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8-01期间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急性视网膜坏死所致视网膜脱离患者15例(15眼),分析其视网膜脱离的特点,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行巩膜外环扎术10例,术中均行硅油填充术,术中视网膜出血2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4眼,高眼压1眼,低眼压1眼,取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1眼。术后6mo患眼最佳矫正视力除1眼放弃治疗外其余14眼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所致视网膜脱离的最佳治疗方法,对于部分病例,需联合行巩膜外环扎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18岁.因左眼视力急剧下降3天来院就诊.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J7,左眼无光感.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玻璃体透明,眼底见视乳头边缘模糊、充血,眼球转动时眼部疼痛.右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示左眼视盘晚期强荧光.边缘欠清晰(图1).闪光VEP:左眼P100波潜伏期延迟,振幅明显降低.右眼P100波潜时略有延迟,振幅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indocyaninegreen,ICG)辅助内界膜(internallimitingmembrane,ILM)剥离治疗3或4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macularhole,IMH)的疗效。方法33例(33眼)3期(14眼)或4期(19眼)IMH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ICG染色辅助ILM剥离,术毕填充14?F8气体,术后患者俯卧位2周,随访6~24月,平均11月。结果术后最终随访30眼裂孔闭合,闭合率90.9%,Snellen视力表提高2行以上者28眼(84.8%)。结论IC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3或4期IM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培凤  杨安怀  邢怡桥  李林 《眼科》2005,14(4):264-266
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RD)是眼科常见的急性致盲性疾病之一。目前RD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尽快从解剖上复位,并使其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以往对脱离的视网膜手术前后的功能评价多采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letroretinogram,ERG),而其反映的是整个视网膜的功能,但实际视网膜脱离范围可能只局限于1~3个象限,故ERG不能准确地反映脱离区视网膜手术前后的功能变化。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弥补了这一空缺,其可客观检测不同区域的实际视网膜功能,较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功能变化。本组对16例RD患者的16眼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mfERG检查,以评价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透明角膜切口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切口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34眼高度近视患者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低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数。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4月,5眼出现轻度后囊混浊,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在具备熟练的超声乳化技术前提下,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复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膜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陈震  杨安怀  邢怡桥 《眼科研究》2005,23(5):491-494
目的研究复杂视网膜脱离病例中视网膜下膜的超微结构特征,探讨视网膜下膜的细胞成分。方法对21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视网膜下膜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加视网膜下膜切除术,将所获得的视网膜下膜经处理后于光镜下选择细胞较密集处做超薄切片,染色后行透射电镜观察并摄影。结果复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膜中,色素上皮细胞多呈散在分布,未见明显基底膜供细胞附着,在条索或片状膜当中的色素上皮细胞形态存在变化。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内有较丰富的细胞器和直径约10nm的中间型微丝形成。视网膜下膜的细胞间质含有大量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形状不规则,活跃,胞浆中见大量直径4~6nm微丝。结论视网膜下膜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视网膜下膜中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转化与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型光学装置下无光导-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在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38例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借助新型光学装置行无光导-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解放术者双手行视网膜前膜和/或视网膜下膜剥除并有效地止血。观察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评价此手术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不需刮除角膜上皮。术后随访1月时35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其中视力大于0.3者5眼,3眼视力无改变。术中有效地剥膜及止血,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和常规玻璃体切割术相比,新型光学装置下无光导一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对于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ME)患者视力与中心凹部光感受器层状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CRVO伴ME患者21例21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之前以及治疗后4周视力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中视网膜内外光感受器的连接部(IS/OS)的状态。结果:注射IVTA后4周,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ME均明显消退。IS/OS(+)组,11眼(52.3%)可以观察到中心凹处部分或完整的IS/OS线。IS/OS(-)组,10眼(47.62%)中心凹处IS/OS线影响缺失。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及中心凹厚度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前患者的视力情况与IS/OS的状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于CRVO伴ME患者的治疗,在消除黄斑水肿的同时应该注重对中心凹部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吕旭东  杨安怀 《医药导报》2011,30(4):481-482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阿是穴注射2%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12混合液(1:1)治疗眶上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124例原发眶上神经痛患者,采用左右配穴法针刺无名指和小指掌骨间的阿是穴,穴位注射2%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12混合液(1:1)1.5~2.0 mL. 结果 经过≥6个月的观察随访,治疗1次治愈105例(84.7%);治疗1次好转19例(15.3%),其中15例(12.1%)经2次治疗后治愈,4例(3.2%)经3次治疗后治愈. 结论 针刺联合阿是穴注射2%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12混合液(1:1)治疗眶上神经痛操作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病原学的精准判断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中十分重要。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微量样本检测技术的发展,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逐步升高。本文主要从眼内液的病原学检测、细胞因子检测、未来与展望等三个方面着手,介绍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