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在精细时空尺度的交互作用及其特点,为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手足口病历年发病数据,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抽取广州市越秀区2014年手足口病资料,通过统计年鉴收集人口资料,描述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并用Knox方法分析其在精细时空尺度的交互作用。结果2014年越秀区共报告手足口病3 265例,存在时空交互作用,具有时空聚集性,在时间临界值为4 d、空间临界值为0.2 km时,时空聚集强度最大。女性时空聚集强度大于男性;0~2岁组在第1天、第4~7天,3~6岁组在第1天、第4~5天、第9~11天,≥7岁组在第2天、第7~8天分别出现了时空聚集高峰;散居儿童主要在0.4 km范围内出现较强时空聚集强度,学生在0.3~0.9 km范围内出现较强时空聚集强度。在4 d、0.2 km的时空范围内,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呈现增加趋势。结论手足口病在短时间和短距离内聚集性较强,女性、3~6岁儿童、幼托儿童是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高危人群,根据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做好防控,有助于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对老年人开展预防高温热浪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随机对照试验,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28个社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然后将抽取的社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以≥60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干预组采用8种健康教育方式在夏季进行3个月热浪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相同问卷收集信息进行效果评价。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控制家庭人均月收入、安装空调、饮酒、基础疾病史和时间效应后,干预组热浪风险感知平均得分升高1.62分,对照组升高0.51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06);干预措施的效果也体现在两组因慢性病入院的差异上,干预组最近3个月因慢性病加重去过医院住院或就诊由干预前32.39%(46/142)下降至干预后28.87%(41/142),对照组由干预前26.28%(41/156)上升至干预后的36.53%(57/156);热浪知识得分、热浪适应性行为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能增强老年人对热浪的健康风险感知,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群在热浪期间因慢性病加重而引起的就诊住院。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中国城市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的关系,分析纬度对气温与死亡风险关系的修饰作用。方法 收集国内有关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采用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再通过Meta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纬度对该关系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15个城市。气温每增加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2%(95%CI:1%~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2%一6%),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I:1%~4%);气温每降低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4%(95%CI:2%~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1%~7%),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I:0%~4%)。纬度0°~25°、26°~30°、3l°。39°、≥40°时气温每下降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5%(95%CI:-2.7%~15.6%)、5.8%(95%CI:2.4%~9.3%)、0.8%(95%CI:0.4%~1.2%)、0.5%(95%CI:-0.5%~1.5%);气温每上升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O.6%(95%CI:-0.3%~1.4%)、1.9%(95%CI:0.7%~3.1%)、2.0%(95%CI:1.0%~3.0%)、5.8%(95%CI:-3.2%~14.8%)。纬度每增高5°,高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增加0.3%(95%CI:0.1%~0.8%),低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减少0.8%(95%CI:0.5%~0.9%)。结论气温过高或过低均增加人群的死亡风险。中低纬度地区人群对冷的适应能力要比高纬度地区更为脆弱,而对热的适应能力则较强。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中国小学5、6年级学生主要应激源,为小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聊城市农村和城市共抽取到5、6年级学生654名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中美学生主要应激源所用表,含181个项目。结果小学生应激源主要来自于对自身认识不足以及家长方面;城市农村小学生以及男女小学生亦有不同。结论家长与学校应充分认清自己的责任,适时合理地解决小学生面对的应激源。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广州市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乘地铁4种通勤方式大气PM2.5暴露水平。方法 于2015年1-12月,采用美国TSI公司生产的SidePak AM510个体粉尘仪在每个月第2周的周一、周三、周五、周日,每天分早(07:00-09:00)、中(11:00-13:00)、晚(17:00-19:00)3个时段,进行不同通勤方式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暴露监测,每隔1 min记录1次数据。结果 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乘地铁4种通勤方式得到的有效样本量依次为284、281、278和280个。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和乘地铁PM2.5暴露浓度M分别为38.4、38.6、23.3和24.1 μg/m3,均与同期监测点的暴露浓度呈正相关(rs>0.8,P<0.01)。4种通勤方式PM2.5暴露浓度均以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考虑暴露时间和呼吸速率,4种通勤方式单程暴露量的M由高到低依次为骑自行车21.0 μg、步行20.1 μg、乘公交5.1 μg、乘地铁2.6 μg。4种通勤方式单程暴露量季节及时段的变化趋势与暴露浓度一致。结论 步行、骑自行车PM2.5的暴露浓度高于乘公交和地铁。4种通勤方式的单程暴露PM2.5量依次为骑自行车 > 步行 > 乘公交 > 乘地铁。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制西尼罗病毒(WNV)多片段蛋白芯片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方法]构建基于WNV的E蛋白、M蛋白及prM蛋白检测的蛋白芯片,并对芯片的抗原点样浓度、芯片检测的特异性、芯片检测的灵敏度以及芯片检测的可靠性进行测定。并利用ELISA法对研制芯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研制芯片的抗原点样最适浓度为E蛋白0.05mg/ml、prM蛋白0.04mg/ml、M蛋白0.2mg/ml;其对M蛋白的检测灵敏度达1.5ng/ml,批内重复检测的CV值≤2%;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与ELISA法相比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西尼罗病毒多片段蛋白芯片的检测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靠性,可用于西尼罗病毒IgG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7.
