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多模式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介入治疗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TBD治疗的72例OLT术后胆道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19例、肝门区狭窄16例、多发性狭窄31例、吻合口瘘6例.治疗方式包括VTBD合并多次更换引流管、球囊扩张、胆道内涵管/金属支架置入,比较PTBD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及胆道形态改变情况,评价疗效;比较不同部位放置引流管胆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72例患者PTBD均成功,66例症状改善或治愈,有效率为91.7%.26例治疗后症状消失给予拔除引流管,拔管率为36.1%;8例置人胆道内支架56~153 d后再阻塞,再次行PTBD治疗;38例长期带管并每隔1~3个月更换引流管.66例胆道梗阻患者PTBD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直接胆红素分别为(145±106)μmol/L及(76±59)μmol/L,明显下降(t=3.78,P<0.001).引流管前端位于胆(总)管内与引流管前端位于十二指肠内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3%及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6,P=0.027).结论 PTBD是治疗OLT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结合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最.引流管前端置于胆(总)管内可显著降低胆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严重肝硬化患者肝实质、门静脉与肝静脉或肝后段下腔静脉在影像上的特征,评估经皮经肝肝内门 体分流术(PT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50例经临床及影像证实的严重肝硬化患者,在多层螺旋CT(MDCT)上模拟PTIPS,选右侧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为经皮穿刺点A点,门静脉右支主十远端为门静脉穿刺点B点,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为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C点,门静脉主干起始处为D点。A、B、C 三点连线为经皮经肝穿刺道,C、B、D 三点连线即门体分流道。所有患者肝脏CT增强扫描后行MPR后处理,测量数据用x±s表示,并计算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同时分析门静脉右支与肝后段下腔静脉、肝动脉及胆管的解剖关系。结果 模拟穿刺针体内部分的长度(A-B-C长度)为(145.7±14.8) mm;穿刺针的弯度(A-B径线与B-C径线夹角)为(145.0±9.9)°;肝实质段分流道的长度(B-C长度)为(42.7±7.2) mm;当门静脉主干闭塞时,分流道长度(C-B-D长度)为(117.7 ±11.6) mm;分流道的角度(B-C径线与B-D径线夹角)为(108.5±5.9)°。50例患者中肝后段下腔静脉位于门静脉右支背侧者24例,位于同一平面者26例;肝右动脉及右肝管均位于门静脉右支腹侧。经门静脉右支穿刺肝右静脉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的路径中无大的动脉、胆管等重要结构。结论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PTIPS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量化穿刺针的长度、角度及分流道长度、角度,可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46岁,头面部水肿3周,于2010年1月7日入院.3年前患者因肝右叶原发性肝癌行肝右叶切除术,1年前血清甲胎蛋白(AFP)达3000 μg/L,CT扫描考虑切缘肿瘤复发并肺内转移灶,予口服抗肿瘤药物治疗.20 d前发生头面部水肿,CT扫描示上下腔静脉等多处栓子形成,予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入院后第2天患者突发气促、胸闷、濒死感,考虑为腔静脉栓子脱落引起急性肺栓塞,给予全身肝素化、吸氧、激素等处理,患者症状缓解.因患者栓子分布广泛,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药物溶栓及机械抽吸栓子有再次肺栓塞的可能,决定给予上、下腔静脉支架成形术.术前再次CT扫描显示上下腔静脉、奇静脉、肺动脉等广泛栓子形成,与的次CT比较,栓子范围有进展.  相似文献   
24.
雷帕霉素抑制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活体成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不同PTEN表达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EC-1A(PTEN阳性)和Ishikawa(PTEN阴性)细胞株,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观察RAPA治疗后肿瘤的体积及重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肿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建立稳定表达GFP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及裸鼠移植瘤模型,活体荧光成像显示,治疗组裸鼠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治疗组肿瘤体积及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Ishikawa细胞组的抑瘤率(67.1%)较高于HEC-1A细胞组的抑瘤率(48.1%)。治疗组的肿瘤组织可见大片肿瘤细胞坏死,对照组肿瘤细胞坏死少。结论:RAPA对PTEN阳性及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TEN的丢失可增加RAPA抗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5.
覆膜支架成形术治疗癌栓性门静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覆膜支架成形术治疗癌栓性门静脉狭窄的技术要点及早期疗效。方法5例原发性肝癌和1例胆总管癌患者,增强CT显示门静脉癌栓形成致门静脉主干狭窄超过75%(2例闭塞)。采用经皮、经肝与经皮、经脾途径介入治疗,在狭窄部位放置直径10mm FLUENCY^TM覆膜支架,术后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栓塞曲张胃冠状静脉及穿刺通道。支架置入前、后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支架成形前门静脉压力平均50.7cmH2O(1cm H2O=0.098kPa),术后平均41.3cm H2O,平均降低9.4cm H2O。1个月后复查,2例支架内栓子形成,再狭窄,出现呕血、大量腹水症状,其余4例患者未发生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严重症状。结论覆膜支架成形术治疗癌栓性门静脉狭窄安全可行,选择合适的适应证能有效控制门静脉高压的症状。  相似文献   
26.
