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35篇
  免费   15905篇
  国内免费   9480篇
耳鼻咽喉   1079篇
儿科学   2413篇
妇产科学   1661篇
基础医学   11763篇
口腔科学   2199篇
临床医学   23095篇
内科学   19598篇
皮肤病学   1669篇
神经病学   7014篇
特种医学   44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10029篇
综合类   59647篇
预防医学   14468篇
眼科学   1915篇
药学   36616篇
  241篇
中国医学   24938篇
肿瘤学   6740篇
  2024年   1822篇
  2023年   5825篇
  2022年   6328篇
  2021年   6971篇
  2020年   7061篇
  2019年   7449篇
  2018年   4092篇
  2017年   6759篇
  2016年   6983篇
  2015年   7736篇
  2014年   10682篇
  2013年   10811篇
  2012年   14193篇
  2011年   15165篇
  2010年   14170篇
  2009年   13907篇
  2008年   13774篇
  2007年   13634篇
  2006年   12792篇
  2005年   12599篇
  2004年   10527篇
  2003年   6565篇
  2002年   2842篇
  2001年   2656篇
  2000年   2322篇
  1999年   2214篇
  1998年   1646篇
  1997年   1344篇
  1996年   807篇
  1995年   707篇
  1994年   637篇
  1993年   757篇
  1992年   623篇
  1991年   643篇
  1990年   574篇
  1989年   553篇
  1988年   455篇
  1987年   337篇
  1986年   286篇
  1985年   168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张玲  张太君  黎颖  丁伟森  熊维建  钟锦  骆言 《陕西中医》2020,(12):1751-1754
目的:探讨五色培元固本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血透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血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五色培元固本膏,连续治疗3个月; 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三组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CD4+、CD4+/CD8+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CD8+和sIL-2表达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CD4+、CD4+/CD8+、I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8+和sIL-2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相较正常组CD4+T淋巴细胞、CD4+/CD8+、IL-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sIL-2表达水平升高。结论:五色培元固本膏调节T淋巴细胞和IL-2表达改善MHD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降香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然目前市场上降香来源品种复杂,质量差异较大,为进一步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降香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PLC RRHD SB-C18色谱柱(3.0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结果:通过一级精确荷质比和二级碎片信息数据,结合文献资料,质谱裂解规律,Mass bank质谱数据库及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等,从降香的甲醇提取物中初步鉴定83个化学成分,包括18个黄酮类,31个异黄酮类,10个新黄酮类,9个异黄烷类,7个其他类型黄酮和8个其他类成分。结论:UPLCQ-TOF-MS/MS技术方法可快捷、准确、较全面地鉴定降香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降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黄酮、黄酮、新黄酮、异黄烷等黄酮类,为降香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也为降香药材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3.
宋洋  任芳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365-2369
目的:探讨miR-590-5p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和双荧光素酶实验确定miR-590-5p与lncRNA SNHG1之间的调控作用。Real-time PCR检测卵巢癌、癌旁组织以及卵巢癌细胞中miR-590-5p的表达。分别采用NC mimic或者miR-590-5p mimic转染两株卵巢癌细胞,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此外,Real-time PCR检测两株细胞中SOX2、RECK和YAP1的表达。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下调SNHG1后miR-590-5p的表达显著升高。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转染miR-590-5p mimic和野生型SNHG1片段的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此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590-5p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CaOV3、OV-90细胞中miR-590-5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卵巢癌细胞。转染miR-590-5p mimic显著上调了CaOV3、OV-90细胞中miR-590-5p的表达并且抑制了这两株细胞的增殖,同时抑制了两株细胞中SOX2、RECK和YAP1的表达。结论:miR-590-5p的低表达与卵巢癌的进展密切相关,miR-590-5p能够介导SNHG1信号并且通过对其下游靶基因的调控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4.
