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05篇
  免费   3467篇
  国内免费   2950篇
耳鼻咽喉   361篇
儿科学   866篇
妇产科学   461篇
基础医学   2582篇
口腔科学   510篇
临床医学   5604篇
内科学   7462篇
皮肤病学   754篇
神经病学   1848篇
特种医学   12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3篇
外科学   3239篇
综合类   15470篇
预防医学   6564篇
眼科学   881篇
药学   8024篇
  36篇
中国医学   7998篇
肿瘤学   1491篇
  2024年   539篇
  2023年   1694篇
  2022年   1996篇
  2021年   2001篇
  2020年   1820篇
  2019年   1804篇
  2018年   915篇
  2017年   1283篇
  2016年   1360篇
  2015年   1620篇
  2014年   2598篇
  2013年   2568篇
  2012年   3248篇
  2011年   3378篇
  2010年   2909篇
  2009年   2752篇
  2008年   4509篇
  2007年   3376篇
  2006年   3403篇
  2005年   4627篇
  2004年   4209篇
  2003年   4505篇
  2002年   3327篇
  2001年   1657篇
  2000年   1172篇
  1999年   643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肺动脉高压是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以肺动脉压异常升高为主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肺动脉血管壁及平滑肌细胞出现增生和肥大,造成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窄.诱导细胞停滞于G2/M期的G蛋白偶联受体G2A(G2accumulati)是一种质子感知受体,该种受体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参与细胞骨架的重组进程,对免疫系统及血管系统功能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够起到调节生物体机能的重要作用.外周血G2A水平可能是引发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异常表达的调节因子.本文就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G2A水平表达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卫生》2020,(5):36-37
2020年2月3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为了保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围绕患者救治、医务人员补助和防疫物资保障,出台了相关政策。人员补助方面。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中央和地方按照规定标准安排经费;明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HFS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版有关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总的比较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I2=83.1%,P=0.0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1篇文献的研究结果与其他文献存在较大异质性;将所剩余11篇文献按引起HFS的不同因素,分为卡培他滨、靶向治疗、化疗或靶向治疗3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合并Meta分析显示各研究间仍存在较大异质性(I2=73.4%,P=0.000);但是卡培他滨亚组(I2=31.6%,P=0.232)、靶向治疗亚组(I2=40.5%,P=0.151)、化疗或靶向治疗亚组(I2=47.3%,P=0.150)各亚组间不存在大的异质性,且各亚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HFS有效,且总有效率要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对于不同发生机制的HFS在临床治疗或研究中要区分治疗或研究。  相似文献   
104.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相关统计数据,预计在2025年全球将有接近4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且近几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有60.0%~70.0%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伤残或死亡。目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已经成为危害性最大的一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作者即围绕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就活血化瘀重要的干预机制,以及糖尿病大血管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活性成分筛选与靶点预测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黄芪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并进行信号通路分析,从而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结果 在TCMSP数据中搜索筛选得到20个相应黄芪化学成分,同时利用靶点预测技术共筛选出相关靶点121个。同时在疾病基因数据库检索得到10 962个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有关的已知靶点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中的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获取关键靶点8个。GO富集分析显示,黄芪可通过参与细胞能量代谢、血管内环境变化、神经活性配受体作用、激素活性等10个生物功能的PI3K/AK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MAPK/NF-κB等10条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抗心力衰竭的作用。结论 中药黄芪抗心力衰竭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其多基因、多因素及异质性的特征,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未收到令人完全满意的疗效。代谢组学以整体的视角对生物体的代谢网络变化进行研究,并将代谢物与生物过程关联起来,揭示机体变化。近年来,研究者们将代谢组学方法运用于高血压的研究,分别从发病机制、潜在生物标志物、生活方式干预的影响、降压药物起效机制等方面,以人或动物的血液、尿液或组织中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运用非靶向或靶向的思路开展研究。肠道菌群、氧化应激、脂肪酸、氨基酸等代谢通路成为新的关注点,由此发现的代谢物(组)有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成为高血压早期诊断的依据以及治疗的靶点。此外,中医药无论在辨证或者治疗上都是一个整体复杂系统,代谢组学与之十分契合,中医药工作者也将该方法运用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生物学基础及降压中药作用机制的阐明。不同证型之间代谢物组有明显差异,中药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高血压带来的代谢物扰动,这很可能是中药降压的药理途径之一。近年来高血压代谢组学研究已取得诸多进展,但在数据分析与整合(不同研究之间、不同组学之间)及因果关系的探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初探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补肾阳中药的成分库、表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男性不育的药物靶标库;再应用通路分析软件(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将成分库投影靶标库,筛选出可作用于靶标及通路的成分,预测分子成分功能,构建“成分-靶标”分子网络。结果分别建立了补肾阳中药成分库(242个化合物)与FDA批准药物靶标库(565个靶标),成分库与靶标库投影后发现补肾阳中药成分库中的30个化学成分可直接激活或抑制药物靶标库中的60个靶标,参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信号途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抑制血管生成途径,芳基烃受体信号途径,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类视黄醇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激活等18条通路的直接调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的“成分-靶标”分子网络,分析其治疗效应机制,为补肾阳中药治疗促性腺激素缺乏型男性不育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持续治疗10d,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数字疼痛分级(NPRS)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PR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颈椎病可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