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41.
八味抗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八味抗纤方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湿热未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口服,中药治疗组加用八味抗纤方,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等变化,18例患者行治疗前后肝组织活检.结果 中药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联合评价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20),中药尤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异常升高.治疗前后的肝活检比较显示,对照组肝纤维化没有自发缓解,43%(3/7例)患者病变处于进展之中.而八味抗纤方能够使73%(8/11例)患者的肝组织学病变维持稳定,18%(2/11例)患者肝纤维化得到逆转,仅9%(1/11例)患者纤维化仍在进展.结论 中药八味抗纤方能有效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后肝活检病理组织学变化显示能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抗病毒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提高慢重肝患者治疗有效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北方地区5家医院618例慢重肝患者,分析抗病毒组与非抗病毒组,及各组中西医结合方法与单纯西药方法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抗病毒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1.35%,非抗病毒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4.1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病毒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和单纯西药方法,有效率分别56%、36.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抗病毒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和单纯西药方法,有效率分别为38.43%、23.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慢重肝患者预后,抗病毒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3.
心肝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肝宝胶囊(虫草菌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心肝宝胶囊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心肝宝胶囊组服用心肝宝胶囊,每次8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和络舒肝片,每次5粒,每日3次,两组均6个月为1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等项目。结果心肝宝胶囊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黏联蛋白(LN)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A、LN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肝宝胶囊组共有21例(53%入组病例)完成了治疗前后2次肝活检,心肝宝胶囊可使81%(17/21)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下降1级或以上,52%(11/21)患者纤维化分期下降1期或以上,33%(7/21)患者纤维化无变化。结论心肝宝胶囊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炎症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4.
145.
流行病学显示我国90%以上的慢性肝衰竭与乙肝病毒(HBV)感染有关。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cho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约2000万例,每年0.1%~0.3%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肝衰竭,病死率达50%~60%。为了解HBV DNA病毒载量对慢性肝衰竭的影响,我们对2006-2008年5家医院收治的469例CHB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6.
终末期肝病临床病死率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重要难题。患者多由于肝脏储备功能、疾病病因、肝脏肿瘤等因素而导致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因此,真实、客观地判断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病情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7.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1]。AIH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10%~23%)、糖尿病(7%~9%)、炎症性肠病(2%~8%)、类风湿性关节炎(2%~5%)、干燥综合征(1%~4%)、银屑病(3%)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2%)等[2]。而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PT)者少见,国内外均罕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8.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HIV感染流行形势的日趋严峻,临床治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人们期望能从传统中医学中找到高效、低毒、价廉的药物,以改变依靠进口药物的现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20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是大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止血方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6年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750例,随访1年。根据累计日剂量(cDDD)将随访期内应用健脾化湿止血方中药剂量≥28 cDDD的患者纳入中药组(n=276),而服用中药28 cDDD的患者被纳入非中药组(n=474)。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VB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是否服用健脾化湿止血方是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0. 076,95%可信区间:0. 039~0. 126,P=0. 002)。中药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中药组(43. 5%vs 55. 1%,χ2=4. 246,P=0. 025)。中药组患者自随访至发生再出血的中位时间为95 d,非中药组为1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 981,P=0. 003)。结论健脾化湿止血方能够降低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内再出血风险,减少EGVB患者的再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回顾性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以“重型肝炎”、“肝衰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PubMed、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Stata9.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依据入选标准,共17篇文献1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治疗4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LT下降程度(350U/L)高于西医组(315u/L),SMD值为-0.71,95%CI-1.16~-0.25,P〈0.01;总胆红素下降程度(225μmol/L)高于西医组(147μmol/L),SMD值为-0.88,95%CI-1.11~-0.65,P〈0.01;PTA的上升水平(39.28%)高于西医组(20.96%),SMD值为1.19,95%C10.77~1.61,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77.0%)高于西医组(53.7%),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值为1.41,95%CI1_31~1.52;P〈0.01;单纯西医治疗组病死率平均为40.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病死率平均为22.4%,RR值为1.84,95%CI1.50~2.26,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在降低病死率和改善肝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