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0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及其护理干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探讨相应的干预模式及具体对策,并验证其效果。方法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1例,根据收治的不同组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1例,根据制定的干预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护理。分别在两组患者入院后24h、手术前24h、出院前24h、术后6个月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得分、抑郁、愤怒得分在手术前、出院前、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得分在出院前、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孤独得分在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可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保持较良好的心身状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出现角膜内皮水肿(CEE)的原因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04至2008年在我院行LASEK治疗的近视眼患者1911例(3814眼),年龄18~45岁,平均(25.4±6.7)岁.术前球镜屈光度为-0.75~14.00 DS,柱镜屈光度为0~5.50 DC,最佳矫正视力〉1.0.激光切削采用大光斑平面式扫描或小光斑飞点扫描.术后观察CEE情况,并进行分级,同时分析相关原因并给予对应治疗.随访1年,分别于术后第15、第30、第60、第180、第360天时随访检查,复查患者的远、近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眼压和主、客观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为客观分析CEE的发生情况,我们按手术先后时间分为5个时间段,并按屈光度高低进行分组分析.对CEE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LASEK术后有75眼(1.97%)出现不同程度的CEE.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为(32.7±7.8)岁.CEE分级:术后第1天,1级56眼,2级17眼,3级2眼.各个时期均有CEE的发生,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及设备的更新,CEE发生率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但没有消失.CEE在所有屈光度组均有发生,CEE的发生率随着屈光度的增加有增高趋势,轻、中度组低于高度、超高度组,但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89,P=0.83533).通过短期激素冲击和加强预防感染治疗,55眼术后3 d内水肿消退,18眼术后1周内水肿消退,2眼术后2周内水肿消退.术后视力恢复情况:1个月内视力恢复延迟,半年后趋于稳定.结论 LASEK治疗近视眼术后有CEE的出现.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手术操作、激光设备、患者年龄和角膜内皮功能等都是可能的因素.通过及时的激素短期冲击和预防感染治疗,角膜可以完全恢复.LASEK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3.
我科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7月,用德国拜耳公司研制生产的1%联苯苄唑霜(商品名霉克霜)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176例,现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17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34例,女42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达10年。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食品卫生质量状况,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2000年~2003年度该区生产经营的12类1521件食品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重症AHF患者的临床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急救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联合组(n=56)。所有患者均进行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急救措施,对照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撤机时间及24 h尿量。结果 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6.
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HCT)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1]。然而接受HCT治疗的患者由于化学治疗引起的毒性效应和早期移植后并发症而经历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引发诸多不适症状[2]。这些不适症状再经历3~4周的无菌病房身体隔离,导致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严重下降。尽管HCT患者经历了巨大的身心负担.  相似文献   
107.
闫洋  江萍 《吉林中医药》2021,41(7):915-918
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凉血解毒汤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皮损情况、血液流变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78.00%,39/50)(P<0.05).治疗后,2组皮损面积、红斑、鳞屑、浸润评分、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总分、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凉血解毒汤可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并可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8.
江萍  陈树兰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3):148-149,160
对53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在最高气峰流速(PEFR)的指导下进行丙酸倍氯松(BDA)与舒喘灵气雾剂(Inh Sub)阶梯式治疗,并与52例不规则应用BDA与Inh Sub,进行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4.8%,明显高于对照组(53.85%),BDA用量与显效率有正性关系。提示:监控下阶梯式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支气管哮喘气道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且可以减少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 BDA用量与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存在正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9.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 ,由于术后循环不稳定 ,麻醉药的使用以及肺脏原有的病理改变等原因 ,使肺的通气功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术后早期常常需要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以减轻心肺作功的消耗 [1 ] 。自 1993年以来 ,应用呼吸机治疗 2 2 6例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 ,男性 10 8例 ,女性 118例。年龄最小的 4岁 ,最大的 6 5岁 ,平均 41.2岁。呼吸机使用时间最长的为 192 h、最短的为 2 h,平均为 2 2 h。先天性心脏病 12 1例 ,风湿性心脏病10 5例。全组病例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者 3例。早期死亡 5例。 1例为法乐…  相似文献   
110.
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及菌种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9年1月~2005年12月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及变迁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甲真菌病患者的真菌培养资料1237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真菌培养阳性895例,阳性率72.4%。致病菌中,皮肤癣菌559株(61.1%),酵母菌287株(31.4%),霉菌69株(7.5%)。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95.0%(531/559),酵母菌中念珠菌属占71.8%(206/287),霉菌中曲霉属占53.6%(37/69);混合感染20例占2.2%。结论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中以皮肤癣菌为主,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优势菌种,但是占致病菌的比例下降;酵母菌属和念珠菌属的比例上升;霉菌中以曲霉属和镰刀菌属为主。甲真菌病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