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比较热灌注化疗与常温灌注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员2名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5篇RCT,共998例患者,其中腹腔热灌注化疗506例(热灌注组),腹腔常温灌注化疗492例(常温灌注组)。Meta分析显示,热灌注组的1年生存率、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热灌注组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常温灌注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灌注组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安全、有效,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但其长期安全性评价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术后早期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5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其中,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组35例,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组1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早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术前和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单髁置换术组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3个月;胫骨高位截骨术组随访时间7~22个月,平均14.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因素比较,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KA组在失血量、术后16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优于HTO组;两组组内HSS评分、WOMAC评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情况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12月,共62例(72膝)大于75岁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记录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2周,1.5、3、6、12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应用HS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62例患者中,术中没有死亡和局部并发症。围术期术后系统性并发症3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1%,共有8例(12膝)失访,54例(60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6.9±3.5)个月。HSS评分恢复到平均(86.2±12.8)分,优良率88.3%。结论通过术前合理选择病例,术中、术后密切监护调整,加强出院后的随访和功能康复指导,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使得全膝关节置换术也可以在高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16 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 × 4.0 cm,最小2.0 cm×2.0 cm,术后应用激光闪斑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皮瓣血流灌注量,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修复效果。 结果 术后24例静脉动脉化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及皮下瘀血,其余23例皮瓣均无明显水疱形成,无明显肿胀,皮瓣血流灌注量观测发现术后72 h稳定并趋近于生理灌注水平。经过3~24个月随访,发现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成活质量好。 结论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在静脉回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调节皮瓣的灌注量与回流量达到平衡,进而提高皮瓣成活质量,达到精细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预后及疗效。方法总结520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总结TBI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不同时间段的主要死亡原因。运用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讨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血压、脉搏、受伤至到达医院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颅脑创伤患者中有44例(8.46%,44/520)合并失血性休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26±9.25)岁。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68.18%,30/4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6例,6~8分17例,8~12分11例。随访1个月25例(56.82%)患者死亡,其中24h内死亡10例,24h后15例。结论颅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较为少见,但死亡率高。早期和后期主要死亡原因存在差异。早期(24h内)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后期(72h后)主要为颅脑损伤,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以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引进OH压疮评估表,测定其中文版信度和效度。方法使用OH压疮评估表对13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压疮评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OH压疮评估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694,Spearman相关性系数为0.444~0.697,呈显著相关,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因子分析产生的2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5.577%,各项目均有较高的因子载荷。结论 OH压疮评估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能够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压疮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侧颈动脉闭塞同侧半球DSA的侧支血流分级与CT灌注的脑组织灌注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DSA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病人,将闭塞颈动脉同侧的大脑半球分为大脑中动脉皮层区域、前皮层分水岭区域、后皮层分水岭区域、内分水岭区域、穿支供血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侧支血流分级和CT灌注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侧支分级与组织灌注有很好的相关性(r=-0.760,P<0.001),通过侧支分级≤1级判断非梗死区域脑血流量下降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6%;通过组织灌注≤Ⅰ期来判断有完全的侧支血流敏感性97%,特异性73%。结论DSA不仅提供侧支的形态学信息,也反映侧支的灌注信息,CT灌注能够反映侧支代偿情况,侧支分级与组织灌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小儿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其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死是主要死因。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本病不典型病例约20%,延误诊治是心血管受累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1-01~2005-01收治的川崎病患者16例,误诊10例;占川崎病人总数60%左右,现就误诊1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征 《黑龙江医药》2013,(6):1061-1062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剂量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奥美拉唑40mg静脉推注每日2次,奥美拉唑40mg静脉推注每日1次,连续3天。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其疗效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