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脑出血和出血性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缺血性脑中风的扩散特性及其影像表现。方法 25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22例脑内血肿患者和5例混合性脑中风患者采用MRI常规扫描和进行扩散成像(DWI)和表现扩散成像(ADC)。重点分析脑出血和出血性脑梗塞的DWI和ADC的表现。结果 25例急性脑梗死DWI表现为高信号区域,ADC表现为低信号区;脑内血肿患者,其中1例超急性和2例急性期血肿DWI上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8例亚急性早期DWI呈低信号,3例亚急性中晚期DWI呈高信号,其ADC均呈低信号;4例慢性早期DWI中央呈高信号,周边呈低信号环,ADC呈低信号;4倒慢性后期DWI呈低信号,2例ADC呈低信号,2例ADC呈稍高信号。5例混合性脑中风DWI既有梗死的高信号,又有不同时期血肿的稍低和低信号。结论 DWI能反映不同脑中风的扩散特性,血肿的DWI还与其演变成分相关。DWI对脑血管意外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应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6名放射科医务人员采用工作应激量表与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放射科医务人员不同性别间工作应激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士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医生、医技人员(P〈0.01);本科以上者总分及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高于大专以下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射科医务人员文化程度、自责、退避/合理化因子与工作应激呈正相关。结论放射科医务人员不同专业、不同学历间存在不同的工作应激,在进行工作应激干预时,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应付方式,以减少甚至消除工作应激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贺忠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145-145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良性肿瘤行患侧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对侧腺叶大小及血流量的变化。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对甲状腺良性肿瘤行患侧叶切除的安全性进行临床评估。结果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术后,对侧叶无包块复发,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甲低发生率1.7%,均呈一过性,且无需替代治疗),对侧腺体体积较术前曾有轻度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上动脉血供明显增加(P〈0.05)。结论甲状腺侧叶切除术后,对侧腺体可代偿甲状腺功能且体积无明显长大,其原因可能与腺体血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背景抑制扩散成像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uppression,DWIBS)对肝局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肝局灶性占位病变43例,其中肝癌15例24个病灶,肝转移瘤7例13个病灶,肝血管瘤10例12个病灶,肝囊肿11例20个病灶.行常规TIWI,T2WI序列后行DWIBS序列,最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MRI工作站对DWIBS进行类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处理,分别与T2WI图和动态增强进行比较,比较3个序列对病变的检出率及T2WI,DWIBS,增强延时期两两联合及三者联合病灶检出率;利用MRI工作站软件扫描的图像生成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并测得ADC值,对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进行比较.结果:T2WI,DWIBS,增强延时期T1WI 3个序列检出率分别为91.3%,94.2%,95.6%; T2WI联合DWIBS检出率为92.7%; T2WI联合增强延时期检出率为94.9%; DWIBS联合增强延时期检出率为96.3%,DWIBS联合增强延时期检出率明显高于T2WI联合DWIBS检出率(P<0.05).肝良性肿瘤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从大到小依次为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癌,ADC值分别为(2.614±0.57)× 10-3,(2.055±0.21)×10-3,(1.374±0.32)×10-3,(1.287±0.14)×10-3 mm2/s.除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运用DWIBS技术及获得的“类PET”图像和ADC值,结合增强序列可进一步提高肝局灶占位病变的显示和肝局灶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陈述性记忆损害中是否存在岛叶结构及功能异常.方法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和汉字编码任务,对12例PTSD患者(PTSD组)和12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脑结构和fMRI扫描,比较两组间岛叶结构及功能的差异.结果 (1)FTSD患者双侧岛叶的灰质密度(右侧岛叶x=34,y=4,x=6,t=4.44;左侧岛叶x=-36,y=2,z=0;t=4.64)低于对照组;(2)在编码作业时,左侧岛叶的激活程度(x=-40,y=-20,z=14)亦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TSD患者的岛叶存在结构损害,并在陈述性记忆作业中呈现功能异常,提示岛叶结构的损害可能与PTSD的陈述性记忆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能够无创性探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最初应用于颅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DWI逐渐被应用于腹部脏器,例如:肝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DC值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行Ⅱ期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扩散成像,对其ADC值与肿瘤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对照分析。结果:肿瘤成活区与坏死区ADC值分别为(1.42±0.16)×10-3mm2/s、(1.58±0.18)×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8,P<0.05)。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肿瘤成活区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6,P<0.05),肿瘤的ADC值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存在负相关(r=-0.607,P<0.05)。不同坏死程度的整个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整个肿瘤的ADC值与其坏死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689,P<0.01)。结论:ADC值能较好地鉴别肝癌成活、坏死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分化及坏死情况,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双侧海马活体MR波谱(MRS)的特点,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和病因学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多体素活体MRS成像技术,对12例PTSD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波谱分析,检测双侧海马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峰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TSD患者左侧海马的NAA/Cr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9.99,P=0.006),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6,P=0.55);右侧海马的NAA/Cr比值、Cho/Cr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4,P=0.25).性别之间的波谱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56,P=0.82);年龄、受教育时间、PTSD症状严重程度与左侧海马NAA/Cr比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35和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SD患者左侧海马存在病理性变化,NAA/Cr比值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9.
Budd-Chiari综合征的磁共振动态增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患者肝脏的磁共振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DSA血管造影证实的布加综合征动态增强MR I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FRFSE T2和FSPGR T1序列扫描,并行FSPGR T1多个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将19例病人门脉期图像的肝实质强化形式分4种类型:(1)中央强化型;(2)周边强化型;(3)斑片强化型;(4)均匀强化型。急性期4例,3例表现为中央强化型,1例为斑片状强化型;慢性期15例,4例表现为周边强化型,3例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强化型;8表现为均匀强化型。其他征象如肝肿大、肝脏尾叶增大、肝实质信号不均匀、肝内外侧枝血管形成;脾大腹水等表现也可见到。结论多时相动态增强MR能评价布加综合征肝血流的动态变化,判断疾病的病程和估计肝实质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CT动态扫描血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子宫与肌瘤血供变化。方法 16例单发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前、术后7d及术后3个月选择同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正常子宫及肌瘤的CT值,进行栓塞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每次均顺利完成CT动态增强扫描,术前、术后7d及术后3个月正常子宫组织动态增强曲线及CT值无明显改变,而肌瘤动态增强曲线及CT值有明显改变,肌瘤栓塞后处于持续性缺血状态。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子宫动脉栓塞后非肌瘤子宫组织血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