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是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病人既往经过1次或多次腹部手术、并存影响组织愈合的疾病以及腹膜腔内的严重粘连都是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发生局部感染的不利因素[1]。由于手术多需要置入补片,感染一旦发生将非常严重,意味着手术修补切口疝失败,而且由于补片作为异物存在,感染的处理也十分困难,严重的感染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1感染发生的原因感染发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病人自身的因素,如老年、肥胖、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免疫力低下、贫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18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8例,其中1例为腹股沟疝修补(TEP),1例网塞修补,1例Lichtenstein修补,5例腹膜前间隙置入补片修补。3例感染病人中2例为补片感染,1例为缝线感染。2例疼痛病人中1例为网塞修补,1例为聚丙烯平片Lichtenstein修补。2例术后出现严重的阴囊血清肿。1例术后出现切口下血肿。1例行TEP术后出现阴囊血肿。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结论虽然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较传统修补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仍需注重提高临床医生的技术水平及规范化操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2个剂量的SAM(100 mg/kg,200 mg/kg)预处理+SAP模型组。各组于造模后18 h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取肝脏组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肝脏TNF-α表达和血AMY,ALT,AS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2个剂量的SAM预处理均能明显抑制SAP大鼠肝脏TNF-α表达,降低血AMY,ALT,AST水平(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SAM对SAP后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引流治疗早期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8年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早期经胃穿刺置管引流进行治疗的23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假性囊肿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部11例,胰尾部9例,囊肿平均直径11 cm(8~18 cm),均为单发囊性,所有病例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假性囊肿发现至穿刺手术间隔17~65d,平均31 d.2例术后发生囊肿感染,1例改用外引流,另1例改用手术内引流治疗治愈;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后治愈.2~3个月后CT复查,6例患者假性囊肿完全消失,余15例患者囊肿明显缩小,所有患者腹胀、腹痛症状缓解.随访1年,无溃疡、出血、囊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早期经胃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及腹腔镜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3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16例)和开放组(27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开放手术组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冲洗引流2个月治愈,另1例再次手术取出补片。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术后随访4~48个月,平均21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同样安全、合理,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例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术前均未确诊,其中4例诊断为甲状腺囊肿,1例笼统诊断为颈部肿物,1例仅注意了甲状腺病变。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左甲状旁腺囊肿切除术,1例同时行甲状腺癌根治、左甲状旁腺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5例为甲状旁腺囊肿,1例为甲状旁腺囊肿合并右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例患者失访;4例患者随访9~24个月,平均19个月,均无甲状旁腺囊肿及甲状腺癌的复发或转移。结论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是真正意义上的甲状旁腺囊肿,临床少见,术前确诊率低。甲状旁腺囊肿切除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人类生物钟基因hClock及hBmal1蛋白在人类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与人类胆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人类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Clock基因、hBmal1基因蛋白产物(Clock蛋白及Bmal1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人胆管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Clock蛋白在胆管组织中阳性率为33.33%(20/60),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81.67%(49/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al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3.33%(44/60),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36.67%(22/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lock蛋白与Bmal1蛋白表达均与胆管癌TNM分期有关(P0.05)。在胆管癌组织中Clock蛋白与Bmal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81,P0.05)。结论:Bmal1蛋白可能与人类胆管癌的发生有关,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而Clock蛋白可能为胆管癌发生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超声、CT与^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核素扫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69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69例患者共76个病灶,其中甲状旁腺腺瘤58例(60个病灶),甲状旁腺增生7例(11个病灶),甲状旁腺腺癌4例(5个病灶)。超声、CT与^99TCm-MIBI核素扫描的灵敏度分别为81.94%(59/72)、61.76%(21/34)及69.57%(16/23),准确性分别为78.67%(59/75)、61.76%(21/34)及66.67%(16/2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16%(59/62)、100%(21/21)及94.12%(16/17)。仅超声与CT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种检查的其他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Tcm-MIBI核素扫描互补,而CT对诊断甲状旁腺病灶的帮助不大,推荐术前常规行超声与”Tcm-MIBI核素扫描两项检查。  相似文献   
29.
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外胆管癌组织标本74例,正常胆囊结石胆囊管组织标本25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ERK1/2和p-ERK1/2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胆管癌组织中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4%(24/74)和60.8%(45/74),均明显高于正常肝外胆管组织[16.0%(4/25)、24.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1/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ERK1/2阴性表达的肝外胆管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长于p-ERK1/2表达阳性的患者(P=0.034)。单因素分析发现,p-ERK1/2的表达、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p-ERK1/2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胆管癌组织存在ERK1/2和p-ERK1/2高表达;p-ERK1/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可作为胆管癌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胰管空肠输出襻内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行胰空肠端端吻合,其中31例采用胰管空肠输出襻内引流,42例采用胰管内置支架管引流。结果31例胰管空肠输出襻内引流患者无胰瘘发生,术后腹腔并发症发生率12.9%;而42例胰管支架管引流病例中2例(4.76%)发生胰瘘,术后腹腔并发症发生率2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时胰管空肠输出襻内引流能降低术后胰瘘及其它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