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首次诊断为AS的住院病例,制定AS患者队列研究调查表,并通过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检索符合选择标准的AS患者,并依次进行病案调查和随访。观察AS患者首次入院的实验室指标情况,记录中西药物治疗、出院后一般资料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出院患者实验室指标、中西医治疗、性别、年龄等指标与AS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99例AS患者,完成随访323例。其中应用西药主要以NSAIDS类、DMARDS类及生物制剂为主,应用口服中成药总频次为215次,中药汤剂总频次为556次。调取323例患者首次入院检查的实验室指标,参考正常值范围记录,其中指标异常率较高的有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乳酸脱氢酶(LDH)。323例患者中终点事件发生6例,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是再发入院66.67%(4例)、手术治疗16.67%(1例)、关节外病变16.67%(1例)。323例患者再发入院、手术治疗、关节外病变的相关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性别、ESR、IGM能够增加AS患者再发入院的发生率;性别增加AS患者手术的风险;年龄、性别、DMARDS类药物、PLT能够增加AS患者关节外病变的风险。结论中医药干预是AS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足强度的中医药治疗,能够减少AS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叶天士治疗崩漏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中关于崩漏的医案。采用EXCEL 2010、SPSS Clementine 11.1、SPSS 22.0、Liquorice软件对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1)药物频数分析、药性特点分析:崩漏医案中常见的高频药物有:人参(0.66)、阿胶(0.51)、白芍(0.40)、茯神(0.34)、生地(0.31)、当归(0.29)、海螵蛸(0.23)、甘草(0.20)、茜草(0.20)等;温性、寒性药物使用较多且比重相当。(2)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组:两种药物的组合有4组,分别为:生地、阿胶;茜草、海螵蛸;茜草、鲍鱼;人参、甘草。3种药物的组合有4组:生地、阿胶、白芍;生地、人参、阿胶;茯神、白芍、阿胶;茜草、海螵蛸、鲍鱼。(3)聚类分析将频次≥5的高频药物分为5组,分别为:茜草、海螵蛸、鲍鱼;龟甲、牡蛎、柏子仁;女贞子、墨旱莲、白芍、生地、阿胶、天冬、茯神;艾叶、当归、甘草;茯苓、人参。(4)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药物为:人参、阿胶、白芍、生地、当归、茯神、墨旱莲、女贞子、海螵蛸。结论:叶天士治疗崩漏时,根据病情特点,灵活选择寒热之药、通涩并用之法;止血养血同时兼用安神潜阳以宁血海、生阴血;注重月经与奇经八脉、阳明经的关系,善用参苓阖阳明以固冲脉,而达止崩之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研究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药治疗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及HIS系统,查询2013年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的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挖掘其核心处方,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Aprior模块分析,研究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及用药规律.结果:得出高频药物12味,其中寒性药物与苦味药物使用最多,药物以归肝、脾、胃经者最多;模块分析得出大黄与黄连的配伍具有更高的关联度,为常用药对;半枝莲、黄连、大黄为常用药组.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结论:根据用规律分析,本院脑病科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从肝论治,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为药物的组方原则.  相似文献   
24.
前言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重要的地位。信息的数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方式以及信息应用的程度等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中医医院作为肩负传承、发扬、振兴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基地,如何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促进中医医院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采用关联规则挖掘分析中医健脾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与免疫炎症指标下降的关联度,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取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药物与实验室指标下降的关联分析,最小支持度设为20%,最小置信度设为50%。结果 (1)中医健脾药以茯苓、薏苡仁、山药最常用,使用频率分别为94.3%、84.8%、79.2%,以归脾肾经为主,味甘性平;(2)茯苓与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下降支持度均约为95%,置信度均高于60%,茯苓与ESR、hs-CRP下降有关联;薏苡仁与a1-酸性糖蛋白(a1-AG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补体C3(C3)、免疫球蛋白G(Ig G)下降的支持度均高于75%,置信度均高于50%,薏苡仁与a1-AGP、RF、CCP-AB、C3、Ig G下降有关联;山药与补体C4(C4)、免疫球蛋白A(Ig A)、血小板计数(PLT)下降支持度均约为78%,置信度均高于50%,山药与C4、Ig A、PLT下降有关联;(3)健脾药联合祛风湿药、健脾药联合清热利湿药、健脾药联合活血通络药均对ESR、hs-CRP、RF、CCP-AB、a1-AGP下降有关联;健脾药联合祛风湿药对C3、C4、PLT、Ig A、Ig G下降有关联,健脾药联合清热利湿药组合对C3、C4下降有关联;健脾药联合活血通络药对PLT、Ig A、Ig G下降有关联。结论 中医健脾药与免疫炎症指标下降有关联,健脾药分别与祛风湿药、清热利湿药、活血通络药组合均能提高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中医药内外合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模式。方法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导入风湿病科临床数据库,利用SQL Server管理工具从数据库中将入选患者住院病历的全部数据进行提取、转换。依据是否使用芙蓉膏外敷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内外合治)和对照组(单纯内治),采用office 2010、SPSS 22.0、SPSS Clementine 14.2软件Apriori模块、ORACLE 10g工具等分析2组患者的中药使用情况、芙蓉膏与中药关联情况、免疫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 1)共计4 5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实验组2 250例,对照组2 250例。