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2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心肌梗死病因。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12 0 0例患者中有 4 0例 (3 3% )造影正常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回顾分析其可能的病因 ,并进行定期 (门诊和电话询问 )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  4 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 2 9例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4例患者为结缔组织病 ,1例冠状动脉畸形 ,6例冠状动脉肌桥。所有患者随诊 (2 5± 17)个月 ,无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心肌梗死的病因中部分患者为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炎 ,冠状动脉畸形或肌桥等其他病因所致 ,这些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2.
IgG4相关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是一种较罕见的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对该病认识时间较短,我国IgG4-RD的整体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国内亦无相关专家共识或诊治指南。为进一步提高各专业医生对IgG4-RD的认识和规范诊治水平,由中国罕见病联盟与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联合组织专家组,在总结国内外经验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旨在统一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膜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等因子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25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有促进单核细胞迁移的倾向,迁移细胞由对照组的179.40±38.49升高至251.00±26.11,P=0.076;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细胞迁移没有明显影响;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则抑制迁移的细胞数至56.40±76.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加入抗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之后单核细胞迁移也受到抑制,160μg/L组迁移细胞数为151.20±20.33,与10μg/L组(228.40±83.96)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的单核细胞迁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对迁移具抑制作用,该作用甚至强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提示单核细胞迁移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服用指南推荐药物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诊断为慢性心衰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0.45的患者通过查阅住院、门诊病历和电话随访进行研究。研究出院时服用药物对全因死亡,以及全因死亡或心源性再住院的影响。结果共187例患者组成研究人群,中位数随访18个月(2~41个月),92%患者出院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79%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67%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62%患者服用利尿剂,40%患者服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34%患者服用地高辛。全因死亡率为19%,全因死亡或首次心源性再住院率为41%。LVEF≤0.35慢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或首次心源性再住院率分别为27%和53%。校正多重因素后全因死亡的预测因子为年龄(HR 1.34/每增加10岁,95%可信区间1.01~1.77)、NYHA心功能分级(HR 3.17/NYHA每增加1级,95%可信区间1.94~5.19)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HR 1.85/CKD每增加1期,95%可信区间1.12~3.05),以及出院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HR 0.38,95%可信区间0.15~0.93)和他汀类药物(HR 0.44,95%可信区间0.22~0.88)。结论大多数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患者出院时服用了指南推荐的药物,但这部分患者预后差,特别是LVEF≤0.35患者。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和他汀类药物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调查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以及与CHF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21岁,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缺血性(心肌梗死后至少40 d以上)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贫血[血红蛋白<120 g/L(男性)或110 g/L(女性)]分为两组,贫血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共242例患者入选,对197例进行随访,14例(7.1%)失访,经过平均(20±9)个月(2~41个月)随访,共36例(20%)发生全因死亡,包括贫血组13例(34%)和对照组23例(16%)(χ2=6.415,P=0.011)。结论贫血在CHF住院患者中常见,贫血增加CHF死亡率,因此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应高度重视贫血的纠正,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21岁,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缺血性(心肌梗死后至少40 d以上)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情况分为两组,一组为eGFR<60 ml.min-1.1.73 m-2(CKD组),另一组为eGFR≥60 ml.min-1.1.73 m-2(对照组),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共筛选242例患者,除外41例不符合入选标准者,对201例进行随访,14例(7%)失访,经过2~41个月[平均(20±9)个月]的随访,共36例(19%)发生全因死亡,包括CKD组21例(30%)和对照组15例(13%)(P=0.003)。结论 CKD增加CHF患者死亡率。合并CKD的CHF患者,积极处理CHF的同时应高度重视CKD处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HT)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超声协会右心检测指南,肺动脉收缩压(PASP)>35 mm Hg诊为PHT.超声心动图和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于透析后次日集中检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流量采用超声稀释法检测.收集及评估患者的透析相关信息,取血检测血常规、钙、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我院透析中心进行MHD 6个月以上,采用自体AVF并除外其他疾病引起并发PHT者,共11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 57.32±12.49)岁,平均透析龄为(70.51±44.98)个月.28例诊为PHT,占25.23%,平均PASP为(45.68±10.83) mm Hg.PHT组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明显较非PHT组常见(53.60%比6.02%,P<0.01).PHT组左室射血分数(EF)值(62.06%±14.90%比69.72%±8.60%)、左室内径缩短分数(36.46%±10.04%比40.20%±7.86%)均低于非PHT组(均P<0.01).EF<50%者在PHT组和非PHT组分别占21.43%和3.61%.但PHT组和非PHT组在年龄、性别、透析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l)、透析间期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透析前血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钙、血磷、iPTH、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Kt/V、baPWV以及AVF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HT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密切相关;与钙磷代谢、AVF流量、血红蛋白、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等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在建设高水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过程中,管理干部的胜任力培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干部的胜任力内涵分为3个层面,即管理干部的知识胜任力、工作胜任力和解决问题胜任力。对管理干部胜任力的培训,需要对3个层面的胜任力进行分解与分析,并按照特定的培训流程实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索冠心病患者血浆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的水平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97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9例)和49例对照组(冠状动脉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的血浆CYR61水平,并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CYR6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47 μg/L比4.55 μg/L,P<0.01)且血浆CYR61水平与冠心病独立相关(OR1.164,95% CI 1.065~1.273,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血浆CYR6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5.61 μg/L比8.03 μg/L,P<0.01).血浆CYR61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CYR61水平与冠心病独立相关,且与冠心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的初发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HF将患者分为HF组和无HF组。确定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入选患者834例,男662例(79.4%),年龄(62.9±12.9)岁。其中,HF组94例(11.3%),无HF组740例(88.7%)。HF组的30 d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无HF组(24.5%比1.5%,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R 2.173,95% CI 1.12~4.212,P=0.022)、ln 24 h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HR 1.904,95% CI 1.479~2.452,P<0.001)、24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1.0 mg/L(中位数)(HR 2.901,95% CI 1.309~6.430,P=0.009)和基线血糖(HR 1.022,95% CI 1.000~1.044,P=0.046)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以24 h NT-proBNP≥1171 pg/m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76.8%(c=0.883, P<0.001),以24 h hsCRP≥13.5 mg/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0%和77.0%(c=0.829,P<0.001)。在犯罪血管为前降支的患者中,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0.4%,而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6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EMI患者即使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其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发生HF者预后差。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sCRP、NT-proBNP和基线血糖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检测并联合应用不同的血清生物标记物是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