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变化探讨盐酸川芎嗪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rd和rds新生鼠各8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小鼠。实验组小鼠从出生当天开始,ip盐酸川芎嗪80mg/kg,每日2次,至出生后35d;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0d和注射后3、7、14、21、28、35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视网膜近赤道部位光感受器细胞的厚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盐酸川芎嗪治疗后14、21、28、35d,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rd和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川芎嗪可延缓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破坏。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小儿视锥细胞和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其候选基因变异情况。方法连续收集分析18例年龄4个月至8岁的视锥细胞和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异源双链单链构像多态法分析锥杆同源异形盒基因(cone-rod homeobox gene,CRX)全部3个外显子、GUCY2D基因(retinal-specific guanylate cyclase gene)外显子2和8,寻找可能的变异。结果18例患儿因家人发现其有明显视觉障碍来诊。 其中13例有眼球震颤,8例有畏光,7例有轻微、不典型眼底改变。11例眼底正常。4例可测 定视力者视力均低于0.3,14例小于3岁者无法测定视力。视锥细胞营养不良与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的临床症状和眼部表现相互重叠。均未发现CRX基因和GUCY2D基因突变。结论小儿视锥细胞和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视觉障碍明显,眼球震颤较多见。多数眼底正常,少数有眼底改变但不典型。本组病例可能与CRX基因和GUCY2D基因外显子2、8突变无关。(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93-295)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人vimentin(VIM)基因位于10号染色本短臂1区3带,属于第Ⅲ型中间丝纤维蛋白基因。目前已知全部外显子序列及部分内含子序列。本测定了部分未知的VIM基因内含子序列。方法 通过已知VIM基因的外显子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扩增其未知的内含子片段,将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共测得未知的4个内含子序列,内含子1长692bp,测得其全部序列;内含子2长2kb,测得其两端与外显子相接的序列,共1kb;内含子6长456bp,测得其全部旬;内含子7长404bp,测得其全部序列。结论 本研究PCR检测多例人VIM基因的内含子7大小为404bp,与献报道人类vimentin基因的内含子7大小为800bp相差很大,但引物两端外显子序列相同,另外,献报道的人类vimentin基因与外显子3相邻的第2内含子末端41nt的核苷酸序列与本研究所测的第2内含子末端序列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筛选杂合性突变克隆的方法。方法:采用加热裂解,直接PCR扩增插入目的片段,并与常规酶切法相比较。结果:加热裂解,直接PCR扩增是一种快速、简便、行之有效的筛选鉴定方法,可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成视网膜细胞瘤(RB)患者RB1基因突变至RB发生中RB蛋白(pRB)的变化。方法: 提取RB患者的基因组DNA, PCR扩增后, SSCP/异源双链筛查RB1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27个外显子, 克隆测序鉴定突变, 并分析突变产物对pRB的影响。结果:RB患者RB1基因的外显子4存在着错义突变, 该突变发生在pRB的大袋立体结构外。RB患者RB1基因存在着不影响pRB大袋的生殖细胞性突变, 这是迄今为止第4例报道。结论:pRB氨基末端可能参与pRB对细胞的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PCR扩增技术在新生儿结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PCR扩增技术和直接涂片镜检两种方法,分别检测1997年9月~2002年10月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200例新生儿结膜炎息儿的结膜标本中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结果 PCR扩增检测出18例淋球菌阳性(9%),65例沙眼衣原体阳性(32.5%),8例解脲支原体阳性(4%);直接涂片镜检法检出14例淋球菌阳性(7%),47例沙眼衣原体阳性(23.5%),5例解脲支原体阳性(2.5%)。PCR扩增的阳性率比直接涂片镜检高。结论 PCR扩增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检测新生儿结膜炎常见致病病原体的方法,与传统直接涂片镜检法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7.
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基因缺失与杂种基因融合位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先天性红绿色觉异常基因缺失与杂种基因融合位点。方法 收集11 例红色觉异常、19 例绿色觉异常和5 名正常人的白细胞基因组 D N A,分别用 P C R 法扩增每人的红和绿色觉基因的启动子和外显子2 、3 、4 和5 ,应用异源双链 S S C P 法分析 P C R 产物,用已知序列的红与绿色觉基因产物作标准,确定待检个体红或绿色觉基因的来源与各部分的组成。结果 30 例红与绿色觉异常患者中14 例可检测到杂种基因,7 例完全缺失绿色觉基因。杂种基因融合位点分别在外显子1 ~内含子1(4 例) 、内含子2 ~3(5 例) 和内含子4(5 例) 。结论 外显子3 及其邻近的内含子2 和3 仍是常见的融合位点,但在其它部位发生的融合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28.
p53和MDM2在3种RP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凋亡相关基因p53和MDM2与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RP模式动物rds小鼠,rd小鼠,C3H小鼠及正常对照C3B小鼠为材料,提取不同发病时间(出生后7,12,17,23,29,37和50d)视网膜的总RNA,以β-actin和L19核糖体蛋白基因为内对照,RT-PCR分析小鼠发病过程中视网膜p53和MDM2的表达。结果 在C3B小鼠视网膜中,p53和MDM2的表达完全同步。出生后7d,高表达;7-12d期间,表达量迅速下降;12-50d期间,表达水平低,但基本稳定;p53和MDM2在rds小鼠的表达水平低,但基本上是同步,稳定表达。在rd小鼠中,p53的表达变化不大,但MDM2的表达则与p53不同步,类似于C3B小鼠MDM2的表达。在C3H小鼠的视网膜,p53和MDM2的表达也不同步。7-23d期间,p53的表达基本稳定;自23d后逐步下降,其中23-29d期间,p53的表达下降最快。而MDM2的表达总体变化不大。结论:在这3种RP模式动物中,虽然凋亡相关基因和MDM2存在着表达差异,但其发病过程中视网膜细胞的变性死亡可能是通过p53非依赖型途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外核层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的病理、超微结构、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rd小鼠的干预作用和干预机制。方法rd新生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腹腔注射葛根素80mg.kg-1,每天2次,至生后35d,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后当日和3、7、14、21、28、35d取眼球,固定后,常规病理和电镜观察。用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葛根素治疗后14、21、28、35d,rd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镜结果显示,葛根素可减缓rd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外段盘膜部位线粒体的病变,减少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小鼠经葛根素药物治疗后d7、14、21、28、35,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率比未用药的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d3、7、14、21、28、35,Bcl-2在视网膜外核层及光感受器细胞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葛根素可延缓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损伤。  相似文献   
30.
90例高度近视先证者中核心蛋白聚糖基因突变筛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定位于12q23的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基因与高度近视的关系。方法:惧高度近视先证者90例,制备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PCR法分别扩增核心蛋白聚糖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邻近含子,然后用异源双链-SSCR法分析PCR产物,寻找可能的变异。结果:分析90例高度近视先证者核心蛋白聚糖基因全部8个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自子,未发现任何变异。结论:核心蛋白聚糖基因突变可能与本组高度近视无关。decorin基因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