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观察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效果。方法将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用灯盏花加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以血液流变学结果及临床表现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表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灯盏花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对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行颈动脉体瘤完整切除,1例重建颈内动脉。无死亡病例,术后1d发生脑梗死1例,2周后康复,未留有后遗症;未发生偏瘫、脑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诊4个月~3a,平均1a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外科手术切除为颈动脉体瘤的最有效治疗手段,尽量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3.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是最常见的动脉瘤之一,其发病是以动脉硬化为基础,遗传学、环境学和生物化学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患者典型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但表现不典型者,就需与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瓣膜病、下肢动脉急性闭塞症和急腹症等作出鉴别。笔者曾遇到一例腹主动脉瘤附壁血栓脱落的病人,急诊人院,首诊为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4.
人体下肢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或闭塞,出现肢体供血不足,循环障碍被称为急性下肢缺血。急性下肢缺血是血管外科的常见急症,也是一个对临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随着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与普及,众多医院对该病的诊治已不再是棘手问题。目前关键所在是如何及时正确的处理病人,提高肢体的救护率,降低病死率。我科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对药物涂层球囊(DCB)和无涂层球囊(UC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所致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以得出更为可信的结论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Springer Link、Scopus、Web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预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并依据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提取其中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作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源于6项临床试验研究(2008年至2015年),总计1 188例患者(DCB组722例,UCB组4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12、24个月内DCB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均明显低于UCB组,术后6个月时DCB组晚期管腔丢失(LLL)数、再狭窄率均低于UCB组,术后6、12、24个月内两组截肢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UCB相比,DC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所致缺血性疾病在术后TLR率、LLL数、再狭窄率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优先考虑DCB治疗.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过表达对大鼠移植静脉再内皮化的影响。方法 5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自体右颈内静脉移植至同侧颈总动脉手术,实验组移植静脉经HIF 1α重组腺病毒工作液预处理。分别于术后7 d或14 d切取移植静脉和血清。检测和观察组织标本中HIF 1αmR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E 选择素(E selectin)的表达及内皮细胞再内皮化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HIF 1αmRNA表达增强(P<0 01);HIF 1α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 01);血清E selectin含量明显降低(P<0 05)。内皮细胞增殖和肌内皮连接重建显著。结论 移植静脉重塑早期HIF 1α过表达可促进受损血管内皮细胞(VEC)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加速再内皮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分为微创治疗组(A组用射频,68例),传统治疗组(B组用传统手术,72例)。A组采用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血管腔内原位闭合,属支及交通支电凝、结扎;B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属支及交通支切除、结扎。观察术后效果、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人下肢肿胀、酸痛、乏力在手术后1个月逐步消失;皮肤色素沉着在术后1个月减轻,3月逐步恢复。传统手术没有皮肤烧灼发生,但其并发症多。小腿皮肤麻木、皮下瘀斑、创口血肿以及踝以下肿胀比较:A,B组有差异,B组明显多于A组。全部病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切口感染。结论射频消融微创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简单可行,微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溃疡宁抑制黏膜组织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活性氧簇-NOD样受体蛋白3(NOXs-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影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症的机制。方法选取BALB/c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溃疡宁组,每组各15只,经右旋葡萄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0.02mL/g,溃疡宁组给予溃疡宁10g/(kg·d),灌胃3周后取结肠黏膜组织,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mRNA表达水平,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计算DPI抑制后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消耗率分析NOXs活性,并对比3组组织病理学评分(HS)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空白组溃疡宁组模型组,3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水平、NOXs活性:空白组溃疡宁组模型组,3组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宁组HS评分(4.21±0.59)分,血清IL-1β(70.45±8.19)pg/L,TNF-α(61.55±6.24)pg/L,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宁可能通过抑制结肠黏膜组织NOXs-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来降低IL-1β、TNF-α促炎因子表达,从而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以结肠黏膜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炎症。  相似文献   
119.
从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原理与优势、前列腺癌应用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现状、外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放射防护、医务人员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5个方面综述了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放射防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0.
何晓明  杨镛  万嘉 《中国临床康复》2014,(45):7333-7336
背景:探寻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二次肢体血流重建的方法也是该学科领域中最迫切的研究课题之一。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衍生的新生血管主导和完善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重建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42例,第1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血管腔内修复术,第2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于首次术后3个月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随访4年。 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自觉小腿区静息痛明显减轻,间隙性跛行距离显著延长,保肢率100%;患者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皮温指数为1.6±0.3,经皮氧分压为(5.00±1.26) kPa,踝肱指数为0.9±0.2,光电容积微血流态指数为0.8±0.1,血氧饱和度为(79.4±20.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为1.3±0.2,各项指标均较移植前有显著改善。移植后下肢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与肢体局部症状变化指标呈正相关(0.6< r<0.7,P<0.05)。结果可见干细胞源性新生血管量及其供给组织的持久有效的血液灌注量是主导和完善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重建效应的主要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