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目的:探讨数字病理教学平台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扫描典型病例数字切片,制作大体数字标本,构建数字切片、大体标本网络学习平台。选择2012级、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均在大学第五学期开设病理学理论及实验教学,2012级学生采取传统玻璃切片实验教学模式(对照组),而2013级学生的实验课采用数字切片实验教学及数字病理网络平台自学模式(实验组)。问卷调查2013级学生对数字病理教学的满意程度;统计对照组及实验组学生病理标本考核成绩,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问卷调查显示,与传统教学比较,66.4%~83.2%的实验组学生认为采用数字切片教学丰富了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期末病理标本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13.080±1.79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12.554±1.463)分,P=0.000]。结论数字病理教学平台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切片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式,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p21调控胃癌POLD1基因表达的初步机制,以探索基于降低胃癌POLD1基因表达并阻断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分子靶点。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Cytoscape、String分析p21与POLD1基因的相互关系;干扰胃癌细胞中p21基因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OLD1基因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2、CDK4、p53、PCNA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p21与POLD1基因编码的蛋白p125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21通过CDK2、PCNA与POLD1直接关联,并与CDK4等细胞周期因子间接相关。干扰胃癌细胞中p21的表达后,POLD1、CDK2、CDK4表达上调,而p53表达下调。免疫共沉淀实验未检测到p21与p125直接相互作用。结论 p21能负调控胃癌中POLD1基因的表达,这种调控作用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2、CDK4、p53、PCNA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f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转染真核细胞表达融合蛋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ebank中Der f1基因的核酸序列(AB034946),设计引物,采用PCR法,从保存的JM109工程菌中扩增Der f1编码基因,将其连接到小鼠IL-12(mIL-12)基因3′端,组成融合基因m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变化与其活检组织中EB病毒含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鼻咽石蜡组织样本105例(鼻咽癌70例,慢性鼻炎35例)及对应患者血液样本58例,采取15名体检健康者血液样本做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样本外周血Treg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石蜡组织样本中EB病毒含量。[结果]①鼻咽癌、慢性鼻炎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高于无转移组(P=0.046)。②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含量明显高于慢性鼻炎组(P〈0.05);EB病毒含量与癌转移无关(P=0.63)。③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与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378,P=0.403)。[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变化可能与鼻咽癌转移相关,与其组织中EB病毒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人结肠癌1q杂合性缺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15对微卫星标志结合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检测人结肠癌染色体1q杂合性缺失。结果检测发现人结肠癌染色体1q至少1个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的占74.2%(69/93);平均缺失频率为17.7%,缺失频率较高的微卫星有D1S413、D1S305等,分别为34.62%、43.75%;缺失图谱分析显示常见缺失区域位于D1S2878~D1S2346(1q21.3~1q23.2)及D1S413~D1S249(1q31.3~1q32.1)之间。最小缺失区域为D1S413~D1S249,大约7.1cM的遗传距离。1q LOH(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频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低分化结肠癌的LOH频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结肠癌(P<0.05)。结论人结肠癌染色体1q31.3 ~1q32.1及1q21.3~1q23.2区域频繁发生LOH,在这些区域附近可能存在与结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结肠癌1q LOH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δ(polymerase data,Polδ)的催化亚基p125与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关系,并探讨p125的编码基因POLD1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25的表达;沉默胃癌细胞中POLD1基因,用MTT实验检测POLD1基因沉默前后胃癌细胞的增殖速率.采...  相似文献   
17.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五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幼生  解娜  罗志飞 《海南医学》2011,22(5):146-149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对5例SCCC进行观察,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平均年龄43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小而圆,胞质少,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活跃,瘤细胞呈片状浸润分布,常伴有坏死。3例合并腺癌,其中2例伴有HPV16/18型感染。免疫组化示5例均表达至少2种神经内分泌标志。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常伴有腺癌分化,并与HPV感染相关,其侵袭性强、预后差,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四种微量石蜡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微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ormalin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edtissues,FFPET)中提取DNA的简单而高效的方法。方法:采用Chelex-100提取法、酚氯仿抽提法、单纯消化法、水煮法4种方法提取组织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00~500bp长度DNA片段,然后进行电泳分析,1年后重复PCR电泳分析。结果:小于200bp长度DNA片段扩增,Chelex-100提取法、单纯消化法阳性率分别为88.8%、78.8%,明显优于酚氯仿抽提法(15.0%)(P<0.01)及水煮法(21.3%)(P<0.01)。随着扩增长度的增加,PCR扩增效率逐渐降低,Chelex-100提取法PCR反应总阳性率为82.5%,单纯消化法为66.5%,水煮法为13.4%,酚氯仿抽提法为13.4%。1年后重复PCR总阳性率分别为80.1%、31.7%、2.5%、9.2%。结论:Chelex-100提取法方便简单,适用于微量石蜡组织DNA扩增分析;单纯消化法及水煮法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于微量石蜡组织短片段DNA的扩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MYC/IgH基因重排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0例,应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c-MYC/IgH基因重排,PCR检测IgH/IgK或TCRγ基因重排,分析FISH技术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结果:10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仅1例EBV感染,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c-MYC/IgH基因重排,部分病例检测到c-MYC/IgH或TCRγ基因单克隆性重排。结论:通过FISH检测c-MYC/IgH基因重排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