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观察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hCTLA4-Ig)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作为种子细胞异种移植到F344大鼠体内是否成骨,探索获得骨组织工程异基因种子细胞的一种方法。方法应用含有目的基因hCTLA4-Ig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第1代hMSCs,应用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群(hMSCs-CTLA4);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MSCs-CTLA4中hCTLA4-IgmRNA和蛋白质表达。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FACS)检测hMSCs-CTLA4中表达hCTLA4-Ig蛋白的阳性率。将hMSCs-CTLA4作为种子细胞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并移植到F344大鼠皮下,用X线片、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其体内成骨状况和hCTLA4-Ig表达情况。结果分离的hMSCsCD105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hMSCs-CTLA4的细胞形态呈梭形,与hMSCs比较无明显改变;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见绝大多数细胞呈绿色,强阳性表达EGFP。RT-PCR、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分别证实hMSCs-CTLA4表达hCTLA4-IgmRNA和蛋白。FACS检测结果显示:hMSCs-CTLA4表达hCTLA4-Ig蛋白的阳性率为78.4%。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每克脱钙骨基质(DBM)上吸附、生长的细胞约(1~1.5)×106个。DBM/hMSCs-CTLA4组植入F344大鼠皮下术后2~12周均可检测到hCTLA4-Ig阳性表达细胞,8~12周出现人源性新生骨组织;而单纯DBM组与DBM/hMSCs组表现为DBM逐渐被吸收,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没有新生骨组织出现。结论以hMSCs-CTLA4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异种移植到F344大鼠皮下可以成骨。hCTLA4-Ig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异基因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2.
重视肱骨远端骨折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序全 《中国骨伤》2009,22(5):327-329
肱骨远端是指肱骨髁上部至远端关节面这一解剖段。肱骨远端骨折是肘部常见骨折之一,以儿童多见,在成人中约占总骨折的2%。肱骨远端骨折通常分为髁上骨折及髁部骨折,髁部骨折又分为内髁骨折、外髁骨折及髁间骨折。其中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髁上2~3cm处的骨折,为儿童肘部最常见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0%~70%,占儿童全部骨折的26.7%。年龄上,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6~7岁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03.
邓玉海  王序全  黄平  陈浩  陈益果  赵智君  王征  宋翼  华晨曦 《重庆医学》2013,(26):3115-3116,3119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病例资料。结果 56例中54例平均住院21d(18~31d)顺利出院,Harris评分从术前30分(0~38分)增加至出院时83分(72~91分),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围术期死亡2例,均为术前手术耐受力评分较差;术后形成血肿3例(5.4%),血肿穿刺后继发感染1例(1.79%),术后早期后脱位3例(5.4%),无1例有临床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手术耐受能力较差者应慎重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104.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骨外固定的疗效.方法:43例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骨外固定治疗.骨外交叉穿针时,伤口感染应先彻底清创,取出已松动内固定物.稳定性骨折可直接加压固定,不稳定性骨折可借助外固定器连接螺杆牵伸使骨周组织产生一定张力能维持骨折对位、对线,同时也将骨折达到稳定固定.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选用腓肠肌皮瓣或腓肠肌内侧头转位,中下段用邻近筋膜皮瓣覆盖.结果:43例中32例伤口Ⅰ期愈合(79%),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骨外穿针骨折固定牢固,方法简便,对骨端血供干扰小,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愈合.同时,也便于术后对伤口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5.
实验性胫骨延长对膝关节功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肢体缓慢牵伸延长过程中关节功能变化规律。方法:3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延长组(A组)及停止延长3个月组(B组),各组按延长幅度不同又分为延长10%、20%及40%3个亚组。采用胫骨上干骺端1mm/d速度缓慢牵伸延长术。X线确定延长幅度及膝关节影像学变化:确定延长终止及取材时膝关节屈伸范围。结果:(1)各组不同时相点膝关节软骨未见明显影像学异常;(2)A组中延长20%时出现显著性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P<0.05),延长40%时仅为正常的44.7%左右(P<0.01);B组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其中延长20%组已恢复至延长前水平,而延长40%组也较延长终止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延长前正常水平,为正常水平的88.5%左右(P<0.05)。结论:肢体延长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关节功能障碍,并主要发生在大幅度延长时。虽在延长停止后可逐渐恢复,但仍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06.
