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6篇
  免费   757篇
  国内免费   468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702篇
口腔科学   152篇
临床医学   1959篇
内科学   1205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369篇
特种医学   5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3篇
外科学   929篇
综合类   4586篇
预防医学   1704篇
眼科学   144篇
药学   1904篇
  17篇
中国医学   1833篇
肿瘤学   52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796篇
  2005年   781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629篇
  2002年   498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546篇
  1999年   529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551篇
  1996年   543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3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评价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应用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4年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手术病例30例,男3例,女27例;年龄12~ 17.5岁,平均14.3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 Ⅰ b型5例、Ⅰc型5例、Ⅱd1型20例.全部病例均行前路矫形融合手术,植骨方式采用自体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脊柱站立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有无假关节形成及内置物并发症.[结果]随访4~10.2年,平均6.3年.融合弯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75.1%,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4.6°;固定融合节段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93.2%,末次随访时丢失平均2.1°;固定融合节段矢状面Cobb角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3.1°.13例胸腰段后凸患者术前后凸平均8.3°,术后矫正为前凸平均5.6°,末次随访时保持前凸平均3.7°.全部病例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并发症.[结论]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能获得并维持良好的冠状面及矢状面矫形,且融合率高、远期矫形丢失少,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102.
IgG抗-E、抗-c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 病例简介患者 ,女 ,6 5岁 ,因上消化道出血收住 2 0 0 2年 7月 12日本院 ,经胃镜诊断为胃底静脉曲张 ,幽门部新生物。患者曾于 5年前输A型血 4 0 0ml,当时无不良反应。入院后因血红蛋白下降到 6 0g/L ,急需输血 ,当输入盐水介质相合的A型血约 5 0ml时 ,患者出现腰背痛、寒战 ,体温达 39℃ ,遂停止输血。尿检蛋白 2 +,潜血 2 +,胆红质 +。按溶血性输血反应处理 :先肌肉注射非那根 2 5mg ,同时静脉滴注氟美松 10mg ,5 %碳酸氢钠 2 5 0ml,再用 2 5 %甘露醇 2 0 0ml及 5 %的葡萄糖静滴注 ,次日 ,病情稳定 ,尿液变清。为查明原因作血型血清…  相似文献   
103.
局部动态法核素显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动态法放射性核素显像(rdRN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利用SPECT对297例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99mTc-MAA rdRNV检查。检查:rdRNV诊断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灵敏度分别为97.1%、87.5%,特异性分别为95.0%、89.3%。结论:rdRNV简便、无创、短期内可重复进行,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  相似文献   
104.
任志刚  李平 《华西医学》2004,19(1):143-143
脑转移瘤是指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肿瘤细胞转移到脑组织的颅内常见恶性肿瘤,占脑瘤的10%-15%。约25%-35%脑外癌症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以肺癌最常见,占脑转移瘤的40%-60%,其中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最高,可达70%。其它依次为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胃肠道肿瘤等。未经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预后较差,自然病程短,中位生存期仅为1个月。  相似文献   
105.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癌症[1],疾病与治疗均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痛苦与心理痛苦。为了减少因心理因素而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我们研究了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心理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建立ABO基因分型技术,研究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ABO基因型的分布,以了解该人群基因分布特点及规律。通过Multiplex·PCR·RFLP技术和PCR·SSP技术建立起稳定的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应用该方法开展对北京地区汉族人群ABO基因分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102、O1、B为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等位基因;在北京汉族人群中A型以A102为主,占绝对优势;未检测到A201等位基因,但发现3例O2基因样本,此结果提示在北京汉族人群中存在O2基因。结论:通过研究初步了解了北京地区汉族人群ABO基因分型规律.为ABO血型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反转录病毒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对C6胶质瘤的抗瘤效应,从而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将重组TNF-α反转录病毒载体PLJ+TNF转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ELISA法检测该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体外增殖能力;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大鼠右股内侧接种转基因2×106 C6细胞,对照组同法同部位接种未转基因C6细胞,常规饲养5周,每周测量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皮下肿瘤大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6胶质瘤细胞与C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基因前后TNF-α分泌情况1×106个C6细胞体外培养24 h每毫升上清液分泌TNF-α(2.42±0.76)u;1 ×106个C6胶质瘤细胞体外培养24 h每毫升上清液分泌TNF-α(17.53±2.31)u,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动态TNF-α检测显示转基因C6细胞能稳定地表达高水平的TNF-α;大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5周后,实验组3只未见肿瘤生长,其余肿瘤直径为(1.5±0.3)cm,对照组肿瘤直径为(2.4±0.2)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NF-α基因转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后能持续分泌高水平的TNF-α,对大鼠C6胶质瘤皮下肿瘤具有明显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8.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脑外伤中最凶险类型之一,预后甚差,死亡率甚高。回顾我院1988~1990年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27例,死亡24例,死亡率高达88.9%。随着近年医疗技术发展,诊治水平的提高,特别注意病情发展,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死亡率大为下降,总结2年来我院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21例,死亡10例,死亡率只有47.6%,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9.
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疼痛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慢性盆腔疼痛(CPP)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对54例CPP患者术前常规行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再进行腹腔镜检查和(或)镜下手术治疗。结果:腹腔镜检查证实有病理改变者49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者17例,卵巢囊肿5例,节育环异位2例,盆腔静脉淤血症2例,盆腔结核1例;同时行镜下相应治疗,各自有效率分别为84%、82%、100%、100%、100%。正常盆腔2例;术前B超检查发现有病理改变,并经腹腔镜证实有15例,B超诊断准确率28%。结论:腹腔镜不仅能明确CPP的病因诊断,同时可实施对CP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0.
肺部并发症是手术后常见的病变和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和术前肺功能状态有关.术前进行肺功能试验(PFT)以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发生机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就有可能减少PPC的发生和危害.1 术后肺功能的改变1.1 通气功能 各类的手术对通气功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开胸术≥上腹部手术>下腹部手术>其它手术.以上腹部手术为例,术后肺活量(VC)和功能残气量(FRC)的改变和开胸术相似,唯后者轻度损害的持续时间较久.最初的肺功能变化是VC较术前减少50~60%,潮气量(V_t)减少25%,然而由于呼吸频率增加20%,因此每分钟通气量(V_E)无改变.此外,卧位也使肺容量减少10~20%.由于这些变化,FRC在术后16~24小时将减少30%,术后第5天恢复到90%.1.2 换气功能 有人证明,动脉血氧分压(P_aO_2)在上腹部手术后48小时减低20~30%.下腹部手术后减低10~18%.但部分术前伴有二氧化碳(CO_2)潴留的严重肺部疾病患者,由于术后呼吸频率的增加,CO_2潴留反而可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