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估影响桡尺远侧关节(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4个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评估影响DRUJ稳定性的因素;前臂中立位,分别向尺骨小头施加20 N拉力,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再先后切断掌侧及背侧桡尺韧带,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27例经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访4~6个月(平均5个月).检查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和放射学评估.结果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切断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后DRUJ不稳者GW功能评分低.结论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桡尺远侧关节之桡尺掌背侧韧带损伤是造成DRUJ不稳的主要原因,而DRUJ不稳是导致慢性尺腕疼痛、前臂旋转受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59,自引:1,他引:158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4~12月,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45.2岁.按AO分型B型7例,C型14例;按Schazker分型Ⅳ型7例,Ⅴ型6例,Ⅵ型8例.用内外侧联合切口行改良双钢板固定SchazkerⅣ型采用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前内侧以胫骨平台"T"型钢板固定;SchazkerⅤ、Ⅵ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80°~135°,平均100.0°;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7.1°.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度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TPA及PA度数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5~98分,平均89.6分.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改良双钢板内固定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评价工具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因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TKA患者30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步态分析评定,统计手术前后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步长、步速、最大髋关节伸直角度以及双腿支撑时间趋于改善,KSS和HSS的疼痛评分和总分都明显改善(P<0.038),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前,摆动相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与KSS和HSS的功能评分以及KSS的总分有中度相关性(0.563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钛制弹性髓内钉(TEN)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TEN治疗53例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对疼痛VAS评分、Constant评分、临床愈合时间、锁骨短缩程度和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53例均获随访,时间14~24(18.70±3.3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及影像学愈合,愈合时间6~20(11.77±3.61)周。无感染、骨不连、髓内钉断裂和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发生。术后3 d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术后6个月患肩Constant评分为92~100(97.96±2.06)分。结论 TEN治疗非粉碎的锁骨中段骨折微创、美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2],多累及跟距关节,治疗难度大,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行走疼痛、扁平足、跟骨横径变宽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活动[3],目前趋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以最大限度恢复足部功能.笔者自2009 年3 月至2010 年9 月采用AO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21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L-精氨酸对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缺血3.5 h的肢体恢复血流前分别在30 min内自腹壁浅动脉灌注林格氏液、含L-精氨酸的林格氏液各15 ml,然后恢复肢体血液循环3 h。根据灌注液的不同将20只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结束后测量左右胫前肌最大强直收缩张力、抽取左侧股静脉血测定血清CK、LDH、NO、cGMP,取左胫前肌标本作骨骼肌干湿重比测定。另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抽取左侧股静脉血测定血清NO、cGMP。结果 实验组血清NO为117.169±11.569、cGMP为0.317±0.030均接近正常值,左右胫前肌等长张力之比为59.252±8.612、血清CK为35027.74±3352.13、LDH为804.41±413.82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L-精氨酸能够显著地提高血清NO、cGMP含量并有效地保护缺血再灌注骨骼肌。  相似文献   
17.
β-七叶皂甙钠对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缺血3.5h的肢体恢复血流前30min内自腹壁浅动脉灌注林格氏液,含β-七叶皂甙钠的林格氏液各15ml,然后恢复肢体血流循环3h。实验结束后测量左右胫前肌最大强直收缩、抽取左侧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取左胫前肌标本作病理及电镜切处检查,以本院1998-2001年57例上臂,前臂、腕部、手掌及下肢离断得为观察对象, 术后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者31例为试验组,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病人患肢肿胀消腿时间,直至恢复正常为止,同时观察有无张力性水泡出现。结果:β-七叶皂甙钠组左右胫前肌最大强直收缩张力之比,血清CK、LDH、电镜及病理观察均较对照组组有显著改善,临床上β-七叶皂甙钠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及肿胀程度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够缓解组织水肿,保护缺血再灌注骨骼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钛制弹性钉(TEN)与重建钢板(RP)治疗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对采用TEN或RP治疗且获随访的141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例患者采用TEN治疗(TEN组),84例患者用3.5 mm RP治疗(R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Constant评分及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 TEN组患者获24~41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RP组患者获28~48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影像学显示TEN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4±3.4)周,RP组平均为(14.4±3.7)周.两组患者骨不连和成角畸形短缩、内置物失败、感染、短暂性神经丛刺激症、内置物移位、皮肤刺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有17例内置物移位,但程度轻,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时,TEN组患者DASH评分明显低于RP组(P<0.05),而Constant 评分明显高于RP组(P<0.05).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的DASH评分和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患者对术后肩部外形及综合结果较RP组更满意.结论 与RP相比,TEN治疗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术后早期TEN组患者对肩部外形及术后综合结果方面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评价工具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TKA患者30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步态分析评定,统计手术前后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步长、步速、最大髋关节伸直角度以及双腿支撑时间趋于改善,KSS和HSS的疼痛评分和总分都明显改善(P<0.038),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前,摆动相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与KSS和HSS的功能评分以及KSS的总分有中度相关性(0.563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股骨颈骨折后常用闭合复位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常规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目的:观察复杂股骨颈骨折运用改良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复杂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36例,经过常规手法复位失败一两次后,采用改良的撬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根据年龄、骨折类型、骨密度状况选择动力髋螺钉加1枚空心螺钉(n=17)或3枚空心螺钉(n=19)内固定。内固定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5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Garden复位质量评价:Ⅰ级23例,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0例,Ⅰ级、Ⅱ级占患者总数的94.4%。Harris评分情况:优 22例,良7例,中3例,差4例,优良率80.56%。且采用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或3枚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接近(P > 0.05)。因此,对于常规复位失败的复杂股骨颈骨折,建议尝试改良的撬拨闭合复位法,内固定采用动力髋螺钉或空心螺钉对疗效无明显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