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收缩及Rho-Rock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ROCk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HSC-T6细胞株,给予AngⅡμmol/L处理,聚硅酮膜法直观检测HSC的收缩性;另予AngⅡ 10 μmol/L处理,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的表达水平.观察AngⅡ 1型受体(AT-1受体)阻断剂伊贝沙坦和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磷酸化MLC表达水平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ock通路Rock2(Rho kinase 2)mRNA的表达.结果 AngⅡ可诱导磷酸化MLC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呈时间依赖性,15min达到峰值后逐渐减低.伊贝沙坦和Y27632处理组可抑制AngⅡ诱导的MLC蛋白磷酸化水平.AngⅡ处理组Rock2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伊贝沙坦和Y27632均可抑制Rock2 mRNA的表达.结论 AngⅡ可以通过Rock通路来诱导HSC的收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肠炎清对受损肠黏膜肠道通透性和D-乳酸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结肠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本院制剂肠炎清治疗;对照组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另设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及D-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D-乳酸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D-乳酸接近正常水平。对照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治疗后D-乳酸仍高于正常水平范围。结论:肠炎清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修复受损肠黏膜,降低D-乳酸水平,从而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3.
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线粒体DNA的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丽  肖冰  宋卫兵  耿炎  赖卓胜 《医学争鸣》2006,27(13):1188-1190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线粒体DNA的突变情况. 方法: 用银染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线粒体DNA D-环区的点突变情况. 结果: 40例大肠癌组织中检测到7例点突变改变,突变率为18%(7/40),在检测的9个突变位点,3个突变位点存在于Dukes D期的1例大肠癌中,其他6个突变位点分别存在于Dukes C期的6例大肠癌组织中,其中498位C→ T, 16298位C→T两个突变位点在检测到点突变的7例大肠癌组织中均检测到. 结论:大肠癌组织线粒体DNA D-环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点突变,突变的发生可能与大肠癌的易感性和恶性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但是否是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大肠癌突变型mtDNA转导NIH3T3细胞后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脂质体法(lipofection2000^TM)将大肠癌细胞突变的mtD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利用G418抗性筛选克隆细胞:用荧光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HSH)观察mtDNA在核内的整合情况;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异型性及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法检测转染细胞线粒体突变情况;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不同组间细胞增殖的吸光度值。结果突变的大肠癌mtDNA可通过影响NIH3T3细胞的mtDNA的突变、多态性和通过外源性mtDNA在核内的整合从而影响NIH3T3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及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结论突变型mtDNA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D-环区在大肠癌细胞中的突变情况。方法用PCR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三株大肠癌细胞系和一例原代培养的正常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DNAD-环区的突变位点。结果三株大肠癌细胞系和正常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DNAD—环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突变,其中72位C→T,73位A→G,16298位C→T,16519位T→C这4个突变位点在3株癌细胞和正常肠上皮细胞中均可检测到。在SW480和Lovo细胞中检测到16224位T—c、1631l位T—c两个相同的突变位点,在SW480和HT29中检测到114位C→T、498位C→T、16234位C→T 3个相同的突变位点.不同大肠癌细胞系中相同的突变位点考虑为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结论大肠癌细胞线粒体DNAD-环区具有多态性和特征性突变,细胞特征性的突变可能与大肠癌患者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I(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 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肠炎清组(39.75mg/kg),每天灌肠及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d,第4天,第7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10,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表达减弱(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及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IL-10表达增强(P<0.01).大鼠结肠黏膜IL-10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11,P<0.01).ICAM-1与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 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IL-10、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8.
姜黄素对肠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方法 应用氨甲碟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组(SASP,100 mg/kg)、姜黄素组(Cur,100 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5天,第3天、第5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和小肠组织DAO水平.生化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小肠炎模型组DAI、CMDI、HS评分,D-乳酸和DAO水平及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姜黄素组DAI,CMDI,HS评分及D-乳酸、DAO、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结论 大鼠小肠炎模型中肠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受损.姜黄素可以改善肠黏膜的通透性,对大鼠小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