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观察中药粉防己碱对高脂饮食兔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粉防己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和粉防己碱组(高脂饲料+粉防己碱)。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mRNA表达定量分析;Western杂交定量分析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p65蛋白亚基。结果高脂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粉防己碱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粉防己碱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脂模型组(1.414±0.106)NF-κBmRN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85±0.062)和粉防己碱组(0.453±0.034),而高脂模型组NF-κB蛋白亚基p65(10.08±5.7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5.90±3.07)和粉防己碱组(35.91±4.38)(P<0.001)。结论粉防己碱有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合成和分泌的作用;高血脂激活NF-κB,p65易位入胞核促进转录而降解,而粉防己碱对其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粉防己碱抗AS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2.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选择已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60例)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病人(50例),自外周抗凝血抽提基因且DNA后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特异性载脂蛋白E片段,经Hha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电泳识别基因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结果显示,E2/3、E3/3、E3/4、E2/4、E4/4和E2/2基因型在冠心病组分别占11.7%、68.4%、10.7%、1.7%、1.7%和0,ε2、ε3和ε4等位基因在冠心病且分别占7%、82.2%和10.8%;对照组分别占6%、76%、16%、2%、0、0和4%、8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自1998年至2008年的830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共9例.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平均年龄71.5岁,其中7例(77.8%)为女性.所有患者均因类心绞痛样胸闷、气促入院.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5例(55.6%),高血压病2例(22.2%),心脏瓣膜病1例(11.1%),心肌病1例(11.1%).微血管瘘起源于1支冠状动脉1例(11.1%)、2支冠状动脉6例(66.7%)、3支冠状动脉2例(22.2%).所有患者均有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在末梢血管显影的同时,对比剂经微血管瘘直接弥散至左心室,呈现心腔染色影像.结论 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以女性多见.微血管瘘起源于2支冠状动脉最常见,所有冠状动脉-左心室微血管瘘患者均存在起源于对角支的瘘管.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AS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TA治疗,观察组采用PTA、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生活质量、并发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结果 观察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RR、术后ABI及跛行距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患者采用PTA或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ASO患者采用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可降低TL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ASO一种更为有效的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