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慢性疲劳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关系。方法:我们收集了就诊于慢性疲劳门诊的患者共67人,均以不明原因的疲劳为主诉,病程至少在半年以上;将他们按年龄段分成青壮年组(年龄〈50岁)和中老年组(年龄〉/50岁),并相应的配以健康对照组。结果:青壮年组和中老年组叶酸缺乏的发生率和血清叶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青壮年组维生素B12的发生率及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中老年组血清维生素B12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文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B12缺乏很可能是中老年人慢性疲劳的原因之一,而青壮年慢性疲劳与此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郭远  李卫  宝辉  樊春红  张学武 《中国新药杂志》2008,18(24):2323-232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IGT)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老年糖耐量正常者(NGT)及60例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IGT),将IGT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治疗,每组30例,疗程为6月。非药物干预组,仅改变生活模式;综合治疗组,生活模式改变基础上服吡格列酮(每天30 mg),观察内皮依赖舒张功能(EDD)变化。结果:EDD在IGT患者明显低于NGT个体;在非药物干预组和综合治疗组EDD治疗前无明显差别,6月后EDD在非药物干预组无明显改变,在综合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EDD变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值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值、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在改变生活模式基础上,吡格列酮可进一步改善老年IGT患者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等。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是以活化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管非特异性炎症.一些学者认为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反映了嗜酸粒细胞的活化程度,可以判定哮喘炎症的程度及预后,直接监测和指导抗炎治疗[1,2].我们测定了发作期哮喘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多项生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检测263例冠心病患者和152名健康者的HCY浓度及多项生化指标。结果①全部患者组与对照组HCY、UN、SCr、UA、FBG、11G、HDL-C、CK、LDH、hsCRP、FA、VitB12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HCY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HCY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冠状动脉病变支数〈3支组和〉3支组,HCY浓度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梗、慢性心梗三组,HCY浓度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⑤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患者HCY分别与对照组HCY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⑥以HCY为应变量,依次进入方程的变量为UN、VitB12、高血压史、性别、TG、FBG、LDH。R值为0.519,R2为0.27,P值〈0.01;⑦HCY与UN、SCr、UA、TG、HDL-C、CK、LDH、VitB12、FA均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18、0.29、0.313、0.162、-0.217、0.149、0.162、-0.153、-0.138。结论监测血清HCY等实验的浓度变化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关系,对冠心病治疗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球后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肌锥内,使药物更多地作用于眼后节及视神经。达到治疗眼球后节疾病或球后阻滞麻醉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眼科临床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由于其注射位置较深,且球后血管、神经丰富,多有并发症发生。于2007年5月发生1例球后注射药物后出现一过性眼球固视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血清CYFRA2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并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使用CY-FRA21-1定量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检测308例临床血清标本,并与CYFRA2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灵敏度0.04μg/L,线性范围(1.5~100)μg/L,与NSE及CEA无交叉反应,样本中抗凝剂量的柠檬酸钠、肝素、EDTA-Na2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添加回收率和稀释回收率为90%~110%,分析内和分析间变异系数均<10.0%。该方法正常参考值为(0~3.4)μg/L(95%可信限)。ECLA测定结果与本法相比,临床总符合率为96.6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检测范围宽,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完全可替代进口化学发光试剂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和三种常见变应原SIgE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UniCAP 100型自动酶免疫荧光分析系统测定。结果测定了12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Phadiatop吸入变应原过筛试验,阳性97例,占76.98%。鼻息肉等非变应性鼻炎患者46例,3例阳性,阳性率7%,。健康对照组40例,2例阳性,阳性率5%。变应性鼻炎三种常见变应原检测结果,d1 51例阳性,占40.48%;h1 20例阳性,占15.48%;w6 62例阳性,占49.21%。说明变应性鼻炎患者这两种变应原多见,是主要变应原。结论 Phadiatop吸入变应原过筛试验是变应性鼻炎有效的过筛方法。单一变应原SIgE检测对确定患者变应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妊娠妇女血清贫血检测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清铁(Serum Iron)、铁蛋白(Ferritin)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e)等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在诊断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分析法和比色法测定43例妊娠24~28周妇女和同期收集的30例健康妇女的血清铁、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利用SPSS1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组血清铁、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叶酸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铁蛋白均值为19.62±11.52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61.14±39.92 ng/L(P<0.05)。维生素B12均值为302.3±108.7 pg/L,明显低于对照组522.4±204.6 pg/L(P<0.05)。按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分为3组,1组为Hb<11.0 mg/L,2组为Hb11.0 mg/L~12.0 mg/L,3组为Hb>12.0 mg/L。1组铁蛋白、VitB12和转铁蛋白受体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别(P<0.05),2组和3组铁蛋白和VitB12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诊断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中,铁蛋白是估计人体铁状态的最好参数,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在怀孕期间没有显著变化,如有功能性铁缺乏会出现sTfe浓度升高。而血清铁是检测缺铁及铁负荷过多疾病的有效指标,但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不明显,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罹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医务人员康复期的肺部情况,以及本病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SARS的医务人员76例,出院后进行症状问卷调查、胸部CT、肺功能测定及SaO2检查。结果出院后主要表现为乏力67例(882%),脱发57例(750%),骨关节疼痛54例(711%),气短31例(408%),痤疮20例(263%),心悸18例(237%),下肢水肿15例(197%),月经紊乱12例(占女性患者194%)。胸部CT异常41例(539%),主要表现为弥漫或散在的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或局限的小叶间隔增厚或纤维条索影,其中5例合并胸膜结节(66%),3例合并牵引性支气管扩张(39%)。出院(71±14)d时76例SARS医务人员中4例表现弥散功能降低(53%),1例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降低,1例为呼气中期流速降低,40d后对上述6例进行肺功能复查,其中仅1例仍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降低,其余4例弥散功能、1例呼气中期流速均恢复正常。共16例有通气储备不佳(211%),结果为57%~85%,平均(795±70)%。出院后76例SaO2测定结果为96%~100%,平均(985±09)%。结论SARS治愈后仍有部分后遗症状,胸部CT有部分异常,肺功能总体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找到脐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产生的部位,为脐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G-CSFELISA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分别测定了48例妊娠37~38周健康孕妇静脉血清和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清和49例脐动脉血清G-CSF阳性率和含量。结果:阳性率分别为833%、74%和816%,并测定了37例阳性脐静脉血中G-CSF的含量,结果S/N最高1994,最低21,x±s为59±395。经统计学处理,脐静脉血和孕妇静脉血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阳性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RID)法测得51例正常足月儿脐静脉血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结论:测得结果显示,脐血中G-CSF主要来源于脐静脉的胎盘中。推测胎盘的某些细胞具有产生G-CSF的功能。脐血中含有高水平的I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