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患者男,73岁,主因“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感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尤甚,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畏寒发热、低热盗汗、咳嗽咳痰。既往否认结核病史,有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降压,血压控制尚可。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稍粗,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查上、中腹部CT提示:胃窦部及胃底部胃壁不均匀增厚,腹腔内肠系膜周围多发小淋巴结。完善胃镜检查提示:胃底、胃体、胃窦、十二指肠降部散在痘疮结节样隆起(图1),胃内予活检2块,十二指肠降部活检2块。诊断: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降部淋巴管扩张(?)。胃镜活检病理提示:(胃底)中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急性活动,浅表糜烂,黏膜固有层见多灶上皮样肉芽肿形成,查见抗酸染色阳性杆菌,PAS、GMS未查见病原体;(十二指肠降部)慢性活动性小肠炎伴黏膜下多量上皮样肉芽肿形成,多次抗酸染色见阳性杆菌(图2)。进一步完善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抗体、血沉、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均阴性。肠镜检查提示:插镜至回肠末段,结肠见数枚0.3~0.5 cm息肉,均予摘除,回肠末段、回盲部、余结肠黏膜正常。胸部CT提示:右上肺斑片影,炎症可能,两肺多发小结节(图3)。患者胃、十二指肠结核诊断明确,予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目前患者正规抗结核治疗中,无药物相关副作用发生,后续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的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断早期胃癌行ESD非治愈性切除后90 d内追加外科根治手术90例,排除失访7例,最终纳入83例。根据追加外科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ESD后≤29 d,52例)和延迟手术组(ESD后30~90 d,31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阳性率、胃病灶阳性率、复发率、总体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进一步分析ESD非治愈性切除病人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两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 vs. 96.8%,P=0.884)。与早期手术组相比,延迟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减少(P=0.01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迟手术组的淋巴结转移率(12.9%) 高于早期手术组(5.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脉管癌栓是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56,95%CI:0.017-0.641,P=0.015)。结论 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后,延迟手术组相比早期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减少,生存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脉管癌栓危险因素,根据病人的情况建议适当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23.
该指南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联合众多临床一线及方法学专家,根据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流程和方法,探讨目前临床防治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s,CRA)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遵循循证医学方法进行解答,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CRA是结直肠癌主要癌前疾病。尽管中西医结合诊疗现已应用到CRA的临床实践中,但尚缺少高质量CRA中西医结合防治的指南。该指南通过文献调研、德尔菲法问卷遴选并确定4个基础问题、15个临床问题、10个结局指标,工作组系统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2个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筛选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代入RevMan 5.3软件进行证据综合,并采用GRADE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后基于证据概要表经名义组法形成最终推荐意见。该指南聚焦于CRA的诊断、筛查、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以及随访等,可为临床防治CRA提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4.
磁性纳米粒阿霉素微球制备的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制备靶向抗癌药物即磁性纳米粒阿霉素白蛋白微球.方法:以阿霉素(ADR)、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纳米Fe3O4为材料,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制备出磁性纳米粒阿霉素白蛋白微球,并利用Hrtem对其包裹结合性能进行了观察,同时采用HPLC法对其载药量进行测试.结果:有效载药量为2.35%、表观载药量为3.55%.结论:采用乳化高温固化法能制备出磁性纳米粒阿霉素白蛋白微球.  相似文献   
25.
