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4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颏下垂是由于下颏皮下脂肪局部堆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松弛下垂,颏下皮纹加深布引起的一种畸形,该种轲菜多见于老年妇女,特别是较肥胖的妇女。临床作用该种畸形的主要原则是消除颏下皮纹,切除局部堆积的脂肪和提取紧弛的皮肤,并重建工正常的颏颈角外形,作者自1992年4月至今,应用管状真皮脂肪瓣作为颏下皮纹处下皮充填,颏颈部脂肪切除术皮瓣推进共修复颞下垂直12例,全部术后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1~3周,全部受术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用"M"形复合组织瓣纠正先天性杯状耳畸形的新术式.方法笔者从1997年5月至2000年8月应用"M"形复合组织瓣设计法,治疗杯状耳畸形患者8例,共10只畸形耳.结果应用"M"形复合组织瓣设计法术后,耳郭和耳甲腔的外形改善明显,整个外耳形态满意.结论该设计法基本纠正了杯状耳的全部解剖缺陷,而且手术较为简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改良新术式.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制备γ-干扰素纳米缓释胶囊并评价其特性.方法 运用层层自组装技术,以聚电解质材料为载体,制备性质稳定的核壳型γ-干扰素纳米缓释胶囊.同位素I125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载药率、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核壳型γ-干扰素纳米缓释胶囊均匀度好,平均粒径约200 nm,载药纳米胶囊的载药量为98.21%(pH 值5~6,胶囊溶液2 mL);药物胶囊中的γ-干扰素包封率为88.43%;载药胶囊中γ-干扰素释出率达到50%约需168 h(1周).结论 成功制备γ-干扰素纳米缓释胶囊,其在体外具有显著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74.
目的通过运用游离复合肩胛皮瓣联合骨组织修复,从功能和美学标准方面修复继发于儿童时期烧伤的严重颈部挛缩畸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时期烧伤后继发重度颈部畸形患者42例,通过瘢痕切除松解和颈部成形术彻底松解颈部挛缩、加深颌颈角。根据术前头部影像学测量结果,选择带血供的肩胛骨移植,或者颏前移成形术来修复骨结构畸形,软组织缺损是按照涉及到的颈部美学亚单位来选择单叶或双叶肩胛皮瓣。术后通过颈部活动度和颌颈角来评估功能和外观效果。结果 42例患者颈部瘢痕挛缩松解后,有18例接受肩胛骨外侧缘骨移植,选用肩胛或肩胛/肩胛旁双叶皮瓣覆盖;10例由于烧伤后瘢痕未明显阻碍下颌骨发育,仅应用肩胛/肩胛旁双叶皮瓣覆盖缺损创面。另有21例接受颏前移成形术,选用肩胛或肩胛/肩胛旁双叶皮瓣覆盖缺损。所有皮瓣成活。颈部活动度良好,术后颌颈角恢复到90°~120°。供区由断层皮片覆盖,在长期随访中未见挛缩复发。结论游离的复合肩胛皮瓣十分适合用来修复儿童时期烧伤后继发重度颈部挛缩。在下颌骨发育严重畸形的患者应同时运用颏前移成形术或肩胛骨移植术以进一步加深颌颈角。  相似文献   
175.
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最适合浓度、治疗效果及细胞组织变化。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1.000、0.500、0.250、0.125mg/m1),每两周注射1次,5次后按温哥华瘢痕评分与治疗前评分相比,配对t检验;HE染色观察瘢痕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4组中注射0.5mg/ml浓度组治疗效果最佳(P=0.0026),与其他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K检验P〈0.05);1年复发率为12.00%。组织学显示治疗后的瘢痕疙瘩表皮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束粗细不一。结论0.5mg/ml平阳霉素是每两周注射1次治疗瘢痕疙瘩的适合浓度,0.25mg/ml为有效浓度;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讨重度颈部瘢痕畸形的序贯修复治疗策略.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治疗24例颈部严重瘢痕畸形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35.4岁,致病原因包括火焰烧伤,化学品灼伤及热液烫伤,均属于Ⅲ度或Ⅳ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术前和术后测量3种颏颈角的数值,包括软组织颏颈角,骨性颏颈角和动态颏颈角,作为评估术前严重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第1期的治疗包括颈部瘢痕切除和挛缩松解,双向颈阔肌肌瓣应用,颏颈角重建以及皮片移植.3~6个月后开始第2期的治疗,包括下颌瘢痕切除,矫正下唇外翻,切取肩胛(旁)皮瓣游离重建下颌区域.患者出院后定期回门诊随访,进行颈部大体外观、活动功能评估和颏颈角的测量.结果 随访到完成两期治疗的患者22例,全部患者颏颈角改变明显,颈部活动功能和美学形态上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颏颈角的改变分别为:软组织颏颈角从130°±34°减小至110°±24°,骨性颏颈角从71°±23°增大至95°±19°,动态颏颈角从25°±18°增大至8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针对重度颈部瘢痕畸形分区进行的序贯修复治疗效果良好,具有松解挛缩彻底、不易复发、修复代价较小、功能与外观恢复兼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7.
褥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身体任何部位 ,特别是在骨隆起处 ,长时间过度受压迫 ,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产生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溃疡 ,称为褥疮。多见于神经损伤、丧失自主性保护功能的患者。褥疮病变开始仅为表皮损伤 ,呈现红斑 ,继而发展成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骨骼等深部组织的广泛破坏 ,严重者可继发感染 ,引起败血症而导致病人死亡。1 病因褥疮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局部过度受压 ,1 873年James和Paset首先提出“腐肉形成和坏疽”是因压迫局部组织而坏死。此后 ,这一观点被临床证实。压力造成的组织破坏与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 ,当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