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中医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纳入对象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和内科综合治疗。结果经χ2检验,在治疗第8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生存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经Log-rank检验,2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周、第6周、第7周及第24周4个时间点试验组腹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48周试验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乏力、腹胀、水肿等中医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复杂干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在降低慢性肝衰竭病死率方面未显示出优势,但在控制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199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药物性肝炎199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基础病、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规律及特点.结果: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尿黄、恶心为多见;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较多,中草药名列之首(占38.7%);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基础病主要有结核、胃炎、高血压、糖尿病、银屑病、白癜风、风湿、甲状腺机能亢进、肿瘤、妇科疾病、乳腺疾病、精神类疾患;停损肝药及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治愈好转率为97.48%.结论:应重视药物的肝脏毒性,临床用药时应考虑和预防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从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2个维度对目前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3种常用诊断方法进行临床适用性分析,并比较其特征及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非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2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中药肝损伤187例,西药肝损伤102例。分别应用整合证据链(IEC)、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RUCAM)、结构化专家观点程序(SEOP)3种诊断方法对289例患者进行诊断,收集患者急性起病时的一般资料、潜伏期、详细服药情况、实验室指标ALT、AST、GGT、ALP、TBil等。统计分析3种诊断方法分别对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病例诊断结果评定的一致性和各自适用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西药肝损伤与中药肝损伤的临床肝损伤类型均以肝细胞型为主(81.4%、74.3%),实验室指标表现为有更高的ALT和AST水平。应用IEC、RUCAM、SEOP分别对西药肝损伤病例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率依次为65.7%、100%、63.7...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肝肾阴虚型与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生化及免疫球蛋白,探寻PBC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零二医院2006~2010年确诊PBC患者81例,包括肝肾阴虚型39例,脾胃气虚型42例,采用日本708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TBA、ALB、GLO、TC、TG,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常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AMA;采用免疫印记法(EUROLINE)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M2)、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抗体(PML)、抗核点型靶抗原蛋白100KDa(SP100)、抗重组M2融合蛋白抗体(BPO)、抗52KD核颗粒蛋白抗体(52K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S)检测抗HAVIgM、HBsAg、抗-HBs、抗-HBe、HBeAg、抗-HBe、、抗-HCV、抗-HDV、抗HEVIgM、抗EB病毒IgM和抗巨细胞病毒IgM、IgG。结果肝肾阴虚型PBC患者病情发展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型PBC患者较肝郁脾虚型PBC患者TBIL、DBIL水平明显偏高、PT明显偏长、PA明显偏低、IgM明显偏高(P<0.05)。  相似文献   
25.
目的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以HBVX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X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总RNA进行逆转录,对产物行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确定新基因编码序列后,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新基因序列。结果获得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命名为X蛋白反式激活蛋白13(XTP13)。结论成功克隆XTP13,为进一步阐明HBxAg在HBV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尽管临床指南对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但ALD的疾病严重程度却经常与饮酒量不成正相关。为了更有效地预防ALD的发生,并且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其病因病机显得十分必要。根据目前对ALD的病因和病机的研究,本文分别从ALD的危险因素、分子作用机制及中医对ALD病机的认识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修订的PBC诊断标准和2008年简化的AIH诊断标准,对28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ALT为154.93±28.68U/L,AST为185.21±39.25U/L,ALP为283.86±30.99U/L,γ-GT为352.36±71.15U/L,TBIL为34.15±7.79μmol/L,DBIL为11.15±0.86μ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ALT为17.8±1.60U/L,AST为20.29±1.02U/L,ALP为67.89±3.31U/L,γ-GT为20.51±3.33U/L,TBII,为11.15±0.86μmol/L,DBIL为3.35±0.28μmol/L,P〈0.05);血清IgG和IgM升高,自身抗体中ANA(78.6%)和AMA—M2(71.4%)阳性率较高;肝穿组织可见界面性肝炎和小胆管损伤。结论PBC—AIH重叠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在临床及组织病理学上兼有PBC和AIH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现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研究文献中中医证候规律的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并阅读全文,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证候类型和辨证依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检索出的78篇文献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7篇,所涉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型共20种,排名在前6位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34.85%)、肝肾阴虚(27.82%)、湿热瘀血(6.69%)、湿热蕴结(4.23%)、脾胃气虚(3.87%)和湿滞血瘀(3.52%);证候分型要素共14个,排名前6位的分别为脾虚(40.49%)、肝郁(39.43%)、肝阴虚(31.34%)、肾阴虚(31.34%)、瘀血(25.70%)和湿热(17.25%)。结论中医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论文水平较低,分型依据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评价炮制前后雷公藤对肝脏的毒性,观察空白组、雷公藤组、甘草炮制雷公藤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雷公藤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炮制后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AST,ALT,CRE升高(P0.01),UREA升高(P0.05),ALB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AST,ALT,CRE,UREA降低(P0.01),ALB升高(P0.01)。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升高(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雷公藤肝毒性,减轻雷公藤导致的肝损伤。该实验可为雷公藤合理制用提供参考,同时为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0.
近年,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问题备受关注,HILI因具有联合用药复杂、组成成分多样及体质、遗传、基础疾病等特点,导致其临床诊断比西药肝损伤诊断更加困难。中华中医药学会在2016年发布国内外首个专门针对HILI的诊疗技术标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便于广大临床医师特别是肝病专科医师在诊断HILI时对《指南》的操作应用,该文将不同诊断结果的病例诊断流程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