食管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因进食困难等不适而痛苦不堪,生活质量低下,既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引导下Savary-Gilliard探条扩张或球囊或水囊扩张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狭窄复发率高,需要反复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磁性纳米紫杉醇微球在不同时间段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磁性纳米紫杉醇微球0.01、0.05、0.1、0.5、1 μ mol/L。对照组:紫杉醇0.01、0.05、0.1、0.5、1μmol/L;5-氟尿嘧啶1、5、10、50、100μmol/L及空白阴性对照。应用MTT法测定上述不同浓度的磁性纳米紫杉醇、紫杉醇、5-氟尿嘧啶对SGC-7901细胞分别在6、12、24、48、72小时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法显示不同浓度的磁性纳米紫杉醇微球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1 μ mol/L作用72小时时的抑制率达72.6%),与浓度和时间均呈正相关;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提示磁性纳米紫杉醇微球可将SGC-7901细胞阻滞于G2M期(0.5μmol/L作用48小时阻滞率达43.8%±0.8%);免疫组化法显示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磁性纳米紫杉醇微球可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凋亡且具有控释效应,可延长药物对胃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载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在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检索2012年1月1日-2014年11月30日在南京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病例,筛选因异位胰腺住院行ESD的病例,归纳总结出资料完整的病例共36例,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回顾分析操作过程、标本病理、随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SD治疗胃异位胰腺34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2例,平均操作时间66 min,平均切下标本大小21.0 mm×16.0 mm,标本完整切除率100.00%。随访并发症中,发热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穿孔1例。结论 ESD是目前较先进的微创治疗手段,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获取准确病理学诊断,是异位胰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1年1月—2018年6月行贲门早期癌ESD治疗的患者499例,按年龄是否超过65周岁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特征、术后并发症、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等。结果中青年组包括227例患者(229个病灶),老年组中包括272例患者(283个病灶)。两组比较,除年龄(P<0.001)和体重指数(P=0.002)外,其他基线资料、病变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的比例为77.0%,低于中青年组的84.3%(P=0.045),而整块切除率(100.0%比99.6%,P=1.000)、完全切除率(94.7%比93.9%,P=0.7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比5.7%,P=0.747)、手术时长[(64.02±39.24)min比(66.16±44.62)min,P=0.566]和住院时长[(6.76±2.06)d比(6.47±1.74)d,P=0.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47.9个月,随访者中,老年组有13.4%的患者追加了外科手术,略低于中青年组(14.1%,P=0.891),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总体死亡率、疾病相关死亡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生存分析发现,老年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4.41%,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9.18%,和中青年组的96.34%(P=0.156)、99.03%(P=0.85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是安全的,且可获得较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中TESTIN基因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及癌旁>5 cm组织中的TESTIN蛋白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65例配对人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TESTIN表达的差异.分析两因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5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ESTIN蛋白和Caspase-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0.0%(15/50)和24.0%(12/5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84.0%(42/50)和94.0%(4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5例配对人食管鳞癌组织中,TEST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69.2%(45/65)的食管鳞癌组织TESTIN蛋白表达量比对应癌旁组织下降(P<0.01).TESTI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食管鳞癌中TESTIN在蛋白水平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TESTIN蛋白阴性表达者的累计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阳性者(P<0.05).结论 TESTIN和Caspase-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且呈正相关性,两者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TESTIN对评价食管鳞癌的预后可能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拉唑B对大鼠胃溃疡模型的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在构建大鼠消炎痛、幽门结扎、水应激型溃疡模型之前,及构建慢性醋酸型溃疡模型(醋酸注射)之后灌胃不同剂量的拉唑B、雷贝拉唑(阳性对照)和0.5%甲基纤维素钠(空白对照),比较各组实验用大鼠的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或溃疡面积/体积的差异。实验用大鼠乙醚麻醉下行幽门结扎术,术时经十二指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拉唑B、雷贝拉唑和0.5%甲基纤维素钠(对照)。处死动物后制备胃标本,收集胃液并测量体积,用0.1molNaOH滴定法测定胃液中HCl含量,测定胃蛋白酶活性。结果予不同剂量的拉唑B预处理后,消炎痛、幽门结扎、水应激各建模组大鼠胃溃疡指数/面积明显减少,且具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与雷贝拉唑相当,但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或P〈0.01)。拉唑B对消炎痛、幽门结扎、水应激型大鼠胃溃疡模型抑制半数有效量(ED50)依次为14.1、16.0和18.8μmol/kg。慢性醋酸型大鼠溃疡模型给予拉唑B后,溃疡面积明显减少,作用与雷贝拉唑相似。大鼠给予拉唑B后,胃酸分泌量明显减少(P〈0.01),且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胃液量也明显减少(P〈0.05或P〈0.01);虽然单位体积胃蛋白酶活性未见变化,但由于胃液量减少,胃蛋白酶总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雷贝拉唑也有相似作用。结论拉唑B能有效防治消炎痛、幽门结扎、水应激等导致的大鼠胃溃疡,主要机制与其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与胃蛋白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