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7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256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310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1066篇
内科学   590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158篇
特种医学   2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6篇
外科学   551篇
综合类   2355篇
预防医学   1666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828篇
  1篇
中国医学   954篇
肿瘤学   21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538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65年   11篇
  1960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摘要】〓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里发病率居于第1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中的一大热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是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近几年国外有临床研究显示吉非替尼对乳腺癌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目前国内此类相关临床研究较少。现将我科诊治的一例吉非替尼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病例报告如下并做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2.
培普利欧治疗头颈部非何杰金氏病近期疗效观察郭伟,张志愿,竺涵光,邱蔚六,瑞木利荣,朱丰海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组恶性肿瘤,近年该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对此病研究的深入,诊断水平提高有关,恶性淋巴瘤可以发生于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对人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产生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影响。方法:应用厌氧袋法培养P.gingivalis,并用其感染HUVECs,采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sICAM-1的含量,结果:HUVECs基础表达少量的sICAM-1;P.gingivalis剂量依赖性增强HUVECs产生sICAM-1蛋白的水平;紫外线、超声波和65℃的热处理都不能抑制P.gingivalis的作用;sICAM-1蛋白水平在P.gingivalis刺激后的4h未见改变,增高的作用从刺激后的8h开始,在12h,16h和20h继续增加。结论:活的和灭活的P.gingivalis都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增强HUVECs产生sICAM-1,P.gingivalis可能同样诱导牙龈血管内皮细胞表达sICAM-1,升高的sICAM-1可能参与调节牙周病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肝癌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及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抗炎药物盐酸青藤碱(SIN)对其可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人肝癌Huh7细胞系,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用10μmol/L LPA处理Huh7细胞不同时间(0~6 h)后,C/EBPβ、COX-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LPA(0~10μmol/L)处理Huh7细胞6 h后,C/EBPβ、COX-2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SIN浓度依赖性抑制LPA所诱导的C/EBPβ、COX-2表达及细胞增殖.结论 LPA通过诱导C/EBPβ-COX-2通路表达促进人肝癌Huh7细胞增殖,而SIN能够通过下调C/EBPβ-COX-2表达抑制LPA所诱导的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力图设计与合成在人体结肠厌氧菌存在环境下,可被微生物降解的生物材料.用三种亲疏水性不同、软硬段不同的三种单体,即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载体,并用对甲基丙烯酰胺偶氮苯(BMAAB)为偶联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P(HEMA-MMA-MAA)]三元偶氮聚合物.用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进行化学结构表征,并测定了该材料的溶胀性能,比较了聚合物降解前后分子量、热性能与形态变化.结果证明材料的降解程度与材料中亲水组分含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以雌二醇为对照,观察二甲双胍(metformin, MF)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的影响,并从细胞、分子水平探究MF可能的骨保护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4组:假手术(SHAM)组、去卵巢(OVX)组、去卵巢+二甲双胍(OVX+MF)组和去卵巢+雌二醇(OVX+E2 )组。分组灌胃给药60 d后测量大鼠右侧胫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分离培养各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测定各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结节数目、钙含量以及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骨钙素(OC)、骨保护素 (OPG)、NFκB受体的配体 (RANKL)、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OVX组相比,OVX+MF组和OVX+E2组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与ALP活性明显增强,骨密度、骨矿含量以及钙沉积量显著增加(P均<0.05),且两组collagen type I、OC、OPG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RANKL、IL-6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但OVX+MF组去卵巢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ALP活性、钙沉积量、collagen type I、OC、OPG mRNA表达水平低于OVX+E2组,RANKL、IL-6mRNA表达高于OVX+E2组(P均<0.05);与SHAM组比较,OVX+MF组的collagen type I、OC、OPG mRNA的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有效逆转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状态,这种潜在的骨保护作用可能会改善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对感染性休克(SS)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52例SS致AKI患者随机分为接受CRRT治疗的CRRT组和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的IHD组,各12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肾功能指标、血乳酸、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24、48h后,两组血CO2-C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乳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PACHEⅡ、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CRRT组与IHD组血CO2-CP、乳酸、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组与IHD组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组与IHD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治疗SS致AKI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酸碱平衡和肾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of no specific type,IBC-NST)中大范围癌周间隙(〉20%的肿瘤区域内出现癌周间隙)的出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 184例IBC-NST患者的病理资料,按照2012版WHO乳腺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标准复核诊断,剔除因组织固定问题导致的固缩,筛选出具有癌周间隙特征的病例483例,对其大范围癌周间隙、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预后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3例患者中肿瘤最大径0.8~4.8 cm,平均2.0 cm。组织学分级1级97例(20.1%),2级232例(48.0%),3级154例(31.9%);Ⅰ~Ⅱ期患者382例(79.1%);177例(36.7%)出现了淋巴管侵犯,202例(41.8%)出现了淋巴结转移;237例(49.1%)出现了大范围癌周间隙。407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359例存活,生存时间37~103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是IBC-NST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是IBC-NST患者出现大范围癌周间隙的危险因素(P〈0.05)。出现大范围癌周间隙而没有淋巴管侵犯时,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均是IBC-NST患者出现大范围癌周间隙的危险因素,出现大范围癌周间隙与IBC-NST患者预后差相关,且具有淋巴结转移的IBC-NST患者更常见大范围癌周间隙。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T引导下经蛛网膜下腔及L5~S1椎间盘以无水酒精毁损上腹下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个月、3个月对患者行VAS、血浆β内啡肽变化的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β内啡肽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上腹下丛毁损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