王梁凤  李慧婷  王堯  柳小莉  陈青垚  徐杰  杨明  张小飞  王芳 《中草药》2020,51(11):2977-298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生脉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生脉注射液的活性化合物,通过TCMSP及Targetnet在线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3.7.1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以"coronavirus pneumonia"为关键词搜索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疾病靶点,与生脉注射液化合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数据后在Cytoscape 3.7.1软件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R语言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DiscoveryStudio 2.5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生脉注射液筛选得到22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β-谷甾醇、当归酰基戈米辛O、戈米辛A、戈米辛R、五味子丙素、内南五味子酯乙、长南酸、南五味子内酯、香蒲木脂素B、新杜松烷酸A、新杜松烷酸B、新杜松烷酸C、新南五味子木脂宁、五味子内酯A、五味子内酯E、五味子酸、尿苷、薯蓣皂苷元、鸟嘌呤核苷、N-反式阿魏酰酪胺、豆甾醇。相应作用靶点224个,与COVID-19的共同靶点16个,分别为CASP3、CASP8、PTGS2、BCL2、BAX、PRKCA、PTGS1、PIK3CG、F10、NOS3、DPP4、NOS2、TLR9、ACE、ICAM1、PRKCE,关键靶点涉及CASP3、PTGS2、NOS2、NOS3、ICAM1。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771个,细胞组成(CC)条目11个,分子功能(MF)条目79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67条(P0.05)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凋亡通路、P53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五味子内酯E、豆甾醇、N-反式阿魏酰酪胺。结论生脉注射液中的活性化合物五味子内酯E、豆甾醇、N-反式阿魏酰酪胺等能作用于CASP3、PTGS2、NOS2、NOS3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免疫调节、抗休克、增加血氧饱和度等作用,从而可能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维生素D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婴幼儿中重度湿疹的临床疗效并探究维生素D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中重度湿疹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维生素D制剂阿法骨化醇滴剂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检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25-(OH)D3、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3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并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4、IL-1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D能调节中重度湿疹婴幼儿免疫功能,因此维生素D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能提高中重度湿疹婴幼儿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利湿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宫颈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随访组50例,无药物干预;西药组50例,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阴道给药;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利湿解毒汤口服。对比3组患者治疗或观察3、6、12个月时宫颈高危型HPV转阴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3组患者在6、12个月时HPV感染、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本组3个月时(P0.05);观察组在治疗12个月时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6个月时(P0.05)。与随访组比较,西药组和观察组在治疗6、12个月时HPV感染、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6、12个月时HPV感染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12个月时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利湿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效。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病原学分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研究。 方法 选择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71例,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取患者骨髓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HIF-1α、VEGF和Bcl-2表达,以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171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54例(医院感染率为31.5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和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5.19%、24.07%和16.67%;共分离病原菌71株,革兰阴性菌39株占54.93%;71株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15株占21.13%、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16.90%、铜绿假单胞菌10株占14.0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株占12.68%。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53.33%;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60.00%。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7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66.67%。感染组骨髓组织中HIF-1α和VEGF平均光密度值高于未感染组而Bcl-2平均光密度值低于未感染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感染患者骨髓组织中HIF-1α和VEGF呈高表达而Bcl-2呈低表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四妙丸加减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于本院风湿科治疗的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四妙丸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炎性指标及特异性血清MMP-9、TIMP-1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溏泄、口不渴、关节冷痛、四末不温、僵紧、僵痛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仅僵紧、僵痛评分较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便溏泄、口不渴、四末不温、关节冷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组炎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TIMP-1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四妙丸加减联合非甾体抗炎药能显著改善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MMP-9、TIMP-1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肥胖发病率在全球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关系逐渐被揭示,肠道微生态作为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营养摄取、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途径和产物的变化不仅可以促进宿主对能量的摄取导致甘油三酯的沉积,还能通过改变肠道通透性、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及与大脑相互作用等潜在机制介导肥胖的发生发展。现就三个方面对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