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248篇
  免费   8641篇
  国内免费   4488篇
耳鼻咽喉   167篇
儿科学   483篇
妇产科学   901篇
基础医学   5129篇
口腔科学   498篇
临床医学   34053篇
内科学   38273篇
皮肤病学   309篇
神经病学   1759篇
特种医学   31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4篇
外科学   5718篇
综合类   70914篇
预防医学   21157篇
眼科学   4159篇
药学   34787篇
  334篇
中国医学   32027篇
肿瘤学   347篇
  2024年   793篇
  2023年   3383篇
  2022年   3994篇
  2021年   5483篇
  2020年   6355篇
  2019年   6379篇
  2018年   3100篇
  2017年   6041篇
  2016年   6625篇
  2015年   8656篇
  2014年   16521篇
  2013年   14852篇
  2012年   17935篇
  2011年   19255篇
  2010年   17595篇
  2009年   15540篇
  2008年   15220篇
  2007年   12922篇
  2006年   11370篇
  2005年   11148篇
  2004年   9623篇
  2003年   7918篇
  2002年   6497篇
  2001年   5697篇
  2000年   4613篇
  1999年   3608篇
  1998年   2739篇
  1997年   2524篇
  1996年   2040篇
  1995年   1599篇
  1994年   1224篇
  1993年   792篇
  1992年   684篇
  1991年   525篇
  1990年   460篇
  1989年   433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细胞免疫炎性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80例PTB-DM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和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黄芪治疗,疗程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肺结核症状积分标准对患者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和食欲情况进行评分,观察2组治疗后痰液结核杆菌涂片转阴情况、空腹血糖(FPG)、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及Th1、Th2细胞水平和Th17、Treg细胞表达率)、炎性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和发热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痰涂片结核杆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月、6个月2组FPG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Th1和Th17水平和CD4+/CD8+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Th2、Treg水平及MCP-1、IL-6、TNF-α、TGF-β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APTT、PT、TT均明显缩短(P均<0.05),Plt、FIB、D-D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缩短及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皮疹和白细胞降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可以有效改善PTB-DM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痰涂片转阴率,且不良反应少,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和凝血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药联合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微血管病变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眼数多于对照组,视力下降眼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poB、Lp-a含量低于对照组,TR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优于单用激光治疗,治疗后视力改善明显,改善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艾灸法对糖尿病DM 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糖及海马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蛋白的影响。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B组为DM模型组,造模后不行艾灸干预;C组为DM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D组为DPN模型组,造模后不行艾灸干预;E组为DPN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于造模后72 h、4周治疗结束后和8周治疗结束后空腹尾静脉采血测血糖,于4周治疗结束后和8周治疗结束后,用免疫组化试验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DNF和N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组、D组与A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大鼠血糖水平降低(P<0.05);E组与D组比较,大鼠血糖水平降低(P<0.05)。B组、D组大鼠海马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与D组比较,E组大鼠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双固一通”艾灸法不仅可以起到明显的降糖效果,还可通过影响BDNF和NT-3蛋白的产生,保护糖尿病大鼠的感觉神经元,并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孕期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600例进行常规体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妇在孕期膳食以及食物摄入率问卷调查的结果 ,分析孕期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600例孕妇中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40例,其中初产91例(65.00%),不良孕产史79例(56.43%),家族糖尿病史28例(20.00%),血红蛋白(117.59±9.01)g/L,体质量指数(28.54±2.41)kg/m^2;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60例,其中初产391例(85.00%),不良孕产史181例(39.35%),家族糖尿病史45例(9.78%),血红蛋白(105.79±7.82)g/L,体质量指数(23.05±3.06)kg/m^2。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初产率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孕产史率、家族糖尿病史率、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均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175、12.753、10.485, t=15.070、19.466, P=0.000、0.000、0.001、0.000、0.000<0.05)。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膳食模式1有11例(7.86%),膳食模式2有25例(17.86%),膳食模式3有23例(16.43%),膳食模式4有26例(18.57%);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膳食模式1有68例(14.78%),膳食模式2有36例(7.83%),膳食模式3有35例(7.61%),膳食模式4有38例(8.26%)。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膳食模式1比例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膳食模式2、3、4比例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11.825、9.561、11.974, P=0.034、0.001、0.002、0.001<0.05)。结论孕妇的孕期膳食模式中的鱼-肉-蛋类、奶制品-豆制品类以及零食-薯类-甜食类为主时,会加大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性,可以建议孕妇多食用谷物-水果-蔬菜类,已达到营养平衡。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比照组(42例)予以西药治疗;实验组(42例)给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对比用药效果。结果: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糖水平、用药后不同时间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优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于临床接受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后,利于病情疗效提升、血糖控制水平提升以及不同时间段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均分为探究组与参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参照组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探究组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探究组患者餐后2 h血糖(2h PG)与BMI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的2h PG并改善肥胖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消渴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关于消渴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服药宜忌古已有之。其思想发源于《内经》,具体论述始于《伤寒杂病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诸多医籍中不断积累完善,到了唐代《外台秘要》和《医心方》时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自成体系。通过系统总结唐以前医籍所载关于消渴病饮食及服药宜忌内容,分析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对糖尿病饮食宜忌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首要原因。六味地黄丸作为经典的补肾名方,广泛应用于DN的治疗。临床上,六味地黄丸可降低DN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肾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疗效确切。药理机制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可减轻炎症反应,延缓肾纤维化,改善足细胞损伤,抗氧化应激,调节多元醇通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等。目前部分临床研究忽略了对DN患者的辨证治疗,对六味地黄丸药理机制的探索尚局限在单一或几个指标,缺乏综合效应机制的研究。因此,以辨证论治的理念为指导,着力开展高质量的对照实验,积极探索针对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