我国现代创伤骨科发展迅速,新认识由强调内固定力学方面向强调生物学方面转变,而伤害控制骨科学则是一项新的、正在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7.
组织工程用大段负重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组织工程用大节段负重骨缺损的大动物标准模型。方法:统计分析山羊胫骨和股骨解剖数据,试制出适用于大动物长骨缺损内固定的交锁髓内钉器械;山羊10只随机分2组制备单侧胫骨或股骨中段30mm长的骨与骨膜缺损,胫骨用钢板内固定,股骨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放射学检查、大体标本和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结果:X射线片示骨缺损处保持良好的对线、对位,为增生性骨不连表现,组织学显示无骨组织长入。结论:山羊胫骨或股骨30mm缺损模型不能自主成骨修复,符合骨组织工程动物模型的要求,内固定以交锁髓内钉更可靠,更值得在大动物的长骨骨缺损实验研究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8.
单建林  许建中  周强  王序全  朱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741-4743,i004
目的:比较微载体方法和普通方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建立一种大规模培养扩增hMSCs的方法。方法: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hMSCs分为两部分,一部分1×107个采用微载体培养,另一部分采用普通培养瓶培养,分别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做出生长曲线,比较两种方法细胞增殖速度(收获细胞数/接种细胞数/培养时间),最终收获的细胞进行细胞表面生长因子的检测。结果:微载体法接种24h后约87%的hMSCs细胞贴附于微载体并铺展,3d后生长加速,约八九天后细胞生长达最大值,最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15~20.倍,细胞增殖速度是普通培养法的3.5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种方法所培养的hMSCs都均一的表达CD29和CD44,而CD34,CD45和HLA-DR阴性。结论:应用微载体技术可以比普通培养更快的速度扩增hMSCs。且细胞表面抗原特性不变,更适合组织工程技术治疗大段骨缺损对种子细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9.
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应力促进骨愈合的机制及骨外固定技术不植骨治疗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10根新鲜尸体完整胫骨及安装外固定器后测定骨表面应变、应力值。再制成胫骨中段骨折进行等体重加压,测定压力衰减情况。60只兔胫骨干制成骨折模型并施行骨外固定器三维立体固定,分别施加兔自身体重0倍(A组,对照组)、1/2倍(B组)、等体重(C组)、1.5倍(D组)的压力加压固定,测定术后即刻及1,2,4,6周骨折断端应力电位,并取骨折处标本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术后6周摄X线片,并取胫骨行扭转试验,测定骨愈合强度。(2)1978—2005年共收治195例复杂性骨不连、骨缺损患者,通过骨外固定施加1/2至等体重的压应力不植骨治疗,观察骨愈合及伤肢负重情况。结果(1)胫骨表面不同点应变、应力值相差显著;各点上架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压固定后5h内骨断端压力以每小时5%~10%的速度衰减,24h后不到初始值的60%。兔胫骨骨折后应力电位变为负电位,A组及加压组(B、C、D组)分别于术后2周、6周恢复正电位。X线片、组织学及力学试验表明,加压组骨愈合速度及强度均好于对照组,但1.5倍体重加压量会造成骨坏死。(2)临床观察194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99.5%。骨断端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个月,骨延长区愈合时间4~11个月,骨愈合指数平均为37.8d/cm。全部患者取外固定器后伤肢可负重行走,无一例再骨折及截肢。结论 应力产生的负电荷可促进骨愈合,最佳生理性加压量应以自身体重为标准,经皮穿针骨外固定不植骨方法在复杂性骨不连与骨缺损的治疗中可视为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生物学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10.
汶川大地震中伤员阶梯救治原则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目的 探讨阶梯救治原则在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改进.方法 对参加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前方医院和后方医院的医疗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现场救治伤员4 689例次,处置危重伤员413例,完成清创术等各类手术197例,3例重伤员死亡,开放伤口感染率近80%;前方医院收治伤员1 400多例次,完成手术200台次,抢救危重伤员110例次,截肢率3.0%,伤口感染率66.8%;后方医院为125例伤员开展了1-5次/部位的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无医院感染,无死亡,无截肢.结论 阶梯救治原则是重大自然灾害批量伤员救治的基本原则,急救人员应尽早开展现场急救;后送力量是保障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完善伤票制度能显著提高救治效率;前方医院主要开展生命支持、创面处理和简单骨折的救治工作;确定性专科治疗应在后方医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