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老年人肺癌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老年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老年病人往往合并有其它各种不同疾病,常常掩盖了肺癌的症状,致使老年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现对我院1992年-1997年就诊的128例老年人肺癌患者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病人的年龄在60岁~72岁之间,平均62.3岁,其中男性89例,女性39例,男女之比2.3∶1,128例病人中有吸烟史78人,占60.94%。1.2 病理类型 128例病人均有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其中鳞癌42例,腺癌45例,鳞腺癌23例,小细胞肺癌18例。表明:腺癌>鳞癌>腺鳞癌>小细胞…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IMVP16方案作为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抢救性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采用IMVP16(IFO、MTX、VP16)方案治疗30例复治或CHOP、BEPP方案治疗无效的NHL,本组化疗均达到2个或2个以上周期。结果 30例中CR12例,占40%,PR18例,占60%,一例胃浸润者达到病理缓解。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及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Ⅲ~Ⅳ度占467%,口腔炎发生率较高占30%,脱发Ⅰ~Ⅲ度分别为135%、20%、333%,消化道反应多数为Ⅰ~Ⅱ度,占867%。未出现明显肝肾毒性,无一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及出血性膀胱炎。结论 IMVP16方案可作为难治性NHL的抢救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3.
沈波  陆禹溶  孙蔚莉 《江苏医药》2000,26(12):982-982
我科自 1997年以来用氟脲嘧啶 ( 5 FU)持续滴注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本组 2 3例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肿瘤TNM分期 ,均为Ⅲ、Ⅳ期患者。全组病例经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本组发病年龄65~ 85岁 ,中位年龄 70岁。结肠癌 13例 ,直肠癌10例。术后复发或转移 18例 ,晚期不能手术 5例。复治 13例 ,以前治疗均使用以常规剂量滴注 5 FU为主的方案。本次治疗与末次治疗时间间隔大于 1个月。组织学分化好的 (高分化、中分化腺癌 ) 19例 ,分化差的 (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瘤 ) 4例。本组病…  相似文献   
24.
25.
穴位注射地塞米松升高外周白细胞的临床观察江苏省肿瘤医院(210009)孙蔚莉,陈迎春肿瘤病人常因放化疗出现骨髓抑制而影响肿瘤的治疗。因此,如何保护骨髓或治疗骨髓抑制所致的白细胞降低,是治疗恶性肿瘤成败的一个要素。本文报告了我科在1992年8月至199...  相似文献   
26.
应用丙氧氨酸治疗癌病病人40例,对照组38例应用曲马多治疗。方法:丙氧氨酸2片每日3次连服7天,曲马多100mg每日3次连服7天,结果表明:疼痛强度(标尺法)二组均有降低,显效时间丙氧氨酚组快于曲马多组,药物维持时间曲马多组长于丙氧氨酸组,不良反应曲马多组出汗、便秘多于丙氧氨酚组。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C-erbB-2基因、ER/PR的表达以及发病年龄与化疗后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中表阿霉素(EPI)蓄积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体内的EPI含量,观察化疗后患者体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EPI蓄积程度。结果化疗后体内EPI蓄积程度与C-erbB-2基因的表达状态密切相关(P<0.01),C-erbB-2表达阳性的患者化疗后EPI蓄积程度明显增高,而与ER/PR的表达以及发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预示着应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后体内药物的蓄积程度较高,通过检测体内药物的蓄积程度可更直观,准确地预测患者对治疗的预期受益程度。  相似文献   
28.
新生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增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此抗血管生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和研究热点。本文就乳腺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背景、应用现状、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既往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2例既往曾使用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予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每周期剂量范围为26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给药(用药前不予抗过敏预处理),合并抗肿瘤药按常规方法给药,21d为一周期,每2个周期评估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22例患者共完成106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4个周期(2~6个周期)。获完全缓解(CR)0例(0.0%),部分缓解(PR)7例(31.8%),稳定(SD)13例(59.1%),进展(PD)2例(9.1%),总有效率(ORR=CR+PR)为31.8%,临床获益率(CBR=CR+PR+SD)为90.9%,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5.9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四肢麻木、肌肉关节酸痛、脱发及消化道反应;严重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既往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仍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0.
唑来膦酸作为第3代双膦酸盐药物已广泛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事件的防治。唑来膦酸在乳腺癌中具有抗肿瘤治疗作用。唑来膦酸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防止有利于肿瘤生长的骨微环境的形成,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调节免疫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与放化疗及内分泌等辅助治疗有序贯协同增效作用。唑来膦酸在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也在几项相关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