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132.
目的评估替加环素治疗脓毒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曾使用替加环素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使用替加环素前热程5~135 d、中位时间21 d,既往抗感染时间3~135 d、中位时间19 d,66.7%的患者曾使用3种以上抗菌药物(不包括抗真菌药物)。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39例检出病原菌55株,革兰阴性菌占782%,检出率最高的2种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和广泛耐药菌共51株(92.7%)。96.8%的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最常联合的抗菌药物为抗革兰阴性菌药物。替加环素使用时间4~36 d、中位9 d,总有效率238%。中位退热时间8 d。病原菌体外药敏结果及联合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数量、是否合用糖皮质激素均对替加环素的疗效无明显影响,但替加环素用药时间≥9 d者有效率明显高于<9 d者(χ2=7.007,P=0.008)。不良反应主要见于消化系统,发生率低。结论替加环素治疗脓毒症的有效率不高,剂量、用法尚需改进,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了解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在各类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各类血液病患者均列为研究对象.用APAAP法染色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并进行分类.结果 多(双)核巨核、单圆核小巨核、多(双)圆核小巨核均可不同程度见于白血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骨髓纤维化(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病人骨髓涂片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未见巨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仅见于MDS.结论 用APAAP法检查各类血液病骨髓涂片中的巨核细胞,有助于各类血液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比较骨髓与脐带血细胞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基本特性,为基质细胞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培养骨髓和脐带血基质细胞,以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抗原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为指标,比较两者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 生长特性:出现贴壁细胞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3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5-6d;细胞融合成片时间,骨髓细胞为培养10~14d,脐带血细胞为培养12—18d;第21天细胞增殖数,骨髓比脐带血细胞增殖少。细胞成分:21d培养后细胞成分,骨髓来源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次是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脂肪细胞最少;而脐带血细胞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其次是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偶见脂肪细胞;细胞化学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CD14、CD45的表达骨髓细胞明显低于脐带血细胞。细胞功能:骨髓来源的基质细胞较脐带血细胞的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明显多。结论 ①生长特性:形成贴壁细胞时间骨髓较脐带血短,骨髓细胞比脐带血细胞有核细胞数增殖快、持续时间相对短。②细胞成分特性:骨髓来源形成的基质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脐带血来源者以巨噬细胞为主。③细胞功能特性:骨髓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较脐带血细胞形成的贴壁细胞更利于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35.
低温冻存脐血树突状细胞的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经低温保存的脐血树突状细胞所表现的生物特性,为树突状细胞的应用提供保存方法。方法 取新鲜脐血细胞和脐血细胞培养产生的树突状细胞,加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的保存剂,-80℃冰箱降温,-196℃保存,40℃复温(前者称“冻存脐血”,后者称“树突状细胞”),再用树状突细胞培养增殖法培养,检测;细胞增殖量,台盼蓝拒染回收率,不染色和染色观察,表面抗原,树状突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抗毒-杀灭效应处理率,比较其变化。结果 形成树突状细胞的时间冻存脐血培养比新鲜脐血迟,细胞增殖量低,冻存脐血台盼蓝拒染为95.8%。冻存树突状细胞形成贴壁树突样细胞比新鲜树突状细胞迟,细胞数增殖量低,冻存树突状细胞的台盼蓝拒染为88.7%。冻存脐血与新鲜脐血比,冻存树突状细胞与新鲜树突状细胞比,其树突样细胞量、CD1a、CD83、HLA-DR表达低;冻存脐血与新鲜脐血比,冻存树突状细胞与新鲜树突状细胞比,刺激指数、效应处理率均低。结论 用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低温保存脐血细胞或经培养增殖的脐血树突状细胞,复温后培养,树突状细胞的生物特性受到了损伤,但仍完整,回收率>85%。  相似文献   
136.
浆细胞白血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发生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终末期 ,而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病因不明 ,也较少见。近来我院收治 1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伴继发性糖尿病病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患者男性 ,6 8岁 ,因烦渴、多饮、多尿、乏力、胸闷半月余 ,加重伴嗜睡、呕吐 1周 ,于 2 0 0 0年 7月 2 5日入院。患者 2 0 0 0年 7月上旬始无诱因出现乏力、纳差、烦渴、多饮、多尿、心慌、胸闷 ,偶有心前区疼痛。曾以“感冒”治疗 ,效果不佳。 1周前出现嗜睡、恶心、呕吐。 7月 2 2日外院化验 :白细胞(WBC) 2 4 …  相似文献   
137.
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MDS-RAS),二者是不同的疾病.AA向MDS-RAS转变已为人们所知,而由AA向MDS-RAS转变,再转化为AA的病例,国内外未见报导,我们观察1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8.
双癌是指在机体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恶性肿瘤(经病理证实)。骨髓坏死不常见的骨髓细胞学和组织学改变,其治疗和预后直接与原发病相关。现将我们观察的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发热、乏力、头晕半月于2001年1月24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0℃,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左胸壁见长约 15cm手术疤痕,左乳缺如。心肺正常,腹平软,全腹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96年2月确诊“胃粘液细胞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化疗6程…  相似文献   
139.
人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采用细胞因子组合体外扩增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NC) ,对产生的DC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功能鉴定 ;用DC制备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和51Cr释放法测定CTL的溶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 :CBMNC中T细胞亚群与成人外周血相似 ;CD1a阳性细胞含量极少 ,仅为 (0 .4 1± 0 .0 9) % ;在DC扩增培养过程中 ,DC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胞体变大 ,形态不规则 ,有的细胞出现毛刺状突起 ,有的细胞出现粗大树根状突起 ;在培养 15天时 ,细胞群中CD1a阳性细胞达 (2 8.4± 3.5 5 ) % ,有 (6 3.6 7± 2 3.33) %的细胞表达CD86 ,(8.7± 1.4 9) %的细胞表达CD83,(32 .5± 1.5 3) %的细胞表达HLA DR ;产生的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刺激作用 ;经冻融的HL 6 0全细胞抗原脉冲的DC致敏自体T淋巴细胞产生的CTL对HL 6 0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效应。结论 :本研究中的脐血DC培养体系能产生较高含量的DC ,脐血DC在体外能诱导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分析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及对血清CA125、α-FR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以上,记录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及术前、术后半年、术后1年时检测患者的血清α-FR和CA125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的治疗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vs. 10%,P>0.05);观察组治疗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时观察组的血清α-FR和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治疗膀胱肿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血清CA125、α-FR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