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 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菌 ,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为了掌握武汉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 7∶H7在宿主动物、腹泻病人及食品中的带菌和菌株毒力基因情况 ,本文于 2 0 0 3年进行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 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 ,并在腹泻及肾衰患者中进行病原检索和食品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宿主动物 :选择本市 3个养殖场 (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 ) ,于 2 0 0 3年的 7~ 9月分别采集新鲜粪便样共318份 ,其中奶牛 15 2份、猪 85份、鸡 81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武汉市近10年1~3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及孕产妇乙肝病毒(HBV)感染等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将全市分为两层(城区和郊区) ,分别于1992、1994、1999、2 0 0 3年分4次对适龄儿童进行了调查,共调查2 2. 4 3名儿童。结果 随着郊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加强和深入,城郊差距逐渐缩小。儿童HBsAg携带率从1992年的9 0. 9%下降到2 0 0 3年的1 2. 9% ,下降了85 81%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阳性率从1992年的4 2 . 4 2 %上升到2 0 0 3年的83 19%。2 0 0 3年调查显示:HBsAg携带率、抗 HBs阳性率城郊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0 .16 2 4、1 5 4 .17,P均>0 .0 5 )。结论 2 0 0 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加强全市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迅速扭转工作滑坡的局面,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3.
1997~2004年武汉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从1997年开始有丙型肝炎分型报告,8年间全市共报告丙型肝炎病例1 485例,发病率在1.18/10万~6.67/10万,1997~2002年发病率较平稳,在1.72/10万以下,2003、2004年发病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2004年创历史最高点6.67/10万.病毒性肝炎中丙型肝炎的构成比从1997年的1.4%上升至2004年的4.6%.没有暴发疫情报告.现对1997~2004年丙型肝炎疫情资料作一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对武汉市 1949~ 1998年流脑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其年均发病率 48.75 / 10万。死亡 2 113例 ,病死率 3.5 2 %。每隔 7~ 12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共出现过四个高峰 :195 7、196 5~ 196 7、1978、1985年。且发病率与病死率呈分离现象。发病以 15岁以下为主 ,且发病有向大年龄组转移的趋势。每年的 2~ 4月为流行高峰季节 ,发病数占全年的 75 %以上。 15岁以下人群仍然是预防重点。流脑 A群多糖菌苗是今后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武汉市1992~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与发病特点及三间分布。结果1992~2006年武汉市共报告乙脑病例433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0.41/10万,年均病死率2.31%,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无乙脑病例报告;发病季节在4~9月,高峰期在7~8月;病例主要集中于新洲区(占39.72%)、黄陂区(占31.87%)、江夏区(占12.24%)等郊区;15岁以下的患者占94.23%(408/433),散居儿童发病占61.20%(265/433)。结论武汉市乙脑发病主要表现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低年龄组为主。近年来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乙脑监测和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痰热清与头孢地嗪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头孢地嗪,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炎症反应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用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与头孢地嗪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快速缓解,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炎症反应有效缓解,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孔德广  余滨  罗同勇  杜虹  胡权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31-1633
目的 分析2001-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戊型肝炎(戊肝)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武汉市报告戊肝5 011例,年均发病率为6.20/10万;戊肝发病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x2=836.53,P<0.001),但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戊肝常年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发病相对较多;年均发病率中心城区高于远城区(x2=1 284.65,P <0.001),戊肝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r=0.816,P<0.001),55 ~84岁发病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x2=848.01,P<0.001);在总病例中,离退休人员占28.46%,其次是工人占16.74%.结论 近年武汉市戊肝发病率较高,中心城区是高发区,男性、离退休人员、>50岁中老年人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8.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热和出血的疾病.病原体为人兽共患及节肢动物携带传播的RNA病毒,包括丝状病毒科(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沙粒病毒科(拉沙热)、黄病毒科(如登革出血热、黄热病)和布尼亚病毒科(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似文献   
29.
武汉市2006~2007年细菌性痢疾监测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志贺菌生化血清学分型和相关毒力基因分布及其药物敏感状况,为细菌性痢疾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PCR方法采用8对引物setlA、setlB、shet2A、shet2B、ial、ipaH、stxl与virA分别对志贺菌分离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临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标本539份,经生化与血清学复核鉴定为志贺菌17株,检出率为3.2%.其中宋内氏菌15株,福氏志贺菌2株.经PCR方法检测ipaH阳性27份,检出率为5.0%,且17株分离培养阳性的志贺菌均100%ipaH-PCR阳性,宋内氏与福氏志贺菌分离株毒素基因分布有所不同.药敏试验显示17株志贺菌敏感药物为阿莫西林Amoxicillin(100%)、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100%),全部耐药的有利福平Rifampicin(100%),且有5株菌出现了3种或3种以上的多重耐药现象.结论:2006~2007年武汉市细菌性痢疾病原菌以宋内氏志贺菌为主,其次为福氏志贺菌;ipaH-PCR比传统分离培养的阳性率高;并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0.
对武汉市1949~1998年汉脑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其年均发病率48.75/10万。死亡2113例,病死率3.52%。每隔7~12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共出现过四个高峰:1957、1965~、967、1978、1985年。且发病率与病死率呈分离现象,发病以15岁以下为主,且发病有向大年龄组转移的趋势,每年的2~4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发病数占全年的75%以上,15岁以下人群仍然是预防重点。流脑A群多糖菌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