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沙利度胺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前瞻性研究沙利度胺干预下食管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采集8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清VEGF水平,根据患者放疗中VEGF水平的变化给予沙利度胺干预,将83例(另外3例因不耐受放疗而中断治疗)患者分成服药组32例(放疗中VEGF水平升高或不变的患者给予口服沙利度胺至放疗结束)和未服药组51例(VEGF水平降低的患者不服用沙利度胺放疗至结束),观察沙利度胺干预下食管癌放疗的疗效及服用药物的安全性.另设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 8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30例健康对照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1),且与原发肿瘤大小(t=4.55,P<0.01)、淋巴结转移(t=7.50,P <0.01)、组织病理类型(F=3.40,P<0.01)及临床分期均有关(t=2.52,P<0.01),而与病变部位、远处转移、X射线分型、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P均>0.05).服药组患者放疗后较放疗中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降低(t=2.37,P<0.05),放疗有效率为71.88%;未服药组患者放疗中、后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服药组与未服药组的患者比较,头晕、倦怠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2.50%和15.69%(x2=19.28,P=0.000),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1.96%(x2=5.168,P=0.023),Ⅲ-Ⅳ度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11.76%(x2=0.061,P=0.806),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6.25%和9.80%(x2=0.026,P=0.872),Ⅲ~Ⅳ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13%和5.88%(x2=0.002,P=0.96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38%和27.45%(x2=2.913,P=0.088),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均为0.结论 沙利度胺能够降低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患者服用沙利度胺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适形调强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局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接受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的变化及放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观察组为7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改善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9,P0.05)。治疗组各个不良反应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乏力、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白细胞下降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优于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CD147)在食管癌血管生成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41例食管癌患者,其中淋巴结转移17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病理标本中CD14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计数。结果41例食管癌肿瘤组织中CD147、VEGF、VEGFR2阳性率分别为83%、54%及71%,明显高于正常组织。CD147、VEGFR2、MV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Z=-2.857,P=0.004;Z=-2.018,P=0.044;Z=-4.239,P﹤0.001)。食管造影下食管病变的长度与VEGF、CD147及MVD显著相关(r=0.486,P=0.01;r=0.588,P﹤0.001;r=0.604,P﹤0.001)。CD147与VEGF、VEGFR2、MVD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0.976,P﹤0.001;r=0.588,P=0.01;r=0.604,P﹤0.001)。结论 CD147与VEGF、VEGFR2、MVD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与食管病变长度密切相关,提示CD147在食管癌血管生成通路中有重要作用,且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通路实现的,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乳腺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方法, 观察其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10名医师及随机抽取2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10名医师分别用对照组方法及研究组方法勾画20名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靶区, 同时记录每次勾画所需时间。其中对照组方法为各医师惯用的日常勾画方法。研究组方法为优化后的靶区勾画方法。成组t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通过优化勾画方法, 研究组平均用时小于对照组(51 min:65 min, P=0.029)。对照组各医师勾画时间曲线相对平坦, 研究组各医师勾画时间曲线则由高逐渐降低并趋于平坦。各医师对于各自熟练的勾画方法勾画时间相对稳定, 而研究组经几例靶区勾画的熟悉后时间开始缩短, 体现出明显的学习过程。结论 优化后的乳腺癌靶区勾画方法是可行可靠的, 且易于掌握, 可提高医师工作效率, 对既往勾画时间较长的医师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对食管癌Kyse-150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食管癌Kyse-15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帕替尼组、单纯照射组、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帕替尼(0、5、10、20、30、40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帕替尼(0、10、20、40 μmol/L)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阿帕替尼(20 μmol/L)联合射线(4 Gy)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阿帕替尼能抑制Kyse-150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r=0.89~0.96,P<0.05);随着阿帕替尼浓度的增加,Kyse-150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SF2值逐渐减小,而放射增敏比SERD0值逐渐增加。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阿帕替尼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6、5.99、15.47,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单纯照射组及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G2/M期比例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81、39.69、20.61,P<0.05)。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照射组相比,S期比例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06、3.82、8.81、6.24,P<0.05)。而阿帕替尼组与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相比,S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阿帕替尼能增加食管癌Kyse-15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诱导细胞周期再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道癌伴抑郁患者脑电频率变化和额叶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60例食道癌伴抑郁患者(研究组)和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额叶认知功能评定和脑电图检查,同时研究组分为有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组(PD组和NPD组),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抑郁量表)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1)研究组和PD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Stroop测验、数字颜色连线得分均显著延长,言语流畅性成绩均显著减小;NPD与对照组相比,Stroop测验、数字颜色连线得分均显著延长;PD组与NPD相比,Stroop测验、数字颜色连线得分显著延长。