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