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对比切开复位单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与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l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9例Garl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单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术后Flynn评分,肘内翻、尺神经损伤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结果随访3~6个月,平均3.4个月,两组患儿在肘关节功能评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尺神经损伤方便,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切开复位单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GarltlandⅢ型临床效果满意,能减少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风险,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采用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的5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Sanders Ⅱ型骨折26例(A组),Sanders Ⅲ型骨折24例(B组)。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5~7)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Bohler角为(30.8±3.2)°,Gissane角为(123.4±6.8)°,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B组Bohler角为(29.9±3.5)°,Gissane角为(119.9±7.2)°,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A组足部功能AOFAS评分为(88.5±8.6)分,其中优16例,良8例,可2例。末次随访时B组足部功能AOFAS评分为(89.4±9.1)分,其中优15例,良8例,可1例。结论撬拨复位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稳定可靠、术后切口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3.
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石膏托固定、牵引或切开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43例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优良率95%,石膏托固定优良率70%,牵引治疗优良率63%,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优良率71%。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有较好的优良率及较低的肘内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
锁骨远端骨皮质极薄,骨折常呈粉碎性,骨折后,其近侧端由于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上移位而往往合并喙锁韧带断裂.肩锁关节脱位常为直接暴力引起,多为摔伤时肩外侧直接着地,外力作用于肩峰,通过肩锁关节作用于锁骨,可造成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根据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分别采用生物型及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后1年以上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3.7个月,hariis评分优33例、良22例、中8例、差2例。无发生死亡、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关节感染等。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地奥司明联合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失血量及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30 min时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 mg/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并在近端扩髓后,于股骨髓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 g,溶于20 mL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氨甲环酸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另外给予地奥司明口服,0.45 g/次,2次/d,从入院后持续口服至术后14 d。统计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下肢周径缩小值(术后3、7、14 d)、INR、PT、APTT,输血率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做出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对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术后3、7、14 d)下肢周径缩小值均比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率及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的静脉及局部联合使用,配合地奥司明口服,相比于单独使用氨甲环酸能进一步减少PFNA术后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减轻患肢肿胀程度,且不增加术后DVT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服用桂枝加葛根汤前后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方法:2008年5月~2010年1月间,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案为桂枝加葛根汤口服并配合颈椎牵引,将中药汤剂煎煮后,分两次口服,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颈椎牵引取患者体重的1/5~1/7,每日2次,每次30min,3周为1疗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口服颈复康颗粒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时间同观察组。通过超声经颅多谱勒(TCD)观察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通过TCD观察,观察组87例病人治疗后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动脉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明显减轻眩晕症状。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血流改善有显著效果,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8.
29.
<正>股骨颈骨折作为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解决股骨颈骨折最有效、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技术的成熟、内植物的逐渐完善,术后护理的跟进,80%患者可以维持20年以上关节活动[1]。地奥司明具有增加静脉张力、促进微循环及淋巴回流的作用[2],作为一种黄酮类血管活性药物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的治疗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可通过增加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有效减少术后的肿胀。  相似文献   
30.
背景:目前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各有优缺点:间隙平衡技术通过调整截骨角度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松解,得到更平衡的屈伸间隙,临床效果更优,但缺乏工具的间隙平衡技术,易受术者手术经验及主观判断影响,存在更多的误差;测量截骨法学习曲线短,但依赖解剖标志,容易定位不准而出现多种并发症。近年来,许多器械公司相继研发并推出了间隙平衡工具以期提高手术质量,但目前关于该工具的相关报道仍较少。目的:对比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与传统测量截骨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以探究间隙平衡器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5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4例采用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B组41例采用测量截骨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评估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1)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提高(P <0.05),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