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5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34侧大隐静脉股段标本按自身比例均分为近、中和远3段,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瓣膜的形态,测量相关数值,分析瓣膜与静脉属支的关系。对新鲜瓣膜行Masson三色改良染色和H-E染色。结果:大隐静脉股段瓣膜数为(3.18±0.94)个,瓣膜以半月形双叶瓣为主,瓣膜方位无显著性差异,隐-股点主要位于属支汇入处的远心端(Ⅲ型)。瓣膜的窦面和腔面均覆着一层内皮细胞,在管腔面内皮下层覆着数层网状的弹力纤维,瓣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结论:通过对大隐静脉瓣膜形态学研究,获取了其基本形态学特点及数据,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及组织工程构建人工瓣膜提供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尺动脉是前臂前区的重要血管,在解剖1例女性标本时,见其右侧尺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变异。与以往见到的尺动脉变异不同[1,2],此例尺动脉走行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
  本例标本于肱动脉(外径4.00 mm)在肘窝内发出桡动脉和尺动脉之前,约平肘窝上界处发出1条尺浅动脉(图1),起始处外径为1.20 mm。此动脉行经掌长肌腱下方并与之相交,大部分走行于前臂前群肌的浅面,经屈肌支持带的浅面及手腕中部到达手掌,在腕部尺浅动脉的外径为0.7 mm。尺浅动脉进入手掌后,斜行横过手掌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浅弓,掌浅弓分支正常。肱动脉还发出外径为3.74 mm的骨间总动脉,在距肱动脉末端5.39 cm处,骨间总动脉发出尺动脉深支,尺动脉深支与尺神经伴行止于豌豆骨上部。通过对掌深支的解剖发现,此标本掌深支为桡动脉穿第1骨间背侧肌进入手掌后,穿过拇收肌横、斜头之间到达骨间肌深面与营养小指短肌及小指对掌肌的血管吻合形成,随后分支成正常掌心动脉。  相似文献   
3.
背景: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最终要植入体内,植入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决定其能否长期在体内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安全性评价是决定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最终能否应用于临床的重要环节.目的:从细胞的毒性试验、与血液的相互作用实验、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免疫学评价等方面,介绍对细胞外基质材料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方法.方法:以"组织工程(tissue-engineering),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安全性评价(afety Evalu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有关文章.纳入与细胞外基质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密切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18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22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对于细胞外基质材料还没有整体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对于生物材料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主要依据ISO 10993系列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法.随着细胞外基质材料的广泛应用,对细胞外基质的安全性评价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问题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4.
腘腓韧带解剖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腘腓韧带损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61侧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腘腓韧带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 结果 腘腓韧带出现恒定,位于腘肌腱与腓骨头之间。 88.5%(54)的腘腓韧带为明显增厚的韧带,前宽后窄;11.5%(7)则呈筋膜形态。腘腓韧带前缘长(10.47±2.38)mm,后缘长(6.24±1.71)mm,宽(8.90±3.12)mm,厚(1.23±0.48)mm。其与腘肌腱的夹角为(120.2± 15.2)°,距腓侧副韧带距离为(9.67±3.87)mm。 结论 腘腓韧带是组成膝关节后外侧重要结构之一,但其形态变异较大;了解其解剖特点,对腘腓韧带损伤诊断及解剖重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解剖学会于1986年3月14日至15日在市科协会堂召开了学术年会。会议收到论文106篇,其中大体解剖学43篇(占40.56%),神经解剖学25篇(占23.57%),组织胚胎学38篇(占35.85%)。所有论文均在各专业组会上进行了宣读,于会者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大会经过充分发扬民主,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理事会,成员有:成令忠,于彦铮,黄登凯,王蕙仁,左焕琛,吴晋宝,柏蕙英,王一飞,谢文英,黄瀛,毛增荣,陈治棠,严振国,施玉华,胡滨成,张善庆,张德永,龚明,董新文,郑则慧,戴鸿佐和王连根等22人。会议期间,新的理事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理事长:黄瀛,副理事长:成令忠,王一飞,毛增荣;秘书长:于彦铮,副秘书长:吴晋宝;常务理事:郑则慧。各专业组组长和副组长是:大体解剖组组长:吴晋宝,副组长:左焕琛,组织胚胎组组长:成令忠,副组长:钱国桢;神经解剖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临床应用解剖学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是顺应临床外科新技术、新术式等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一门学科,是从应用的角度进行人体形态结构的研究,以解决外科中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为目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外科学分科较细,虽然各分科专业具有共性,但研究生受学习时间的限制,只能以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为主.现将我们在研究生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中进行总结,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本室在解剖一具老年女尸时发现其左肾先天性缺如并伴有腹后壁血管及盆内脏器的多处变异,腹及腹后壁未见创口及疤痕组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肢多动脉变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剖1具老年(71岁)女尸时,发现左上肢双腋动脉、双肱动脉以及尺、桡动脉起源和走行等多处变异,现报道如下. 1 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于第1肋外侧缘处等分为上、下2支腋动脉(外径各5.2 mm),经腋窝内侧壁、臂丛的前方行向腋窝外侧壁.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膜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将26例52侧成人朋静脉标本等分为远侧、中间、近侧1/3段,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和观察,用数控游标卡尺(精度0.01 mm)测量瓣膜相关数据,并对瓣膜进行Masson三色改良染色和H-E染色,以观察(月国)静脉瓣的组织构造.结果:(月国)静脉瓣膜数为(2.04±1.31)个,瓣膜游离缘主要为半月形(97.2%).瓣膜以双叶瓣为主(97.2%),其近侧1/3段和中1/3段以前后侧瓣为主(P<0.05).瓣膜的腔面和窦面均覆着一层内皮细胞,其管腔面内皮细胞下存在数层弹力纤维,瓣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结论:本文提供的胭静脉瓣的形态特征和数据将有助于临床朋静脉瓣膜相关疾病的诊治和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瓣.  相似文献   
10.
前臂骨骼肌亚部化及肌构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前臂骨骼肌亚部的形态学特征及肌构筑特点,探讨肌亚部化移植的可行性,为临床肌亚部移植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冰冻上肢标本10例20侧,均为男性,年龄26~39岁.用改良Sihler染色法对10侧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掌长肌、拇长屈肌及旋前圆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以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另取10侧标本,前臂上述肌肉沿肌腱长轴分为尺侧半和桡侧半,根据Wickiewicz肌构筑研究方法测量其构筑学特征.结果 各肌肉神经在入肌前或入肌后发出2支或以上神经分支,分别进入尺侧半和桡侧半.各分支以肌内腱板为界,两侧的肌内神经各支配一侧肌肉.各肌肉所分成的两亚部之间,生理横切面积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尺侧腕屈肌尺侧半最大,掌长肌两亚部及旋前圆肌尺侧半较小.各肌肉两亚部之间生理横切面积与肌湿重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横切面积与肌纤维长度比值,旋前圆肌尺侧半、掌长肌两亚部较高,尺侧腕屈肌尺侧半最小,与其余各亚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亚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臂各肌可分为尺侧半和桡侧半两亚部;各亚部的生理功能特征存在差异;对选择和切取理想的部分肌肉移植,重建运动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