2组患者内服中药使用药物涉及400余味,实验组累计使用频次58 400次,对照组累计使用频次43 271次,均以茯苓、甘草、陈皮、薏苡仁、山药等健脾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补气药、化痰药、消食药),丹参、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药,威灵仙、豨莶草等祛风湿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药等4类为主。2)2组RA患者治疗后RF、CCP-AB、Hs-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值比较,实验组RF、CCP-AB、ESR、Hs-CRP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二项关联:芙蓉膏外敷联合忍冬藤、紫花地丁、姜半夏与RF、CCP-AB、ESR、Hs-CRP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达50%以上。三项关联:芙蓉膏外敷联合姜半夏与白花蛇舌草、忍冬藤与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与豨莶草、姜半夏与泽泻和RF、CCP-AB、ESR、Hs-CRP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达50%以上。多项关联:芙蓉膏与姜半夏、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威灵仙、薏苡仁、陈皮等4对组合,和RF、CCP-AB、ESR、Hs-CRP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达55%以上。4)随机行走模型分析,实验组炎症指标RF、CCP-AB、ESR、Hs-CRP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439 9、0.355 6、0.479 9、0.537 4,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分别为1 414、1 217、2 017、2 834。对照组炎症指标RF、CCP-AB、ESR、Hs-CRP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398 0、0.401 1、0.357 0、0.448 2,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分别为1 623、900、1 115、1 805。结论芙蓉膏联合中药内服能明显改善活动期RA患者免疫炎症指标,芙蓉膏联合健脾化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组合配伍,与免疫炎症指标的改善存在明显关联关系。2组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患者炎症指标ESR、Hs-CRP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内服。  相似文献   
27.
<正>徐经世先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届"国医大师",是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先生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脾胃、肝胆、郁证、癌肿、妇科等多种中医杂症,临证紧扣病机,立法严谨,辨证清晰,处方用药融汇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和临证经验,在中医杂症治疗领域独树一帜。本研究基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病历数据处理系统,选取徐经世先生近年来所拟处方910首,利用频次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随访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出院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探讨其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为RA患者的病例,调取并记录RA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并记录出院患者中医药使用情况(根据RA患者服药时间分为非暴露组、低暴露组、中暴露组和高暴露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调取随访成功RA患者首次入院的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因素与RA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 812例RA患者,随访成功1 468例,随访终点事件有80例。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年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能够增加病死率;再发入院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血沉、超氧化物歧化酶、血小板可以增加再发入院的发生率;关节外病变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年龄、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会增加关节外病变的风险;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是中医药暴露强度。结论 中医药干预是RA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且干预强度越大,终点事件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索叶天士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中关于月经病的医案。采用EXCEL 2010、SPSS Clementine 11.1、SPSS 22.0、Liquorice软件进行药物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1)药物频数、性味分析:出现频率在0.20以上的高频药物有:白芍(0.37)、当归(0.36)、茯苓(0.35)、人参(0.25)、阿胶(0.20)、大枣(0.20)、甘草(0.20)、桂枝(0.20),在所有药物和高频药物中,甘味药和温性药均出现最多。(2)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最常见的4个药组为:桂枝、白芍、大枣;桂枝、大枣、甘草;白芍、大枣、甘草;白芍、阿胶、生地。(3)聚类分析得出3组药物,分别为:桂枝、大枣、甘草、生姜、白芍、炙甘草;小茴香、香附、当归、茯苓;生地、阿胶、煅牡蛎、人参、茯神,主要为通阳药和养阴药的配伍。(4)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药物为:当归、白芍、茯苓、人参、香附、甘草、生地、阿胶、桂枝、大枣。结论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多用甘味药与温性药,通过灵活化裁经方,组合成调和营卫、益阴、通阳、化瘀止血的常用药对,且注重兼顾充养胞宫气血和活血通经两方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30.
采集徐经世教授诊治的胃脘痛患者102例、220诊次,提取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中医证型、方剂应用、中药使用及配伍情况。建立数据库,采用名老中医数据处理系统,通过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分析等对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显示,胃脘痛患者常见症状除胃脘痛外,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为睡眠欠佳、嗳气、反酸、胃胀;中医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胃气不和、肝胃不和;常用治法为调肝和胃、开郁醒脾、扶木抑土;常用方剂为消化复宁汤、丹参饮、黄连温胆汤;常用药为竹茹、绿萼梅、枳壳。复杂网络分析图显示,竹茹、绿萼梅、黄连、枳壳、酸枣仁为核心处方,其中最核心药物为竹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