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9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262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217篇
口腔科学   250篇
临床医学   872篇
内科学   471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146篇
特种医学   273篇
外科学   636篇
综合类   1929篇
预防医学   592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704篇
  2篇
中国医学   808篇
肿瘤学   30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为医院各科室预防院内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K-B法检测药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利用WHONET 5.6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非ICU来源菌株耐药率进行比较. 结果 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776株,以痰/呼吸道为主655株,占84.4%; 科室分布以ICU分离最多,219株占28.2%.2008年与2013年相比,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率下降,但氨苄西林、头孢呋辛、氨曲南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始终保持较高(89.4%),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6.1%),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8%和27.7%;ICU病房与其他来源菌株在多种药物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临床科室各类标本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非发酵菌,临床各科室尤其ICU应引起高度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用药,严格规范医院感染和管理抗菌治疗,减少耐药菌株播散和防止耐药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调查分离自尿路感染患者中葡萄球菌的菌种、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尿液采用经典型浸片Uricult培养,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利用WHONET 5.6软件对浙江萧山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尿培养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葡萄球菌284株,检出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118株(41.5%)、溶血葡萄球菌49株(17.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14.1%)。菌株主要来源于内科106株(37.3%),其次泌尿外科89株(31.3%);耐药率前4位的是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苯唑西林和红霉素(73.3%),耐药率较低的是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呋喃妥因和莫西沙星(0.0%~16.4%),MRS检出率为75.9%;2007年与2013年相比,耐药率上升较为明显的是莫西沙星和克林霉素,下降较多的有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结论 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葡萄球菌种类达15种,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呋喃妥因适合作为治疗尿路感染的经验用药,定期监测和分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提高临床经验治愈率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4-苯基-2-氨基嘧啶类新型化合物,并测定其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生长抑制活性。方法以硝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通过嘧啶环合、酰胺缩合、硝基还原、氨基保护及脱保护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化合物对激酶AKT1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苯基-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化合物9a-1、9a-3、9b-1(5μmol·L-1)对激酶AKT1的抑制率大于60%。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知柏地黄丸中盐酸小檗碱、丹皮酚、马钱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二元梯度系统,其中溶剂A为乙腈,溶剂B为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0.05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1﹕1),含0.2%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至3.0];流速为1.00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盐酸小檗碱、丹皮酚、马钱苷的进样量分别在1.7763~44.41μg/mL( r=0.9998)、19.984~119.904μg/mL( r=0.9997)、2.0124~50.31μg/mL( r=0.9996)范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6%( RSD=1.28%),99.89%( RSD=0.91%),99.71%( RSD=1.0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提取完全、快速、简便,可用于知柏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动脉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痰液和血液白介素-8(IL-8)浓度,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GCS、Pa O2明显升高,Pa CO2、痰液及血液IL-8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2例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意识障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功能及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06.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80%。临床上,早期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淋巴结分期及手术中清扫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不同肺叶原发NSCLC的淋巴结转移区域存在一定规律。解剖性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一直以来被认为是NSCLC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近年来T1期NSCLC手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存在较大争议,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已逐渐被大多数学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热应激预处理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胆总管结扎组开腹分离并结扎大鼠的胆总管,假手术组只开腹分离但不结扎大鼠的胆总管,热应激预处理组在胆总管结扎手术前12h对大鼠行热应激预处理。术后1周处死大鼠穿刺心脏取血,检测各份血液标本的肝功能及胆红素含量。结果:胆总管结扎后1周,大鼠血胆红素明显升高,AST与ALT也随之明显升高,但热应激预处理组的AST与ALT升高幅度较小,与胆总管结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应激预处理可减轻梗阻性黄疸对大鼠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8.
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的超声特征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总结外伤性(闭合性)腹腔脏器破裂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治依据。方法对97例超声诊断为外伤性内脏破裂患的声像图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7例中经超声诊断腹腔积液的95例,经手术证实94例,准确率96.9%(94/97);超声诊断有94例实质性脏器(包括肝、脾、肾、胰腺)破裂,后经手术证实的有89例,准确率91.7%(89/97),3例密切追踪观察治疗后痊愈,2例误诊;97例中3例超声诊断为空腔脏器破裂,手术证实2例,误诊1例。结论无论是空腔脏器破裂还是实质性脏器破裂,及时准确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丁苯酞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10(HSP1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和NSE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和记数各组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丁苯酞干预组大鼠脑组织HSP10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丁苯酞干预组及缺血再灌注组HSP10表达水平于再灌注后6h开始上调,3d达到高峰,丁苯酞干预组各时间点HSP10阳性表达指数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干预组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上调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HSP10的表达,从而抑制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减少神经元死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0.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荔  张江宇  毛玲芝 《华西医学》2004,19(4):585-587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疾病患病情况,对液基超薄细胞检测及Bethesdas(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妇科门诊2600例患者行液基超薄细胞检测,采用TBS分类法,按年龄分为6个组,其中205例上皮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作病理诊断对照,随访6~18个月。结果:鳞状上皮异常者共409例(15.73%)。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细胞(ASCUS)167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腺细胞(AGUS)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1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8例,鳞状细胞癌(SCC)2例。205例上皮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细胞学诊断鳞状上皮内病变(SIL)114例,检出率4.38%,组织病理学检出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17例,检出率3.73%。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9.21%。结论:宫颈疾病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筛查能明显提高宫颈异常细胞检率。TBS报告方法直观、具体,便于临床与细胞学医生之间的沟通;不典型上皮细胞根据个体情况观察4~6个月或进行阴道镜下检查,而HPV阳性者立即行阴道镜下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