(2)研究组前额脑波α1、δ、θ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左右前额脑波功率进行比较,发现α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控制Beck抑郁评分后,研究组左前额α1波和θ波功率与言语流畅性得分负相关,与数字颜色连线、Stroop测验均正相关。结论前额脑电功率变化与食道癌伴抑郁患者额叶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转基因小鼠经中子照后肺脏和肝脏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BALB/C小鼠进行全身中子照射,吸收剂量为0.6Gy,分为未转基因组和转基因组,转基因组于照射前24 h进行hGM-CSF活体基因电转染。两组小鼠照射后1、14和28 d分批活杀,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蛋白表达及用Western blot研究VEGF在肺脏和肝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转基因组小鼠在照后14~28 d,肺脏及肝脏病理损伤较轻,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未转基因组增高。结论 GM-CSF基因活体转染对小鼠中子急性损伤极期和恢复期血管生成和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ⅠB1~ⅡA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因素,评估调强放疗及联合同步化疗治疗模式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362例ⅠB1~ⅡA宫颈癌术后符合1项或多项中危复发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362例患者中行同步放化疗161例,单纯放疗131例,未辅助放疗70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风险,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3年、5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94.20%和88.39%。回归分析发现肿瘤≥ 4 cm和低分化癌是复发的风险因素(OR=3.287,2.870,95% CI:1.366~7.905,1.105~7.457,P<0.05)。同步放化疗较未辅助放疗和单纯放疗降低了肿瘤≥ 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或腺鳞癌以及低分化癌者的复发率(χ2=6.725~7.51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治疗模式改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HR=0.290,95% CI:0.128~0.659,P=0.003)和总生存期(HR=0.370,95% CI:0.156~0.895,P=0.024)。亚组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较未辅助放疗或单纯放疗延长了肿瘤≥ 4 cm或低分化癌患者的OS(χ2=7.614、5.964,P<0.05)。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未增加3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放射性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P>0.05)。结论 在宫颈癌中危复发风险病例中肿瘤体积大、分化程度低影响患者的预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治疗模式较单纯放疗和未辅助放疗可延长肿瘤体积大或低分化癌术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及帕米帕利对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尼拉帕利组、帕米帕利组、单纯照射组、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帕米帕利联合照射组。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联合照射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γ-H2AX焦点数量的变化,qPCR法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FANCG、Bax、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尼拉帕利及帕米帕利均能抑制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两种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SF2逐渐减小,而放射增敏比SERD0、SERDq逐渐增大。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及帕米帕利联合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2/M期比例增加(tMCF-7=41.66、44.08,P<0.05;t436=24.69、18.91,P<0.05); G0/G1期比例减少(tMCF-7=8.67、29.61,P<0.05;t436=26.39、29.12,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MCF-7=11.17、11.71,P<0.05;t436=42.68、15.89,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CF-7细胞的单纯照射组、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在射线照射后2 h,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显著增加(t=8.89、21.72,P<0.05);照射后24 h单纯照射组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基本恢复照射前水平,而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仍大量存在(t=8.82,P<0.05)。 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CF-7细胞的FANCG、Bcl-2 mRNA表达明显减少(tFANCG=14.07,P<0.05;tBcl-2=29.21,P<0.05);Bax mRNA表达明显增多(t=8.90,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MCF-7细胞的FANCG、Bcl-2蛋白水平显著下降(tFANCG=7.09,P<0.05;tBcl-2=10.24,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2.90,P<0.05)。结论 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及帕米帕利能增加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A-BRCA通路中FANCG的表达,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抑制DNA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卡铂同期放疗(CCRT)在治疗有高危因素早期宫颈癌术后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本科2008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收治ⅠB1~ⅡB宫颈鳞癌根治术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54例,其中行同期化放疗15例,39例行序贯放疗。同期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联合卡铂(AUC=5)于放疗第一周进行一个疗程。辅助化疗方案同同期化疗,于放疗结束后开始,每21天一个疗程。比较同期化放疗和序贯放疗的复发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以及急性期和晚期不良反应。结果 5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同期化放疗的中位放疗剂量50 Gy(46~52 Gy,每次2 Gy)和人均化疗次数4次(3~5次)与序贯放疗相似(P=0.60和P=0.34)。在中位随访20个月(8~43个月)期间发现,同期化放疗较序贯放疗能减少局部复发率(0/15 vs 9/39,P=0.04),而两组无进展生存期(log-rank,P=0.26)和总生存期(log-rank,P=0.51)相似。同期化放疗患者出现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比例高于序贯放疗(4/15 vs 1/39,P=0.03),而3级胃肠道急性不良反应相似(4/15 vs 5/39,P=0.22),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未发现3~4级晚期不良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和卡铂的同期化放疗能减少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局部复发,并有较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