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文献中手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搜集期刊、医案、医籍中手针治疗疾病的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建立手针疗法治疗疾病数据库,对60多年来手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手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手针疗法在临床各科中均有应用,在外科和内科中应用频次较高。期刊、医案、医籍文献中外科应用频次分别是132次(66.33%)、73次(50.69%)、67次(11.65%),内科应用频次分别是37次(18.59%)、59次(40.97%)、338次(58.78%)。期刊文献中,手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愈显率分别为:外科88.45%、内科78.06%、五官科89.96%、儿科90.65%、妇科60.61%、皮肤科67.73%;手针治疗各科疾病以双侧或者健侧手穴为主,手针配合运动疗法的使用频次为107次。医案文献中涉及34种疾病,以伤筋和腰腿痛较为多见。医籍文献中涉及了123种疾病,内科病种最多(56种)。结论:手针疗法在临床各科中均有应用,其中外科以伤筋、腰腿痛为主,内科以腹痛、哮喘为主,儿科以小儿遗尿、小儿腹泻为主,五官科以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乳蛾为主,妇科以经行腹痛为主,皮肤科也有应用;取单侧手部穴位治疗疾病愈显率较高;手针治疗外科疾病时多配合运动疗法;手针疗法在治疗各科疾病时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针刺“天枢”不同深度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传导功能及结肠P物质(SP)、Cajal间质细胞(IC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每组10只。采用1 mg/mL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灌胃复制STC大鼠模型。常规针刺组、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予“天枢”电针干预,分别直刺进针3、4.5、10 mm,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15 d。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大鼠首粒黑便排出的时间,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结肠肌电频率和振幅,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SP和ICC特异性标志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的阳性表达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肠肌电频率明显降低(P<0.01)、振幅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SP、c-kit阳性表达面积明显缩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结肠肌电频率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23.
《内经》有多篇关于九针的详细论述,对后世针具针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后世针灸临床并未真正实现九针的应用。员针为九针之一,因其针尖如“卵形”的钝头设计,后世临床多用以体外揩摩之用,未能发挥其作为针具的真正用途。本文介绍基于《内经》对员针针具的挖掘复原,探讨员针当为刺入肌肉“分间”以治疗肌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所选病例随机按1:1分为联合治疗组(纳洛酮和盐酸甲氯芬酯)和纳洛酮组。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35.46±9.71)min,症状消失时间为(3.26±1.58)h;纳洛酮组患者为(47.25±11.62)min和(5.31±2.29)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5.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有效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有效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年限为1990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排除重复、无关及非随机对照试验后,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Jadad评分量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用专用软件RevMan 5.1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共2 15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16篇研究同质性较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OR=4.68,95%CI(3.41,6.42),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9.5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穴位贴敷组优于对照组,可认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有效,相比其它疗法疗效更高。漏斗图显示研究对象分布较为对称,可认为该研究的偏倚较小。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纳入评价的文献普遍质量不高,尚有待补充一些大样本、高质量、方法学规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完善。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耳针与灸法并用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采用耳针与灸法并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口服氨基葡萄糖、双氯芬酸钠治疗,连续治疗20天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VAS评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1%,对照组为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VAS积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与灸法并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今文献中火针刺法应用病种进行分析,以提出火针临床应用的适宜病种,为火针刺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收集到的医籍、医案、期刊中报道的火针治疗疾病种类为样本数据,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计算频繁项集,运用自主研制的火针文献数据库平台,提取并归类总结相关内容信息,进行火针治疗应用病种规律挖掘。结果:期刊、医案、医籍文献中火针治疗共涉及6个疾病科属,外科疾病出现频次最高,分别为287次(占49.83%)、235次(占48.96%)、154次(占41.73%),其次为皮肤科疾病共出现360次,内科疾病共出现276次。期刊文献中涉及火针治疗的115种疾病,以治疗痹症、蛇串疮较多见,分别出现115次和46次;火针治疗疾病总有效率为:儿科99.46%、五官科98.65%、外科97.32%、皮肤科96.66%、妇科96.34%、内科93.95%。医案文献中涉及97种疾病,除痹症、蛇串疮外,疣目较多见。医籍文献中涉及了94种疾病,内科病种最多,为32个。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火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并取得较佳疗效,较多应用于外科(以骨伤科和普通外科为主)、内科(以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为主)、皮肤科等疾病中,五官科、妇科、儿科的疾病也会用及。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头针疗法数据库,对近50年来头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头针疗法的科属、病种、进针方式、行针手法、头针各体系、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头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以内科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外科、儿科。在各病种中,以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多。头针进针方式中,快速推进针体法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飞针进针法。行针手法以快速捻转法为主,频率多在200次/min。头针各体系中,应用频次最多的为焦氏头针,其次为国际标准化头针。头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效果显著,其中皮肤科和妇科最为突出,总体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头针疗法在内科中的应用优势显著,多用快速推进针体进针方式和快速捻转行针手法,头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9.
为加深对腧穴主治的理解,明确腧穴的靶向性,为针方的组成提供依据,建议于《经络腧穴学》中加入腧穴鉴别内容,并进行了初步设想,可以以主治、部位、经脉为纲对相关腧穴进行鉴别。本文以治疗胃病腧穴、眼部腧穴、肺经五输穴为例,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研成果进行腧穴主治鉴别,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