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心电图是诊断学带教的难点之一。结合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将大班理论授课与小组见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阅读心电图的实战能力;强调按顺序读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心电图学习的兴趣,并用多种方法强化记忆;通过心电图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大量心电图,以供教学使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牙周炎的机制。方法实验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牙周炎组(参照吴亚菲等的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骨碎补总黄酮组(复制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于建模后第5周开始用骨碎补总黄酮灌胃)。各组大鼠分别在建模后第4,6,8周分批处死,各时点每组处死动物数为6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IL-6、BGP的表达。结果牙周炎组牙周组织IL-6水平在6周和8周时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骨碎补总黄酮组牙周组织IL-6表达水平在6周和8周时显著低于牙周炎组(P<0.05),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组牙周组织BGP水平在6周和8周时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骨碎补总黄酮组牙周组织BGP表达水平在6和8周时显著高于牙周炎组(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促进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BGP的表达,抑制IL-6的表达,对牙周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胸腺肽α1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A1组和A2组各25例,另分别选择同期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B组)和体检健康者30例(C组),对比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ALT水平,A2组术后给予胸腺肽α1连续治疗7 d,对比A1和A2组术后以上指标值,并分析ALT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 A1组和A2组术前与B组、C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Treg、NK细胞百分比及AL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术后外周血CD3+、CD4+、CD4+CD25+Treg百分比及ALT水平变化显著(P<0.05),术后3天A2组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均显著高于A1组(P<0.05),ALT显著低于A1组(P<0.05),术后7 d A2组CD4+CD25+Treg百分比均显著低于A1组(P<0.05),ALT与CD3+、CD4+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0.483、-598,P均<0.05),ALT与CD4+CD25+Treg百分比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肝功能严重受损,术后给予免疫增强剂胸腺肽α1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24.
澳洲坚果果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正>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属山龙眼科(Proteaceae),澳洲坚果属(Macadamia)常绿乔木果树,又称夏威夷果、澳洲核桃、昆士兰坚果。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和新南  相似文献   
2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全球的常见病、多发病,极易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严重地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关注热点。目前对As的认识已由代谢性疾病向免疫性疾病转变,认为As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使得对As治疗从单纯降脂扩大为对免疫损伤的控制和预防。传统观念认为抑制斑块局部的免疫损伤是临床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临床及冠脉造影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分为服用他汀组(35例)和未服用他汀组(45例),选取同期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以患者血浆诱导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评估他汀类药物对胆固醇外流的影响;通过检测去除apoB血浆中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探讨他汀类药物对HDL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胆固醇外流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77%±5.94% vs 23.68%±6.63%,p=0.001),但服用他汀组与未服用他汀组患者胆固醇外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9±5.85% vs 19.24±6.05%,p=0.450),且不受服用他汀种类的影响;服用他汀组患者比未服用他汀组患者血浆HDL-LpPLA2浓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8±5.54ng/ml vs 7.55±4.89ng/ml,p=0.134)。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DL促胆固醇外流功能减低,他汀类药物不能改善HDL经ABCA1途径的胆固醇外流功能,对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功能具有一定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未经治疗的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包括隐性梅毒36例,一期梅毒8例,二期梅毒14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ighSCD16-亚群和CD14+CD16+亚群.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梅毒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所占总单核细胞比例为12.0%±5.0%,而CD14highCD16-Mo亚群明显降低.为88.0%±5.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之间CD14highCD16-亚群和CD14+CD16+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梅毒螺旋体的持续感染有关,与各临床分期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比较30例HIV感染、32例HBV感染及20例HIV、HBV重叠感染患者(HIV/HBV组)肝功能、免疫功能、血生化常规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HBV组CD3+、CD4+、CD4+/CD8+高于HIV组、HIV/HBV组(P<0.05),HIV、HIV/HBV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HBV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HIV组与HIV/HBV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HIV/HBV组HIV RNA、HBV DNA病毒载量均高于HIV组(P<0.05);④HBV组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P<0.05),其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RBC)水平均低于HIV组与HIV/HBV组(P<0.05),而HIV组、HIV/HBV组Hb、PLT、RB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IV/HBV重叠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可促进两者病情的进展,但其可能减轻HBV感染患者肝脏炎性损伤,但对HIV所引起贫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
信阳市化妆品微生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加强化妆品卫生质量监督 ,2000年对信阳市售化妆品进行统一抽查监测。采集信阳市各辖区内的各大商场、批发市场及宾馆内均在保质期内的化妆品202份。按GB7918.1_7918.5_1987《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1999年11月《化妆品卫生规范》执行。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霉菌及酵母菌 ,评价标准按GB7916—1987《化妆品卫生标准》。婴幼儿类专用化妆品合格率为100% ,成人用化妆品超标率为2.11% ,而宾馆小包装化妆品超标率为22.50 % ,并从中检…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检测52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按其结果分为:A组(ABI≥0.9)、B组(ABI〈0.9且≥0.7)、C组(ABI〈0.7且≥0.4)、D组(ABI〈0.4),比较各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分析ABI与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血管病变症状者占46.74%,ABI异常者(〈0.9,B、C、D组)占17.24%;ABI正常者(≥0.9,A组)与C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间歇性跛行47.83%、疼痛23.91%、皮肤发凉17.39%、溃疡26.09%、坏疽4.35%,A组分别为9.95%、24.31%、14.58%、5.56%、0。4组年龄、病程、运动强度、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饮食控制、静脉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BI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呈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及年龄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对于无症状性血管病变筛查有良好作用;但ABI正常(≥0.9)人群中,仍有部分有血管病变症状表现,对于病程长、高龄或高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应当重视,应进一步进行血管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