山东日照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日照市儿童手足口病疫情的影响。方法从气象部门获得日照市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每日平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日均气压、降水量和日均日照时间等气象资料,以及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同时期该市手足口病每日发病人数。利用广义相加时间序列模型对每日气象因素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模型中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包括长期和季节趋势、星期效应、公众假期效应等。结果日照市2009-2012年共报告26827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26619例为10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为1.63:1。时间序列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日均气温在滞后4~8d时,日均气温越高,手足口病发病越多,以滞后6d时风险最大[每升高1℃,其超额发病危险度(ER)为1.54%,95%CI:0.69%-2.40%];在滞后5—7d时,日均相对湿度越高,该病发病风险越高,其中滞后7d时相对湿度每升高1%时对应的ER为0.19%(95%CI:0.07%-0.31%);在滞后4-7d时,日均日照时间越多对应的发病风险越低,其中滞后4d时,日均日照时间每增加1h,对应的ER为-0.53%(95%CI:-0.93%~-0.13%)。结论该研究提示气象因素可能是日照市儿童手足口病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以后的疾病防控工作中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儿童乙肝疫苗(HepB)全程接种及规范接种在乙肝母婴阻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2017年佛山市HBsAg阳性产妇及其所分娩活产儿为对象,通过回顾性病历采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检索、儿童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前瞻性跟踪管理等方法,采集母婴阻断结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追踪到母婴阻断结果的儿童5 615人,阻断成功率99.4%,失败率为0.6%;儿童出生后1年内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为96.7%,其中三针规范(按照“0/1/6”完成)接种率为65.9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产妇HBeAg阳性(OR = 6.76,95%CI:3.22~14.19)、HepB未全程接种(OR = 2.86,95%CI:1.02~8.07)、HepB未规范接种(OR = 2.33,95%CI:1.12~4.85)是母婴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HBV感染产妇分娩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提高儿童乙肝疫苗1年内全程及规范接种率,实施HBeAg阳性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是实现全市乙肝母婴零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3月18日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现住址为湖北省的COVID-19确诊病例数据,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重症或危重症,把患者分成两组:轻型/普通型患者及重型/危重型患者。描述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和暴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确诊病例48 814例,其中轻型/普通型患者38 73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10 084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4(41,65)岁。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高浓度PM2.5/PM10/SO2/O3暴露增加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 结论 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大气污染暴露是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应重视具有这些特征人群的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评估济南市热浪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济南市2009、2010和2012年6—8月的死亡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指标和大气污染指数,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分析不同滞后天数热浪对该市居民非意外死亡及主要死因别循环系统疾病及其亚类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死亡的影响。结果观察天数共计276d,期间非意外死亡共16427例;其中热浪期34d,非意外死亡2306例;非热浪期242d,非意外死亡14121例。济南市热浪对本地居民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在滞后2,2、1,2、4d时效应最大,对肿瘤死亡未发现显著影响。在控制了节假日效应、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和污染指数后,热浪与居民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OR值分别为1.44,1.70、1.87,1.56、1.60。结论该研究提示热浪是济南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热浪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影响最大,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相关部门应针对济南市当地的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有效公共卫生预防措施,减少热浪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