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1.
以往的实验表明,升白新对大鼠亚慢性和小鼠急性苯中毒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较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并具有毒性低,治疗指数大和合成方法较易等优点。自1977年起,已开始用该药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进行小规模的临床疗效观察。本文介绍了升白新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的情况,为今后向临床过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直接和间接方法研究了氯丙烯与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P-450_(LM))的相互作用,并对氯丙烯急性、多次性和亚急性染毒大鼠的肝、肾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细胞溶质的谷胱甘肽与转移酶(GST)和P-450_(LM)的活性进行测定,以探索代谢途径与氯丙烯毒作用的关系。实验发现,小鼠用苯巴比妥(PB)和梯诺龙(Tiloron)预  相似文献   
13.
混配农药中毒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混配农药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接触混配农药是当前发生农药中毒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针对性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毒理学研究证实多数农药混剂呈增毒效应或协同作用,且与其毒代动力学变化有密切关系,为今后开发高效、低毒的混配农药提供了毒理学依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甲基对硫磷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测定法,并成功研制便携式血胆碱酯酶快速测定仪;这些检测接触、效应生物标志物的灵敏、特异、便捷的方法已试用于现场,并具有开发为产品的前景.同时还发现对氧磷酶基因在19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甲基对硫磷免疫毒性作用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之一.在总结不同类别农药混配后所致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修订现行的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增添了有机磷单剂及混剂中毒所致"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的新内容,将提高我国农药中毒的诊治水平.本研究主要成果达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观察了宫内低水平铅暴露对成年后大鼠海马穿通纤维-齿状回颗粒细胞层LTP(长时程增强)及21日龄大鼠海马NMDAR-2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A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铅神经毒性的远期危害作用。雌性大鼠从交配前10天开始直到断乳(产后21天)饮用含0.5g/L或2g/L的醋酸铅水,在仔鼠70~90日龄时,利用在位电生理技术测定大鼠海马齿状回由强直刺激诱导的群峰电位。结果表明,虽然铅暴露大鼠的血铅水平已降至100μg/L以下,但海马齿状回LTP的幅度在60min时低铅组分别为(139±41)%和(136±31)%,在高铅组为(151±32)%和(145±30)%而对照组均显著较高,分别为(311±112)%和(319±114)%。提示发育早期铅暴露对学习记忆的损害可能持续到成年期。以原位杂交法检测21日龄仔鼠海马DG(齿状回)、CA1及CA2区NMDAR-2AmRNA表达情况。对DG区颗粒细胞层,CA1及CA2区锥体细胞层分析表明,中毒组动物NMDAR-2A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分别为34%、37%和44%。因为NMDA受体通道开放是LTP触发之基础,所以宫内低铅暴露对NMD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很可能是铅对LTP远期危害的关键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多态性是指正常人群中在某一基因位点上存在着2个或 2个以上不同等位基因的现象。出现基因多态性的原因可以是单核苷酸变异 ,或是某些高重复序列 (如微卫星序列等 )的拷贝数变异[1]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对筛选和保护易感人群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外源性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遗传易感性间的关系已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下面着重对几大类主要的外源性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加以综述。一、细胞色素P45 …  相似文献   
16.
氰戊菊酯可诱导大鼠肝脏 P450 2B1/2B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戊菊酯可诱导大鼠肝脏P4502B1/2B2张伟华贺锡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北京100050)氰戊菊酯(Fen)是一类新型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本文就Fen对肝脏CytP450酶系含量的影响及其特异性进行了探讨,为Fen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7.
碲及其化合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碲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类金属元素 ,其化学性质与硫、硒相似。国外有不少关于碲及其化合物对机体作用的报道 ,亦提出了碲在生产应用中的阈限值 ,而我国对该化合物的研究甚少 ,还未制订出碲的卫生标准。因此 ,我们将对碲及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毒理学研究和人群流行病研究等作简要综述 ,拟为制订我国的碲卫生标准和保护接触者健康提供参考。1 概述碲 (Tellurium)在地壳中含量约 0 0 1mg m3(0 5~0 0 0 5mg m3)占地壳元素含量第 75位。碲可存在于土壤、水和植物中 ,动物中脂肪和脂肪性食物中含量较高。碲常和硫共生 ,广泛分…  相似文献   
18.
以大鼠为动物模型 ,应用行为畸胎学方法观察了出生前接触铅对胎鼠出生后生长发育、行为能力和学习记忆功能等的毒效应 ,并测定了仔鼠脑海马组织中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活性和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和门冬氨酸 (Asp)含量的变化 ,拟探讨上述损害可能涉及的生化基础。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对照组 ,饮用去离子水 ;低铅组 ,饮用 0 5g L醋酸铅水 ;高铅组 ,饮用 2g L醋酸铅水 ;染铅从交配前 10天开始直到断乳。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低铅组仔鼠睁眼时间延迟 ;高铅组仔鼠耳廓分离、出毛、门齿萌出、张耳及平面翻正等指标发育延迟 ;跳台试验中 ,2 1日及 35日龄铅暴露组动物出现错误反应的次数明显增多 ;中毒组仔鼠 2 1日及 35日龄时脑海马组织ChAT活性、Glu和As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该结果提示 ,出生前低铅暴露导致的大鼠胆碱能系统及谷氨酸能系统状态低下与铅的神经行为学毒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了氯丙烯急性染毒(一次经口)对大鼠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GST)的影响。实验发现,大鼠染毒后6小时,肝、肾GSH含量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降低;染毒后12小时开始回升,24小时肝GSH含量恢复正常,而肾GSH含量则呈剂量反应关系增加。全血GSH含量在各时相和各剂量组之间均未见改变。大鼠肝G-GST活性在染毒后6~12小时有增加的倾向,但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剂苯巴比妥钠(PB)和抑制剂梯络龙(Tilorone)的预处理不影响氯丙烯急性染毒大鼠的肝GSH含量,但分别可增加或抑制肝G-GST的活性。实验表明,GSH可能是参与氯丙烯代谢解毒的一个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20.
132恢复(Reeovory,BoeeTaHOB几eH“e) 指接触某种有害物质所致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损害的部分或全部复原的过程。(wHo,1)133重复暴露(染毒)〔Repeatedexposure,noBT0pHa只 ,Ke打05皿日a(.的,1)〕 指某种物质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的重复摄人。 (WHO,1)工s魂劳动安全要求(Roquirements for laboursa- fety,TPe6o日aHH月6esonae朋eTH TPy及a) 系通过立法、标堆、工艺规范、规则以及技术指南制定的要求,为工人劳动提供安全保障。(CMEA)135吸收作用(Resorprive offect,pe3op6THBHoe及e- 奴丫BHe)指某种物质吸收至血液后产生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