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98篇
  免费   2048篇
  国内免费   550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382篇
妇产科学   178篇
基础医学   660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4393篇
内科学   1864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774篇
特种医学   7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662篇
综合类   7455篇
预防医学   1663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3892篇
  95篇
中国医学   3622篇
肿瘤学   241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1124篇
  2022年   1322篇
  2021年   1769篇
  2020年   2010篇
  2019年   2087篇
  2018年   904篇
  2017年   1324篇
  2016年   1214篇
  2015年   1215篇
  2014年   1714篇
  2013年   1437篇
  2012年   1497篇
  2011年   1393篇
  2010年   1169篇
  2009年   929篇
  2008年   1572篇
  2007年   1193篇
  2006年   767篇
  2005年   1068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01.
102.
103.
目的:研究原发性头痛患者偏好与价值观,为形成推荐意见强度分级共识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网络调查,通过半开放式电子问卷形式,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影响患者选择治疗措施的考虑因素重要性、总体治疗措施方向、头痛辨证汤剂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中成药及非药物治疗措施等方面的偏好与价值观。结果:调查共纳入研究对象217人。影响患者选择治疗措施的考虑因素重要性评分、总体治疗措施方向的偏好评分、偏头痛及紧张型头痛治疗措施的偏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选择治疗措施时最关注疗效,总体偏好于选择非药物疗法。在偏头痛治疗中,患者对针刺治疗偏好程度最高;在治疗紧张型头痛时,患者对推拿治疗的偏好程度最高;在治疗丛集性头痛时,患者对不同干预措施没有表现出明显偏好。结论:总体上,不良反应少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等在原发性头痛治疗中更受患者欢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应该考虑头痛患者的这一偏好与价值观结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中医肺康复干预COPD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别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六字诀,共治疗3个月。在入组第1天及3个月后对入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对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结分析六字诀对临床疗效的有效性。结果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咳嗽、咯痰、胸闷、气促、消瘦的积分上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P 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气促积分上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CAT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0.05);组间比较,治疗组CAT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结论六字诀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减轻患者的气促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5.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40-144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两组术后麻醉效果、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全程血压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血氧饱和度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部麻醉成功,但对照组Ⅲ级麻醉患者比例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 h、4 h、12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循环干扰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6.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经过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急性胰腺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但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临床早期识别SAP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自提出AP严重程度评分后,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便有了依据。随着疾病研究的进展,对临床初步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日益繁多,本文对目前临床使用较广泛的几种AP严重程度经典评估系统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中治疗频次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和甲钴胺,联合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试验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2次,对照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1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止疱、结痂、脱痂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每疗程末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前3个疗程末日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8.0%。结论西药口服联合每日2次的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缓解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ails 5个数据库1980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后,收集以自我管理对RA患者疼痛缓解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所需数据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其中6篇文献为A级(低度偏倚),2篇文献为B级(中度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VAS疼痛评分(SMD=-0.32,P=0.50);疼痛自评(SMD=0.10,P=0.65);生命质量评分QoL(SMD=-0.72,P=0.38);健康评估问卷HAQ(MD=-0.12,P=0.31);DAS-28(MD=-0.28,P=0.42。结论:自我管理对RA患者疼痛缓解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临床及家庭应用价值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以丁苯酞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的列为常规组,剩余辅助使用丁苯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的39例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62%,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1个疗程后血液的高切黏度为(4.02±2.43)mPa/s,低切黏度为(1.03±0.52)mPa/s,常规组治疗1个疗程后血液的高切黏度为(6.51±2.07)mPa/s,低切黏度为(2.97±1.54)mPa/s,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血浆黏度分别是(11.48±3.51)mPa/s和(11.39±3.14)mPa/s,差异并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半年后ADL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是(69.52±15.44)分和(6.33±2.57)分与常规组的(42.36±11.32)分和(11.23±5.64)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联合使用丁苯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全血黏稠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