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家族疾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家族疾病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期对PCOS家族疾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按PCOS诊断标准确立先证者核心家系73个,在先证者家乡选择正常人及其家系73个作为对照组。设计统一的调查量表,专人调查一、二级亲属的疾病史。结果PCOS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分裂症及总的疾病发病数PCOS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结论PCOS组的家系成员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增高外,精神分裂症及总的心身疾病患病率也增加,说明心理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及早地预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2.
均匀设计法优选玄麝止痛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优选玄麝止痛巴布剂最佳基质配方。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黏着力和外观(膜残留、均匀性、涂展性、追随性)为主要考察指标,对巴布剂基质配方进行优选,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优选出各基质最佳比例为:NP-700∶氢氧化铝∶甘油∶0.1%酒石酸水溶液=3∶0.3∶25∶5。结论优选所得基质黏着力适中,无膜残留,均匀性、涂展性、皮肤追随性均较好,制备工艺良好。  相似文献   
103.
黄金分割法优选半枝莲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半枝莲提取工艺过程将黄金分割法作为筛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野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用黄金分割法和等距法筛选提取半枝莲的乙醇浓度的水平范围,以正交试验验证。结果:半枝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将黄金分割法用于半枝莲提取工艺研究基本可行,可作为中药提取工艺的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4.
肠安康微丸结肠靶向验证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应用体外溶出度测定和体内X-射线造影技术,对用Surelease和Eudragit薄膜包衣的肠安康微丸进行结肠靶向验证。方法:将药物与硫酸钡医用干粉混合后按原制备工艺和包衣方法制备成试验性微丸,经体外测定后,由志愿者A与B同时服用,经医用X-射线造影检测,根据各时间段图像显示,观察和分析该微丸在健康人体的分布位置与运行状态。结果:实验表明用本法制成的微丸有能力携带药物通过胃、小肠,到达结肠定位释放,体内外实验均表明pH值依赖性与时间相结合的Eudragit薄膜包衣的肠安康微丸效果较好。结论:建立用硫酸钡医用干粉作造影剂进行X-射线造影的方法,实验初步表明肠安康微丸可以达到结肠靶向释放的目的,此方法可作为观察结肠释药的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持续时间及频度对脑梗死后脑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TIA后脑梗死病人,根据其TIA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分为A组(发作持续<10 min且发作1次者)、B组(发作持续10 min~30 min,发作1次~3次者)及C组(发作3次以上或发作持续30 min以上者),并选择同期不伴TIA的脑梗死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梗死的体积.结果 A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前的TIA对脑的保护作用与其发作持续时间及频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发现左臀部肿胀3个月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臀部肿胀,无明显疼痛及不适感,不发热,局部无发红、无破溃,无外伤史,左下肢无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活动无明显异常.既往身体健康. 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未及包块,肝脾未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脊柱、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情况:左侧臀部明显肿胀,深部可扪及一肿块,表面尚光滑,质软,活动差,无压痛,大小约15 cm×10 cm×9 cm,边界欠清,肿胀处可见皮肤浅表静脉扩张;右侧臀部无肿胀,双下肢活动正常,无水肿及静脉曲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盐酸小檗碱前体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柱G-50色谱分离-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前体脂质体包封率。结果:以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为洗脱溶剂(洗脱速度1.0mL/min),柱回收率为98.6%-100.5%,3批样品包封率测定结果RSD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盐酸小檗碱前体脂质体包封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1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胆固醇或DPPC/豆固醇分子间作用规律。方法:依据计量关系制备人参皂苷Rg1脂质体,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2种方法,研究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1与DPPC/胆固醇或DPPC/豆固醇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结果:DSC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人参皂苷Rg1浓度的加大,胆固醇脂质体出现分相现象,豆固醇脂质体相态可能发生变化;XRD测定结果表明,含药量10%的胆固醇脂质体同样出现2个相变信号,豆固醇脂质体变化不明显。结论:通过对人参皂苷Rg1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1与DPPC/胆固醇或DPPC/豆固醇分子间作用规律的研究发现,豆固醇可以替代胆固醇作为人参皂苷Rg1脂质体的膜材。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异氟烷麻醉大鼠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麻醉组、中剂量麻醉组、高剂量麻醉组,每组10只。低剂量麻醉组、中剂量麻醉组、高剂量麻醉组分别吸入浓度为1. 5%、2. 4%、3. 0%的异氟烷,对照组吸入含30%的氧气和空气混合气体。12 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认知功能(潜伏期和穿越原平台次数),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GSK-3β、β-catenin蛋白水平。结果高、中、低剂量麻醉组大鼠潜伏期和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 76±2. 38 s vs. 9. 64±2. 13 s vs. 8. 60±2. 07s vs. 7. 55±1. 96 s; 8. 72±0. 95次vs. 7. 88±0. 83次vs. 7. 05±0. 71次vs. 6. 23±0. 59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高剂量麻醉组最高,其次为中剂量麻醉组,最低为低剂量麻醉组,呈剂量依赖性(P 0. 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正常;各麻醉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出现形态学改变,细胞间隙增宽,核染色质模糊不清,胞核固缩、浓染甚至破裂。高、中、低剂量剂量麻醉组大鼠海马组织GSK-3β、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 89±0. 22 vs. 1. 37±0. 18 vs. 0. 88±0. 13 vs. 0. 39±0. 09; 1. 66±0. 19 vs. 1. 24±0. 15 vs. 0. 85±0. 11 vs. 0. 51±0. 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高剂量麻醉组最高,其次为中剂量麻醉组,最低为低剂量麻醉组,呈剂量依赖性(P 0. 05)。结论异氟烷可能通过激活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使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从而造成认知功能障碍,这可为临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