以NBCA栓塞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NBCA(N-Butyl-2-Cyanoacrylate)栓塞治疗晚期肝病所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方法17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皆显示胃冠状静脉、胃底静脉曲张,并显示脾-肾分流3例,胃-肾分流3例。9例择期手术,8例急诊手术。由右腋中线经右肝入路7例,由剑突下经左肝入路4例,经脾静脉入路6例,NBCA与超液化碘油比例为1∶4,栓塞程度以曲张静脉消失为目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期、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1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栓塞后造影显示曲张静脉完全闭塞,栓塞后门脉压力较术前平均升高3cmH2O,术中仅1例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症状,复查CT增强扫描显示曲张静脉消失。随访3~12个月,患者生存期平均超过5个月,随访期内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其中3例患者合并少量消化道出血。结论以NBCA栓塞治疗晚期肝病导致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严格地选择适应证能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回顾性研究以无水乙醇为主的不同栓塞模式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fistulas,APFs)的综合介入处理方法,探讨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方法105例HCC患者均有APFs,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6例,中至大量腹水31例,消化道出血并腹水18例,以上65例中合并腹泻者28例,无明显症状者40例。HCC的介入治疗模式有:经股动脉化疗栓塞(TACE) 锁骨下动脉药盒导管系统(PCS)置入41例,经锁骨下动脉TACE 股动脉PCS置入35例,经股动脉TACE26例,经股动脉TACE PCS置入3例。105例患者共发现APFs 167例次,高流量者75例次,低流量者92例次。APFs的栓塞方式有:钢圈 无水乙醇61例次,明胶海绵 无水乙醇14例次,聚乙烯醇(PVA)颗粒 无水乙醇57例次,单纯使用无水乙醇35例次。结果 105例患者中62例1次性栓塞APFs闭塞(成功率59、1%);12例栓塞后重新开通(开通率11、4%),经再次栓塞后消失;31例出现新的APFs(发生率29.5%,其中15例共栓塞2次、13例栓塞3次、3例栓塞4次)。临床上3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停止,46例腹水和28例腹泻患者症状消失或缓解。经3个月至3年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2.9%、65.6%和21.90k,。结论 以钢圈 无水乙醇、PVA 无水乙醇为主的模式栓塞治疗APFs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TACE结合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8.
目的阐述改良式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的技术步骤和评价其对肝静脉闭塞型Buddi-Chiari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11例被诊断为Buddi-Chiari综合征的患者,经影像学证实为肝静脉广泛狭窄和闭塞后,接受改良式TIPS技术治疗,TIPS改良技术的关键在于假想肝静脉通道的设计与建立;术后对其门脉系统压力变化、分流道血流改变及内支架开通状况进行了24个月的随访.结果 11例患者全部成功地建立肝内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通道,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门静脉主干压力由分流前的平均(4.62±0.52) kPa (1 kPa=10.2 cm H2O)下降至分流术后的(2.16±0.21) kPa;术后24个月随访,分流道血液最大流率(Vmax)为(56.2±3.50) cm/s,内支架通畅7(7/11)例.结论改良式TIPS技术具有高技术成功率,为肝静脉闭塞型Buddi-Chiari综合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形成机制及相关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 HCC患者的肝脏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与其肝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对比。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肝动脉造影证实无APS的56例作为对照。结果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合并APS的56例HCC患者中,46例在CT增强动脉期发现与APS相关的阳性征象。CT像亡,动脉期APS的直接征象有:(1)门静脉主干和正常肝的门静脉分支提早显影25例;其中24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高流量性APS。(2)肿瘤同侧肝叶的门静脉分支提早显影5例;其肝动脉造影证实为低流量性APS。动脉期APS的间接征象有:(1)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的非癌变肝实质提早强化8例;其中6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低流量性APS。(2)肿瘤外周出现楔形或不规则的强化区8例;肝动脉造影证实为小流量性APS。10例CT阴性者,其肝动脉造影均表现为动脉期外周门静脉小支显影。对照组,2例肝动脉期出现门静脉较大分支显影。结论HCC APS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诊断APS及判断APS分流量大小。高流量性APS应及时行肝动脉拴塞术,以减轻因APS所致的门静脉高压性的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30.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血供特征及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MTX)及栓塞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24 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者10例,发生流产或破裂者14例)行子宫动脉造影并灌注MTX50~80rg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术后定时监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肿块变化。6例未破裂者,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宫旁肿块血流 特征。结果宫旁肿块为富血管染色,具有较低血流阻力指数(RI0.37)。21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7.5%。3例失败,其 中2例术前尿β-hCS>10×103IU/L。影响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尿β-hCG水平,而与孕龄、包块大小及破裂与否无 明显关系。结论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且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