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外伤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例(12只眼)非结核分枝杆萧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角膜病灶刮取物的微生物培养、抗酸染色、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变角膜的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以及角膜移植.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结果 本组11例为同一基层医院角膜金属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感染,另1例发生于芦苇刺伤角膜后.较特征性的体征包括角膜基质灰蓝色或灰白色结晶样、多灶性浸润,可伴有溃疡形成、后弹力层放射状改变等.12例微生物培养均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鉴定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8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7例细菌阳性,3例电镜检查均见吞噬了细长杆状或短粗型的分枝杆菌的门细胞和坏死组织.10例经局部和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阿米卡星、利福平、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以及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2~5个月治愈,2例药物治疗6个月无明显疗效经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可在角膜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流行,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可经细菌培养、抗酸染色明确诊断.该病病程长,药物治疗反应慢,大多数患者可经抗生素控制,顽固性病例需角膜移植治愈.  相似文献   
22.
食鸽子汤致过敏性休克实属罕见,本文作简单报告。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的观察和分析,探讨若干针刺位点的针刺镇痛效应对大鼠热水甩尾测痛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针刺大鼠胃经线上的“后三里”、脾经线上的“三阴交”、任脉线上的“关元”、督脉线上的“后会”等腧穴,检测其针刺前、后的热水甩尾痛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90±0.38),针刺后(9.28±0.3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2934,P=0.0001);“三阴交”腧穴针刺前(5.95±0.42),针刺后(9.27±0.4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20.6481,P=0.0001);“关元”腧穴针刺前(5.73±0.19),针刺后(9.72±0.56),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6.9763,P=0.0009);“后会”腧穴针刺前(5.85±0.14),针刺后(9.31±0.37),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6735,P=0.0001)。以上4腧穴针刺前后痛阈差值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F=0.44,P=0.7268)。结论:针刺“后三里”、“三阴交”、“关元”、“后会”等腧穴的针刺镇痛效应,在热水甩尾测痛模型大鼠机体上具有相似的作用表现。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中药神经生长液(NGD)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NGD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阳性对照),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连续20天。采用电刺激法致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测量堵塞时间。体外实验采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全血血小板聚集法,观察NGD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高、中剂量NGD可有效抑制电刺激致大鼠颈动脉形成的血栓及体外全血血小板聚集,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神经生长液可有效抑制体内血栓形成和体外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25.
患儿,男,9个月,住院号150882,不规则发烧伴面色苍黄三个月,颈部淋巴结肿大二个月,病后经常腹泄为稀水样便,日2—3次。近一个月来曾按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给予抗炎抗痨药等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7℃,发育营养中等,皮肤苍黄,散在出血点,无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呈黄豆—花生米大小,右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约4×3 cm,质较硬,固定,无压痛。左头顶部有2×1×0.5cm 肿块,波动感,无压痛,睑结膜苍白,双肺散在干罗音,心音有力,心率154次,腹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大鼠脂肪条带结构针刺镇痛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择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后三里以及脂肪条带结构旁两个对照位点(A1、A2),分别进行针刺,针刺结束后立即断头处死,分离出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制备匀浆液,采用放免法测定样本中的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DynA)、P物质(SP)含量。结果:βEP针刺后三里(19.08±7.42)与针刺A1、A2位点(2.27±1.99)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t=5.5374,P<0.01)。DynA针刺后三里(23.08±8.61)与针刺A1、A2位点(2.19±1.81)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t=5.8194,P<0.01);SP针刺后三里(1.57±0.49)与针刺A1、A2位点(1.05±0.60)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t=1.6330,P>0.05)。结论:针刺正常大鼠后三里腧穴,可使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特异性针刺镇痛效应物质βEP、DynA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7.
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外伤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例(12只眼)非结核分枝杆萧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角膜病灶刮取物的微生物培养、抗酸染色、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变角膜的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以及角膜移植.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结果 本组11例为同一基层医院角膜金属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感染,另1例发生于芦苇刺伤角膜后.较特征性的体征包括角膜基质灰蓝色或灰白色结晶样、多灶性浸润,可伴有溃疡形成、后弹力层放射状改变等.12例微生物培养均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鉴定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8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7例细菌阳性,3例电镜检查均见吞噬了细长杆状或短粗型的分枝杆菌的门细胞和坏死组织.10例经局部和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阿米卡星、利福平、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以及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2~5个月治愈,2例药物治疗6个月无明显疗效经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可在角膜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流行,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可经细菌培养、抗酸染色明确诊断.该病病程长,药物治疗反应慢,大多数患者可经抗生素控制,顽固性病例需角膜移植治愈.  相似文献   
29.
19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和16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后,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并检测其高荧光率(HFR),即幼稚网织红细胞。35例患儿中13例(371%)在化疗后骨髓抑制初期,HFR首先下降;骨髓恢复期,35例中HFR先增高者22例(628%)。富含RNA的幼稚网织红细胞是预测恶性血液病化疗期间骨髓恢复的最早、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0.
本文根据医学院校特点,对搞好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特别是基础医学研究第二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针对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特点,从管理层、指导教师到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有益于第二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提出了采用第二课堂学习卡对第二课堂进行合理管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